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www.sinovision.net/?63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风正一帆悬

已有 1440 次阅读2010-4-19 08:36 |个人分类:传奇人物|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千呼万唤始出来
《中国第一刀》(选载)
           第二十五章

                风正一帆悬

  这个时候,我们得把目光越过李良辉的身后,关注两位加盟刀厂的新人,一是长子李有维,二是次子李积回。
  是年23岁的李有维,初中毕业后,先在社会上从事过多个行业,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为了辅佐父母的事业,他毅然归属自家的刀厂,当父亲的助手。他负责供销,为刀厂选购原材料,同时将刀厂的产品销往各地。他的出现,一举改变刀厂过去长期被动等待顾客上门订货的做法,主动出击,开拓市场。
  次子李积回,高中毕业,还未满20岁,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闯劲,还颇具母亲善于经商的天赋。先是踏足商场,初尝个中酸甜苦辣滋味,也领略了一番场面上的风雨。短短时间,获得不少经验教训,终于认定:民族工业大有可为,而产业兴国,更是一个民族自我发展的正确之道。于是,他毅然放弃了经营贸易的选择,决定以父母办起的刀厂为自己事业的起点,全力扶助这个家族企业,从中实现造福民族、造福人类的理想。他以工厂新型管理者的风貌,参与工厂宏观的管理、决策,成了管理刀厂的一员领军人物,刚刚涉足,就锋芒毕露,才华尽显。
  这是一次“家庭式”的决策会议。
  也是李良辉的刀厂开办以来,头一次正式举行的带“开会”性质的座谈。
  座谈没有十分确切的中心议题。只是几天前李良辉面对全家主要力量都加入办刀厂这一现实,开始意识到,既然全家人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同坐一条船了,就得提供一个机会,让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听听大家的心声。他很感激儿子们对做刀事业的支持,但也隐隐感到,早期他一个人要做一把好刀的愿望,时到今日,已成为他李氏家族共心的志向,共同的目标,这个“心愿”已加重其意义的成份,同时也增加了经营的风险。因为一家人的指望和出路,都维系在“一把刀”上了,正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做刀,已成为他李氏一家生存发展的命脉所在。现在,儿子们长大了,全力参与了,就必须尊重他们,提供更多机会给他们,集益广思,以更利于事业的发展。所以,李良辉决定今晚把大家叫到一起,让大家随心所欲,发表见解,按他的意思,是想听听大家对办刀厂有哪些看法。
  第一个发言的,是次子李积回。他一向在父母面前说话没遮没拦,也就快人快语:
  “我在厂里泡了这么长时间,看到自己厂里的产品有了一定的销路,很多经销商都愿意固定要我们的货,但我感到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们办厂3年多了,还名不正,言不顺,现在仍挂着别厂的名字经营,这已经严重制约了我们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我们产品的名声,我觉得,必须马上注册成立独立法人公司,以自己的厂名经营,树立自己的牌子。”
  果然是年轻的一代经营者的思维,具有现代管理者的意识。
  李良辉微微颔首,眼睛一直盯着大声说话的次子。是的,是该正视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在这之前,囿于自己一直在国营刀厂出不来,没有全副精力投入,同时也认为办证麻烦,才让刀厂随便借用别人的名字,干一天是一天。但现在,一切条件都具备了,这个问题得解决了。
  接上来表示赞成意见的,是长子李有维,似乎他们同代人有更多的共识:
  “对,现在到处都在办厂办公司,我们实际早就办厂了,只是没有自己注册的厂名,这事不能拖了。”
  好像大家都想到一块儿了,妻子卢荣娟连连点头。于是李良辉立即表示赞同,并建议说:
  “好的,马上办,这事就交给你妈妈负责。”
  接着,李积回又抛出了另一个话题:
  “我们家的刀厂,该有个长远一点的打算,要不要做大,要做大,该怎样做,我想听听爸妈的意见。”
  李良辉让卢荣娟先说,卢荣娟好像还没想好,便逗着丈夫说:“你爸是一家之主,一厂之长,先听听他的。”
  李良辉显得很随意,说话的口气也就特别轻松:
  “今晚我只要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你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阿回你这个问题提得好,我想听听你有什么设想。”
  李积回也就当仁不让,因为这段日子以来,他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但还没有机会表达,这下,他干脆直说了:
  “我还没去考虑太长远的事,我想,眼下我们全家人都在办一个厂,那就只能办好,不能办坏。但就目前情况看,光是工厂的场地设施,已经开始不适应了。”
  “你是说要扩大厂房,增加设施?”李良辉问。
  “对,另找一个大的地方,投资建厂房,扩大队伍,加大生产规模,增强行业竞争力!”
  “那需扩大多大规模?资金来源呢?”李有维插上话来。
  “从长远计,至少要比现在大十倍,至于资金问题,我们可以这样:一是向银行借贷,二是以滚雪球的办法逐年扩张,但在发展的宏观上,要有个超前计划。”李回显得胸有成竹。
  卢荣娟对儿子提出的设想,颇有兴趣,也为李积回刚走上社会,就对刀厂的经营有如此胆识和见解感到高兴。她在经商方面是全家的“前辈”,但她觉得自己比起儿子们的经营思想来,好像要保守一点,节奏要慢一拍。她显得很激动,很干脆就表了态:“我同意阿回的设想,我们先找一块更大的地方,规划出新厂,资金不足,再想办法,现在不是兴用别人的钱赚别人的钱么,要将工厂做大,就得这样!”
  李良辉更是高兴,他忽然明白:儿子们真的长大了,而且在经营方面,已显出他们的才华,甚至更胜前辈一筹。也许是血缘关系,次子李积回提出的两个问题,其实已经萦绕在自己的脑子里好长时间了,只是今天经儿子们这么一说,便更加清晰明朗起来。他当即表示:
  “阿回的两个想法都很好,很及时,我想补充一点,就是在扩大工厂的同时,搞个材料购销部,一方面保障刀厂材料的质量和需要,另一方面对外销售,一举两得,大家觉得怎么样?”
  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谈论开刀厂下一步的计划,无拘无束,气氛轻松。最后,只是在落实刀厂的名字时,大家颇费一番心思,最终决定叫“向阳家用刀具厂”,认为“向阳”这“阳”字代表多重意义,可以直说是阳江,有地方特色,也可以说是太阳,朝着太阳开放成长,预示着刀具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这样,一个有关刀具生产发展的初步计划,也就在七嘴八舌的家庭讨论中形成了。
  第二天,一家人便分头行动:
  李积回跑工商局,注册登记了新厂名称——阳江市江城向阳家用刀具厂;
  李良辉和卢荣娟开始选择新厂址,跑银行,着手准备新厂的扩建工作;
  李有维则到重庆、郑州等地,调查了解刀具材料市场,为自办材料购销部做好准备。
  我们欣喜地看到,李良辉的刀厂,经过几年市场风浪的摔打,已经闯过了“晕浪关”,现攒足了劲头,备足了粮草,“风正一帆悬”,等待着驶向更加壮阔的海洋深处!
  李良辉之所以一口答应“扩张”,并不是一次轻率或盲目,这其实与他了解“上级政策”,预先吃了“定心丸”分不开。李良辉在后来忆及刀厂的扩建工程时,很明确地肯定了这一点。
  这也可称做“万事俱备,再加东风!”
  或者正是“好雨知时节”!
  请看,在年初,党和国家对私营企业的方针、政策,有了新的转变,中国私营企业的地位,首次在党中央文件中得以确立,将我国的私营企业引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关于私营经济发展的中共中央5号文件,在《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一文中,第一次提出应当对私营企业采取“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的十六字方针。一举解除了以往对雇工数量限制的束缚,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个体经济和少量私人企业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那个让李良辉头痛多年的“雇工数量”问题,终于烟消云散;而更令人鼓舞的,则是近日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是党又一次给李良辉们带来了福音——
  “目前全民所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份,不是发展得太多了,而是很不够,对于城乡合作经济、个体经济,都要继续鼓励它们发展。”“必须尽快制订有关私营经济的政策和法制,保护它们的合法利益,加强对它们的引导、监督和管理。”……
  这是私营经济发展的“及时雨”!
  这是党对私营企业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更是私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又一次新的转机!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此刻不大干,还要待何日?!
  所以,李良辉召开的这次家庭会议,是有目的的,也是水到渠成,正所谓合乎“天时、地利、人和”。
  那么,扬帆,起航,博击,眼下正逢其时!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