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www.sinovision.net/?63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黄康俊 著《 中国本色企业家李冠玉》(27)

已有 1974 次阅读2009-6-1 04:08 |个人分类:传记文学|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黄康俊 著《 中国本色企业家李冠玉》(27)_图1-1 

                      第二十七章

             把公益当事业

                                                   古之兴者,

                                                   在德厚薄,

                                                   不以大小。

                                                    ——邓禹

李冠玉还把“热心公益”,当作自己的另一项“事业”。也就是说,他要做的是事业,而不是其他。赚钱致富,只是象征他从事企业的成功,但不是他追求的唯一目标。在他感到自己力所能及时,便开始自觉地殷及一方,造福社会,报恩社会。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

伟人毛泽东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李冠玉正是这样,要求自己一辈子做好事,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李冠玉常对自己的子女说:“一个人不要光看到自己的成败得失,而要放开眼界,看到整个人类。做人要有责任,从小处讲,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从大处讲,还要对社会、对人类负责,不然,就枉自到人世走一遭”。

在惠州,李冠玉被誉为“最有社会责任感的老板”。若是提起李冠玉,人们首先知道他是“那个最积极拥军的人”,其次便是“那个最喜欢做善事的人”。

百姓们送给李冠玉的这两顶“桂冠”,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接触过李冠玉的人,都爱称他“菩萨心肠”。先是说他天生一副菩萨的慈善相貌,整天笑口吟吟,春风满面,说话细声细气。再就是说他有一幅菩萨好心肠,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对人彬彬有礼,宽宏大量。在公司里,从没责骂过一个员工,他把所有华达人当成自家人,平等、热心、和谐共处,营造出一个以其个人人格魅力为标志的华达大家庭氛围,这在淡水企业家中是屈指可数的;在照顾好企业员工利益的同时,他一向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行善积德,一个心眼为人民做善事。

李冠玉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还在他刚刚扛上自己的“饭碗”,他首先就要报答帮过自己的人——姑妈曾在他结婚时借给他60元,他在自己赚到钱后,首先拿出数十倍钱送还姑妈;又比如曾帮助把他介绍到公社建筑队的澳头镇干部戴新祥,李冠玉一直对其感激不尽,念念不忘,在自己经济情况许可后,他便把现金万数十万元,存入对方帐户,让恩人用作养老金……像这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事例,在此不一一。

“殷及故里,造福一方”,便是李冠玉为自己立下的做人准则。为此,从参与本地经济建设开始,李冠玉便把自己“办”企业与“办”社会(服务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

还在他进城创业的第二年,李冠玉就拿出3万多元,为惠阳县各乡镇赠订1984年全年的《惠州日报》,他说要让家乡人知家乡事,为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尽点力。

从霞涌至清泉寺,这个当地著名的朝圣地和风景区,千百年来,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每天挤满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李冠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1998年,在公司资金稍为宽余的情况下,李冠玉立即拿出巨资,动工兴建了一条水泥公路,还自己出资8万元,聘请5名养路工,长年负责对该路段进行养护,解决了历史性的“行路难”问题,让当地人感激不尽。

1991年4月,李冠玉的公司正在投资一个项目,他正忙着向银行借贷一笔资金,那天,他从银行出来,遇上群荔小学老校长,寒喧时得知,老校长正在为小学校舍拆建一事发愁,担心孩子们赶不上教室上课。李冠玉一听,神经便绷紧了,他拉着老校长的手说:“我们一起找镇委领导去!”在见到镇委书记后,李冠玉主动说:“我在这里先表示个心意,若有困难,再来找我!”随之,从提袋里掏出银行借来的20万元,拿起10万,送到老校长手上。这事在当时一时传为佳话。

李冠玉饱受失学痛苦,深知教育和文化知识的重要,当他当上惠阳政协委员后,更是努力为振兴地方教育事业奔走。1998年,李冠玉与刘观送、陈桥顿等企业家代表,身体力行,一起为贫困山区矮陂镇观音山村,捐资65万元,兴建了观音山光彩小学,让贫困的孩子人人有书读。

1999年5月,《惠州日报》刊登了一篇《谁来救救宋丽娜》的文章,说的是平潭中学17岁女生宋丽娜,患类风湿性心脏病恶化,无钱医治,呼吁社会各界救助。先是李冠玉的好友刘观送获知后,联系了李冠玉,于是几位朋友捐了10多万元,送病人急救;随后需要第二次手术,李冠玉等又共同捐出10多万元,抢救回这位17岁女孩的生命。宋丽娜要答谢李冠玉,李冠玉却说,要谢就谢所有关心你的人吧,这是大家的力量,无需言谢。

2001年8月17日,《惠阳报》在醒目位置刊出该市高考状元陈惠聪致报社的一封信,信中倾诉自己虽考上大学,却为家境所困无法上学的无奈。随即,该报派出记者到各中学走访,了解到当地像陈惠聪一样考上大学但家境贫困的学生还有10多名,便又推出《关注特困大学新生》的特别报道。一向热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李冠玉得知后,立即以商会副会长身份,发动私营企业家为这些大学生捐助。刘观送、陈桥顿、曾育良、郑国良、范瑞发、张树勋等民营企业家纷纷响应,同时社会各界也伸出援手,为特困大学新生捐款近20万元。在受捐仪式上,差点与大学擦肩而过的高考“状元”陈惠聪动情地说:在我茫然无助的时候,是各位民营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给了我温暖,圆了我的梦,我保证日后刻苦学习,以一张张优异的成绩单来证明,你们的爱心是值得的。

黄康俊 著《 中国本色企业家李冠玉》(27)_图1-2 

笔者有幸随同李董,参加过“澄华小学道路峻工仪式暨献爱心助学活动”。

那是2007年5月10日上午,惠州市最边远的革命老区——惠东县安墩镇澄华村,像过大年一样喜庆热闹,各级政府领导和教育界人士,聚集在澄华小学广场,共同庆祝小学道路竣工。广场上站立着60多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他们一个个露出天真无邪的笑脸,在接受李冠玉伯伯亲手发给的红包,这是李冠玉分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用的。然而,对于这个穷山乡的孩子们来说,拿“红包”还是头一回呢,因为贫困,即使过春节,他们也没有拿到压岁钱的习惯,但是今天,这位从未见过面的伯伯,却给大家发了钱!这让孩子们有多开心!而最让大家高兴,也是最受用的,还是今天修好的这条500米进校水泥路。由于山村偏僻,道路崎岖,孩子们上学行走十分困难。在前段日子举行的献爱心结对子活动中,李冠玉让有关部门,帮他找到了这个环境条件最恶劣的革命老区,作为帮扶对象,这只是他出资支持的项目之一。澄华村人和孩子们自然十分高兴,村长特意做了一个牌匾,上书“热心助教育,功德荫后人”,以作答谢。李冠玉却谦逊地说:“我能为孩子们的事情助一臂之力,首先是我个人的荣幸,这也是改革开放好政策带来的结果,我们要感谢就感谢国家、感谢党!”当时,在场的一位教育界老前辈对笔者说:“李老板的爱心,将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相信他们长大后,都会用感恩的心,同样回报社会的。”

为支持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李冠玉在2000年8月起,响应惠阳市妇联的号召,结对支助两名山区孩子上学,直到高中毕业。签订了资助协议书后,李冠玉便把这两名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尽职尽责帮扶。在初次由市妇联组织的结对双方见面座谈会上,李冠玉慈爱地牵着两个孩子的小手,嘘寒问暖,询问她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殷切希望孩子们安心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此后8年来,李冠玉已成了这两名孩子的“义父”,孩子们的所需所想,都一一牵动着这位慈善家的心。

李冠玉小时家里穷,最懂得金钱对有需要者的重要,所以,自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从不乱花一分钱。平时生活简单,不讲究享受,不追求奢华,在公司和员工一起吃工作餐,没重大接待需要,就在大排档招待客人,还坚持晚上回家与家人一起吃饭。他严格要求自己,却乐于大方施舍,对社会上有困难的人,他总是出手大方,热心支助。笔者曾几次跟随他下乡访贫问苦,竟然发觉他有个特别的习惯:兜里总是预先装着一把百元大钞,每看见那些孤寡老人、残疾军人等有需要帮助的,便一张张地塞过去……

2008年1月6日,笔者在李董办公室,见证了十分动人的一幕——下午三时许,我与李董的访谈,突然被闯进来的一男一女打断了。只见男的手上捧着一块牌匾,上面镌刻着两行大字“热心慈善,助人为乐”,微笑着向李董走了过来,恭恭敬敬地把牌匾送上,连连鞠躬说:“多谢救命恩人!多谢救命恩人!”

原来,这是一对被李冠玉救助的夫妇,今日来给恩人送感谢信来了。此时,这位叫凌田生的中年汉子,眼里充满泪水,默默地从兜里掏出一封感谢信,交到李冠玉手上。

随后打开,我们便读到这样的字眼:

“……感谢李老板为我身患重病的儿子解决了全部医疗费用,使他能重新活了下来。更感谢您在我无端遭受歹徒抢劫,身中数刀,腿脚神经线被砍断,在生命垂危时,再一次伸出援助之手,把我从死神手中救了回来。感谢您在后面的日子里,还经常来看望我们全家,送钱送药。10多年来,您为我们家已花费了40多万元,情深如海,恩重如父,我们无法回报,但求有来生,做牛做马也要回报!……”

这是与李冠玉素昧平生的一位农民。先是在他儿子患重病时,李冠玉伸出援手,后来一直跟进支助,还供其孩子读书;随后,又在他患难时,再出手相助,前后花去40多万元。但在这些年的帮助中,李冠玉从不和家人或公司的员工提及过,以至儿子李伟浩也说::“要不是亲眼看到这送牌匾的夫妇,我还真不知道父亲做了这么多呢!”

小富在于人,大富在于天。大富后的李冠玉,深知自己的事业与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分不开,饮水思源,回报社会,不仅是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因为财富本身就来自社会,理应回报社会。

2007年6月,惠州市政府发出“百企扶百村,建设新农村”号召,李冠玉积极带头响应,当即组织华达集团与惠阳白云坑村签定了帮扶协议。为帮助该村脱贫致富,李冠玉连续一个月来,放下手头的业务,全身心投入,与干部群众商讨计策,倾听群众呼声和建议,最后,形成了一套切实的帮扶建设方案。其中计划投资了3000万元,利用村里的闲置土地,与村委会携手合作,开发独具特色的“陶园绿色山庄”,使该项目成为惠阳乃至惠州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亮点、新景点,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益的示范点。李冠玉还出资20万元,为村里修了一条长2公里宽5米的进村大道,被白云坑村民誉为建设的“快车道”。

作为企业家,李冠玉也善于利用自己人脉关系和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以带动更多的有爱心有能力的企业家,加入从事慈善公益的队伍来。2007年,在惠阳区慈善公益晚会上,李冠玉带头捐出50万元,一时间,掀动了其他企业家的心,大家纷纷解囊,共襄义举,大大推动了全市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

李冠玉助人为乐,行善为乐,如痴如迷,无休无止,无怨无悔。这么多年来,他在赈灾、济困、扶老、助残、救孤、助学、助医等慈善领域,以及捐资赞助公安、交通、医疗、教育等社会公益方面,还有拥军优属方面,已花费了自己半生的心血和精力,至于捐资损物,他要求自己从不留名,更不去登记统计,他自认做这一切,都是出自个人的兴趣,是对社会和民众的感恩报恩,他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心灵的一份快乐,一份荣幸,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