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www.sinovision.net/?63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黄康俊 著《 中国本色企业家李冠玉》(13)

已有 1611 次阅读2009-5-14 01:12 |个人分类:传记文学|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黄康俊 著《 中国本色企业家李冠玉》(13)_图1-1 

 第十三章

 

                   守住商道底线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乐羊子妻

 

 

   1990年春,惠阳的房地产热潮,越烧越烈,成为当时我国南方以海口、北海三大区域房地产飙升最急促的城市之首。

  随着美国熊猫汽车公司第一期投资2.6亿美元的迅速到位,在淡水最为惹人眼目的,是其作为全国最大的一片16万平方米的单顶厂房。看到了熊猫公司既打雷又下雨的势头,中国人跟风抢食的恶性进一步膨胀,全国各地寻觅商机的目光倾注惠阳。房地产开发急剧升温,惠阳城淡水区域从原来的3平方公里迅速扩展到22.5平方公里。据李冠玉回忆:那时有报道称,最高峰时一个月涌进40万人,而淡水本地人才2万左右;土地价格从原来一平方米200元爆炒到1.1万元,所谓“买地”已经完全是变味了,当时的讲法只是“炒”地,也就是一块地甲卖给乙,乙卖给丙,丙再卖给丁……就一直炒下去,像击鼓传花一样,一手转一手,很快就把地价“炒”高了,高到不可开交。

  惠阳县政府乘势推出26个新工业加工区;国家10个部委、内地11个省市的160余个企业单位云集惠阳;美、英、日、德、阿联酋等十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客商纷至沓来,惠阳一时成了人见人抢的一只“热煎堆”,谁都想抓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块。李冠玉说:当时,全国有数百亿资金集中到惠阳,房地产公司招牌挂满大街小巷,到处是来惠州炒地的人流,连路边的大排档也挤得水泄不通,他们操着全国各地的口音在谈论项目、土地、大厦,梦想一夜之间发大财。淡水镇到处是“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的标语口号,广告牌、报纸上全是工业区、商场、小区动工奠基仪式广告。当时惠阳县政府把熊猫汽车公司当成是大救星,甚至把刚刚建成的县政府大楼转让给熊猫公司做办公楼,并将该楼西南侧的大片土地提供给熊猫公司做厂房,将北面的一大片土地提供给熊猫公司做生活区。熊猫公司对外宣称到1995年起,年产30万辆小轿车,而当时我国小轿车年产量还不到3万辆。这是个多么激动人心的项目啊!那段日子,几乎所有的中央、省市领导都来过惠阳。惠阳从此一鸣惊人,而最热闹的就是围绕这“一夜城”兴起的房地产热潮了……

为适应经营需要,李冠玉以200万元注册资金,成立了华达实业公司,负责从事饮食、旅业和房地产经营业务,以一支“正规军”的队伍,加入当地经济建设大潮。

   李冠玉刚从冠华大厦以及4栋大楼两个项目中积累了一笔资金,也初尝到试水房地产市场的甜头。但在“熊猫”效应导致全民“炒地皮”的火热运动中,李冠玉却因势利导,另辟蹊径,以实打实的开发房地产能力,也获得了国土部门的信任和支持。很快,李冠玉就在南三路和书前路拿到了两幅商住用地,并花了2000多万元买了下来。

   翌日,也不知道哪个走漏了“信息”,一早起来,才打开大门,便有一个自称是湖南邵阳房地产老板的人,带着一班手下,直接找上门来,笑容满面地打招呼,没等坐稳,就直奔主题:

  “李老板,听说你们昨天拿到了两块地,能不能转让啊,我们给你多加100万饮茶费!”

  这其实就是“炒地皮”了,所谓“饮茶费”,就是多给的那部分“转让费”,而他们拿到手后,再转让给下一伙人。李冠玉心里明白,对方给出的诱惑是转一下手,就可以毫不花气力地赚到100万元。

  李冠玉客气地给对方斟了一杯茶,递上,逗趣地说:“我这茶,只是用来喝的,不卖”。

   对方显然没意识到李冠玉的话外之意,连忙解释说:“是的,是的,我说的不是来买你的茶,是来买你的地,而且我们愿意多花100万茶水费给你!”

  “100万茶水费?”李冠玉善意地笑出声来,却故作“听不懂”对方的话语似的戏谑道:“我喜欢喝茶,但再怎么喝,也花不了100万那么多,谢谢了!”

  对方仍然“执迷不悟”,竟然惊讶起来:“李老板,你不是不懂吧,我说的这笔茶水费,是多给你转让地块的费用呀?也就是说,把你那两幅地卖给我,我加你100万元!”

  “噢,这么容易赚么”,李冠玉爽朗地大笑起来,“我说了,就像眼下的茶,我们是用来自己喝的,这地是用来建房子的,不卖”。

  “你是嫌给的茶水费低?”对方有点不解。

  李冠玉只是继续给对方斟茶,显得很平静。对方似乎明白了什么,连忙抬高了声音:“那再给你多加50万吧,卖不卖?”

   只见李冠玉慢悠悠地摇了摇头,以一副十分笃定的神情,恳切地答道:“我们交个朋友可以,地皮,加多少钱,也不卖”!

  对方这才终于死了心,心想:这李老板都不是做生意的料,食古不化,只需转个手续,就白拿150万元,有钱都不会赚。一边埋怨,一边忿忿地走了。

   没想到,晚饭时分,又个有汕头老板为此事而来,对方递上的名片衔头,是深圳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一辆奔驰和一辆宝马就停在华达酒店门口。对方反客为主,要在李冠玉的酒店请吃饭。对方还表明了自己的诚意和大方,一开口说出比之前的价格多50万元的转让费,也就是在原价上多给200万元,还说主要是想连片开发南三路的商铺,所以不惜多花点钱把周边的地块一齐买进。但是,同样遭到了李冠玉的拒绝。

   汕头老板心有不甘,最后拍着胸口,像是割自己肉似的忍着痛苦的模样说:“这样总可以吧?整个多加300万!”

  李冠玉只好善意地向对方摊牌:“我说了,多少钱都不卖,就自己建房,我不习惯白拿人家的钱!”

   后来才得知,汕头老板其实是邵阳老板的生意搭档,是邵阳老板在李冠玉这儿碰壁后,再把这条“财路”介绍给汕头老板的,汕头老板以为多加100万肯定能拿下来,没想到同样行不通。

“其实真不是钱的问题,我当时与国土局签了约,讲明是由自己开发商品楼的,我就得按合同去办。虽然,若要转让,那也是一句话就可以办妥的事,而且可以不费一分气力就得到所谓的300万茶水费,但那样做,不合乎我做人的原则,所谓人有人道,商有商道,不合乎我从商之道的事,我不做。我就一个理,不买空卖空,不炒地皮”。李冠玉至今仍无怨无悔。

  陈月云得知,开始对李冠玉的做法也不理解,她询问丈夫:凭你和国土局的关系,再拿地就是了,这样转一下手就干干脆脆赚几百万,为何放着不要?

  李冠玉却显得有点古板却诚实地回答:“那是买空卖空的做法,赚黑心钱,我们不该要”。又说,“其实这样炒来炒去,都是卖一块地,大家一窝蜂抬价,我看早晚要出事的”。

  就这样,李冠玉说服了妻子:我们要做就做有价值的生意,投机取巧的事,就是饿死了也不要沾!就坚持要自己亲自操作房地产开发,只卖房子,不炒卖地皮。

  此时,惠阳的淡水、大亚湾,被卷进一场巨大的无休无止的炒卖地皮风潮中。全国各地数十万人,每天像击鼓传花式地将原来200元一平方米的地价,以每月翻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炒”了个底朝天。有些人只是凭一个信息,报出一个项目,也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拿到数十万或百万的“中介费”。甚至出现诸如“这棵树到那块石头之间的地我买了”的荒唐事。有人用麻包装着钞票,以现金当场支付,而钞票是按斤称的。华达酒店有个女员工,下班后被朋友拉去赴一个饭局,到那里时才知道是两个地皮投资商在洽谈转让地皮的事,让她撑个面子。吃过饭后结帐,老板甩给在座每位一个例牌红包,女员工回家打开一看,竟然是一万元!都是因为这炒卖地皮的钱来得太容易了,这红包一万几千元在当时只是“小意思”。“赚炒地皮的钱,印银纸都没那么快”!一时成了人们见面的流行语。

  其实,李冠玉并非没有商经意识,也没自觉到嫌钱多了扎手的地步,他一直站在这风潮的旁边,用一种惊讶的目光,紧盯着眼前这已经过份反常的现象。他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现状,但现实却赤裸裸地袒露在跟前。他一时不免感到几分迷悯,也感到几分诱惑。然而,几年来的从商经验告诉他,这种做法不实在,靠耍小聪明、坑蒙拐骗索取钱财的做法,终究要遭惩罚的。他主张做实实在在的事,赚实实在在的钱,让每分钱都沾上自己劳动的血汗,这才心安理得。比如前些年,惠东一带的疯狂走私潮,还有文革期间多次的集体逃港潮,多少人都卷进去,甚至连生产队干部都跑了,但他认为不是上级允许的,始终没有动摇,更别说以身尝试了。眼下,面对惠州人十个有八个已去炒卖地皮的狂潮,李冠玉总是觉得太反常,太玄乎了。他心里明白,虽然建房出售周期长,资金投入也大,比起炒地皮来,是很“笨”的做法,但却是国家提倡的,也实在。思前想后,李冠玉觉得一定要守住自己的经商底线,他要赚实在的钱,赚沾上自己汗水的钱,不去凑那个热闹。

  所以,李冠玉始终不被“炒”风诱惑,虽然他手上已积累了一大笔流动资金,但他仍然不参与哪怕是一次的炒地皮买卖。

   1990年春节刚过,李冠玉就一头埋进他的建房子工程中——在南三路和书前路,同时兴建一批商住楼。他还是执着于自己的做法:建好房子,再卖房子。

有了上年房地产开发的经验,李冠玉继续按他的先卖楼花,后交房子的销售方式,在半年后,便建成富丽楼、海丽楼等5栋商住楼。又以滚雪球的投资方式,再将获取的利润投入下一项工程。到年底,第二期完工的楼盘很快又销售完毕。

  李冠玉不是那种一口气就想吃出个大胖子的人,他在从商的立场上,一直坚持稳扎稳打,主张“有多大头,戴多大帽”,不做无本生意,也不靠借贷赚钱,他总是量力而行,把做生意的风险降到最低,他说只有这样,他才睡得安稳,行得踏实。

  到1992年秋,李冠玉在南三路和书前路兴建的益利新村等15幢共500多套商住房,已销售大半。而在后面无法预料的1993年下半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导致房地产市场最大冲击的情况下,李冠玉手上的房子已销售清光,更没留下什么“烂尾楼”,使他能自如地摆脱那些跟风“炒”地的地产商们的困扰,从而轻松从容地转身,投入到下一个项目的建设中去。

  这是李冠玉坚持“实实在在赚钱”做法得到的最好回报,也是他经营上眼光超前,趋利避害最有说服力的一次体现。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