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www.sinovision.net/?63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黄康俊 著《 中国本色企业家李冠玉》(12)

已有 1304 次阅读2009-5-12 09:45 |个人分类:传记文学|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黄康俊 著《 中国本色企业家李冠玉》(12)_图1-1 
 
 
 

                                      第十二章

 

                  初创地产奇迹

 

 

                                           临事而屡断,勇也;

                                           见利而让,义也。

                                                  ——师 乙

 

 

1989年,是李冠玉踌躇满志、雄心勃勃的一年,也是李冠玉的事业洒满阳光的一年。

年初,惠阳县政府颁布实施《城镇住房改革方案》,成为惠州市开展住房改革的先行点。主张“不提租、不补贴,现金运转,鼓励买房”,首次放开了房地产市场,促进了私人、集体、合资等建房形式的多样化。

在淡水牌坊建设的“又一村”商住小区,成为惠阳县的第一个商品房住宅小区。从而也揭开了惠阳房地产大面积开发热潮的序幕。

与此同时,为惠阳地产推波助澜的,则是随后立项的“熊猫”项目——

6月27日,也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六·四”风波仅仅过去十多天,中国最大的外商独资企业美国熊猫(中国)汽车公司,在淡水镇隆重奠基!

这便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熊猫效应”——拟投资10亿美元,规划用地18平方公里,年产30万辆小排量汽车的规模,这在当时中国的外资汽车生产企业,仅此一家。而按规划,因此带来的综合经济效应,将是无可限量的。

一时间,消息传开,中国瞩目,世界瞩目!

大政策加上大项目——随后又有壳牌石油公司与南海石油化工联合企业选址大亚湾,拟建一座石化城,更是一下子把惠阳“烧”了个底朝天。已经水到渠成,刚刚撬动的淡水房地产此一新产业,随之像打了一支过量的兴奋剂,遽然升温。“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淡水房地产热潮,迅速蔓延开来。

于是,惠阳淡水至大亚湾沿线数百平方公里,一时热闹起来。据有关方面统计,淡水镇1987年2万人,到1989年一下子急增至15万人!

处在闹市区的华达酒店,每天客如潮涌,人流滚滚,原有的服务员人手不足,忙得无法招架,酒店连日扩招服务员,已备应急。

与此同时,李冠玉在一边应付酒店业务,一边更关注的是与之正在萌芽的淡水房地产市场。凭着他敏锐的商业触觉,他知道这个刚刚兴起的产业,正潜伏着巨大的无可估量的市场,他必须立即作出行动!

他和妻子陈月云一合计,陈月云就立即被打动了:“你有头脑,我听你的。”又说:“酒店交给我打理就行了,你就放心‘试水’去吧!”陈月云对丈夫说的“试水”,是让他去大胆尝试房地产市场。

不过,陈月云却有点担心:“我们没多少本钱,买地皮建楼,没一大笔资金,哪行呀?”

李冠玉显然早就想到这一步,他显得很有把握的样子,分明是想做出让妻子放心的模样,口气轻松地说:“我会有办法的,你只要支持我就成了。”

陈月云默默地点了点头。

从这时起,陈月云开始接替丈夫,全面负责起酒店的大小事务,她早已成为李冠玉事业上的得力助手。

李冠玉因此得以脱开身,静下心来,专注于这个正在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市场。

几经了解、踏访,加上李冠玉已在淡水摸爬滚打了四五年,对开发地产的概念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很快,李冠玉就在自己一直“觅食”的地盘——白云四路南面相中了一块2000平方米的地皮。于是,李冠玉毫不犹豫地把它买了下来。

根据白云路以商铺规划为主的特点,李冠玉把这块地划为两期工程进行——一期建一幢九层商务大厦;二期建四幢宜商宜居的五层楼房。他知道自己资金不足,不宜一下子同步齐上两大项目,但他更明白,时间就是金钱,若能在短时间内赚取一笔资金,迅速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将是大有可为。而要解决其中的矛盾,唯有分两步走。虽然,看起来是拖了时间,但其中的奥妙只有他能感受得到:先是在第一期工程中突出这儿已在形成“商业区”——九层商务大楼在建,会带旺周边的商业环境,通过利用推出“楼花”预售在建楼房的做法,不需要太多投入,就可以从“楼花”中得到流动资金的支撑,这就一举解决了第一期工程前期的资金需要,也就是善于“借力”的概念。其实,这种做法是与顾客一齐共赢的,因为李冠玉推出的“楼花”与当时同比的价格,要低二个百分点左右,且交楼时间只是半年。李冠玉认为,我预先“用”了人家的钱,理应让人家得到更好的实惠,所谓有钱大家赚。但是更大的效益者当属开发商无疑,因为,在第一期“低开”(较低价卖出)后,接下来的第二期则采取“高走”(比第二期高出一头),价格在推出第二期的“楼花”时,李冠玉则比第一期楼价提高了三个百分点,首先是因为周围环境配套好了,楼价也该相应提高;其次是让人从第二期高出第一期较多的价位上,“感受”到这儿楼盘的“升值”,增强和刺激其购买的欲望,从而把第一期调低而“损失”的那部分加倍找回来,又能给购买者形成一种良好的购买心理效应,一举多得。

这也是李冠玉在淡水“买地→建楼→卖楼花→交现楼”一条龙做法上的一个首创。李冠玉后来解释说:我做地产一是不囤地,我是即买即开发,这是一个原则,所以后来很多人因囤地弄到家破人亡,就是把土地当“古董”买,以为越久越多钱,其实房地产的变数太大了,所以我从不囤地;二是不完全靠借贷,不要太依靠银行。我早期采用“卖楼花”的做法,就是利用好资金的一种手段。其实“卖楼花”也不是我个人发明的,这种办法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就很流行,“楼花”这个词就是霍英东先叫出来的,实际是预售楼盘,先交订金的一种做法。在国家政策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敢于“拿来主义”,很好地把握了机遇,于是,李冠玉又赢了踏入房地产开发市场的首仗——

前后不到五个月,一幢九层的“冠华大厦”便建成交吉;而与第一期工程“冠华大厦”错开三个月便兴建的二期工程四幢五层楼房,同在当年初冬时竣工。分期建设、销售,其实相隔只有三个月,却收到了“建多少,销多少”,一推出“楼花”就订购一空的喜人效果。两项工程销售额达1100万元,除去成本400多万元,获纯利600多万元。

这是1989年3月起,到次年夏天完成的一次创举!从未涉足过房地产市场的李冠玉,用一年多的时间,以十分有限的起动资金,利用“卖楼花”的做法,创造了自己经营上的又一次奇迹,并攒起下一步打开更大市场的原始积累,为其人生的更大超越,做好了冲刺的准备。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