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www.sinovision.net/?63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黄康俊 著《 中国本色企业家李冠玉》(4)

已有 1174 次阅读2009-5-3 08:08 |个人分类:传记文学|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黄康俊 著《 中国本色企业家李冠玉》(4)_图1-1 
 
                                第四章

             喝水不必挑杯子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 斯

    13岁的李冠玉,彻底告别学生生涯,以一个未成年的“童工”身份,过早地踏入社会,开始自己人生之旅的艰难跋涉。

   每天一早,李冠玉便把牛赶到铁炉峰山下放牧,一边看牛,一边割草。每晚回来,还得在牛背上驼上两筐青草,风雨不改。这样,李冠玉每天才获得一个大人三分之一的工分。生产队里是按工分计口粮的。

但最让李冠玉难受的,是每天早晚自己赶着牛走在村道上时,遇上背着书包上学的同学。人家成群结队,有说有笑地去学校学文化,而自己只能与黄牛作伴,在山野间日晒雨淋干活,又苦又累还不算,最难受的是每天的孤独,连找个人说话也没有。对于刚刚还在热闹的校园里走出来的李冠玉来说,这份滋味实在难以忍受。以至今日,李冠玉忆及当年在山间放牛的岁月时,还是一脸的惆怅。

   好不容易熬到15岁,李冠玉个子长高了,觉得自己像个后生了,就不愿再当放牛娃,他开始下田和社员们一起劳动。但队里认为他未到成人年龄,还只是给他半个劳动力的工分。本来指望年终家里不再超支,能分多点口粮,但一年下来,分到的粮食仍维持不了两三个月,一家人吃饭问题仍未解决。

   这时,一个强烈的愿望在吸引着他,那就是应征参军。

   当时,作为农村的孩子,最大的生活出路有两条,一是读书,二是参军。大学毕业国家有工作分配,当兵复员国家有工作安排,从此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参军对李冠玉来说,还有一股深深的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敬和热爱的感情。他自小就爱常听母亲讲东江纵队抗日故事,讲大亚湾军民抗击日寇故事。盼望长大后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所以,当得知征兵的消息,他便赶往乡里,第一个报了名。

    没想等来等去,一直等到那天,人家从公社体检结束回来了,他也没接到通知。同村的一位伙伴后来才告诉他,说是因为他的政审有问题,不符合当兵条件。李冠玉一时又急又委屈,连夜赶到乡里,找到负责应征工作的干部询问,但是对方一口回绝:这是组织上决定的事,你个人没资格打听!

   过后大半年才得知,是因为解放前父亲有历史“污点”,“家庭情况复杂”,以至其儿子政治面貌“不纯洁”,不符合政审条件,所以不准其参军。其实,是那个年代“阶段斗争扩大化”的祸害。李家祖祖辈辈靠给地主打长工为活,父亲年青时曾有半年时间替地主家里看守庄院,没想被当成“狗腿子”,而且还连累了下一代。

    如此一来,作为这个农村苦孩子的唯一生活希望,就这样被彻底掐断了。

   60年代起,惠阳县掀起全民办水利、社会办水利热潮,各村乡的青年踊跃参加。1965年冬,澳头公社水利会组织民工上场兴修鱿鱼湾水库。因为是重大工程,政府给民工一点粮食补助。李冠玉知道后,便赶紧报名参加。队长说他才16岁,个头又瘦又小,不要他。他缠住队长磨蹭了两天,最终队长才勉强同意。

   “就因为修水利有一点粮食补助,可以给家里补充一点口粮,尽管自己身体气力不够,也要拼命争取,就像口渴时我不去挑拣什么杯子一样,先喝到水就行,这也是在机会面前,得会分辨轻重缓急。”李冠玉说。

    第一次要离开村子,和别的乡村青年一起,到一个大型工地干活,母亲把这看得看重。还在上工地之前,母亲就急着为儿子打点出门的“行装”。其实,这点可怜的行装,也就是为儿子买了两件短裤而己。那是前些天,从那个经常来村里收购破烂废品的“收买佬”那儿买来的,每件五角钱,那已是母亲的一点积蓄。“其实那两件短裤,都找不到原来的布料了,补钉上再打补钉,是数不清有多少块布料缝补在一起的旧裤,而且还是短的,那是‘收买佬’不知在哪条村里收来的,听说是几分钱一斤买下的,所以才五角一条卖给我母亲。不过,那是母亲的一份心意啊,对我这穷家孩子来说,足足够开心好一阵子了。毕竟还是多了两件裤子嘛。我就这样带着这两件裤,在冬季的水利工地上干活”。李冠玉对这“两件五角钱短裤”一直记忆深刻,他在日后和别人谈到“穿衣着装”问题时,总爱提及自己这一往事,还说:衣服干净保暖就行,所谓人靠衣裳马靠鞍,那是对生活的苛求罢了。

 黄康俊 著《 中国本色企业家李冠玉》(4)_图1-2 
黄康俊 著《 中国本色企业家李冠玉》(4)_图1-2 

   鱿鱼湾水库工程浩大,民工日夜苦战在工地上。16岁的李冠玉个头不大,还显得清瘦,但他干活卖力。他记住母亲的嘱咐:人最贱的是力气,再苦再累,晚上睡一觉就回来了,要舍得力气干活,人家才会喜欢你。所以,肯出力气的李冠玉很快就被上级领导发现了,被挑选进突击队。说是突击队,其实是选出那些个头大,有力气的精壮青年,专门负责工地上最累最脏最苦的活儿。李冠玉个头小,力气也比不上人家,但他舍得吃苦,从不吝啬力气,所以表现出色,甚至多次获得工地“好人好事”的表扬。年底,上级还奖给他一件红背心,以资鼓励。

   两年后,鱿鱼湾水库建成。水库库区需要组织专业人员长期护养,工地指挥部从青年突击队中,挑选了12位青年当专业队员。论身体条件,李冠玉显然没有优势,但他知道这对自己是个机会,他得抓住。李冠玉又以“喝水不必挑杯子”的道理,和负责人说了自己的心里话,只要能留在专业队,干什么活儿都行,并保证一定干得不比别人差。负责人见这小青年人老实,肯吃苦,便同意把他留下来。

   一家人得知李冠玉获得如此“优待”,都替他高兴。母亲更是对回来探家的儿子夸奖说:“儿呀,听妈的话没错吧,做事气力贱,听使唤,不挑肥拣瘦,就会博得人家疼……”

   李冠玉一直穿着母亲买来的那两件五角钱短裤,一直记住母亲的叮咛,“做事要力气贱”,“不要挑肥拣瘦”。在水库专业队中,勤勤恳恳干活,老老实实做人。

    期间,李冠玉学会了别人觉得苦又没出色的石匠、泥瓦匠和厨师的技艺,也遂了母亲要求儿子日后要学会一门手艺傍身的宿愿。

    李冠玉说:“我已长大成人了,作为农村孩子,要想跳出外面世界找吃的,就得尽快学到一两门手艺,我得为自己找出路啊!”

   机会只是向着有准备的人而来的。

    1972年,澳头公社建筑队扩大招工,一些有关系的人纷纷使出各种手段,以争得一个名额。李冠玉自然也知道这件事,但他一个平民百姓的孩子,哪敢抱什么想法?然而,澳头公社管水利的干部戴新祥,却因为半年前在水库检查工作时,认识了这位正在埋头砌着一堵砖墙的小伙子。感觉他手工不错,干活卖力,人又老实,是个人才。现在遇上这个机会,便出面推荐他。公社有些干部以为是戴新祥的亲戚或特殊关系,戴新祥拍着胸口说:“我和他非亲非故,素昧平生,但这个后生确实有技术,值得我们使用!”

戴新祥在公社干部队伍中,作风正派,为人正直、热情,在干部群众中有很好口碑,当得知真的不是“拉关系、走后门”,上级就破例招收下李冠玉。但有个条件,就是只让他当拌灰工,还轮不上砌砖,问李冠玉是否乐意。李冠玉牢牢记住母亲的叮咛,“做事不要挑肥拣瘦”,没提半个条件,就一口应承下来。

可以说,自从进入澳头公社建筑队,李冠玉的人生大门才正式打开。他开始从上西村那爿10多平方米的家中走出来,融入社会,走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农村青年李冠玉的命运,开始有了质的变化。

    从此,李冠玉是吃白米饭的建筑工人了!

   多年来,梦寐以求能吃饱饭就好,如今,凭着自己的力气、肯干,李冠玉当上了令当时很多农村青年眼热的泥水工。当然,他的建筑技术很快就有了提高,这位有志气、有心学艺的农村青年,十分珍惜眼下这一机会,处处留心学习,虚心拜师,不到半年,其砌砖快速、准确的技艺,在工地上成为一道惹人注目的“风景”,也深得老师傅的称赞和赏识。一年内,就从“小工”转为“大工”。这时,才有人评价说:“戴(新祥)同志推荐的这个后生,真的不错,是一块好料!”

     李冠玉至今逢人必提的,则是对戴同志的感恩——感谢他推举自己进入公社建筑队,从此改变了一生。虽然,仅仅是推荐进去,后面仍得靠自己去把握、去努力,但这个领进门的恩德,李冠玉觉得太重要了。他说这辈子不管做了什么,做得怎样,都永远不会忘记戴同志的大恩大德。所以,凡有记者问及他今日的成就时,他都每每提到需要感谢的就是戴新祥,还强调说这是“心底话”。为此,这位讲求感恩、知恩图报的企业家,在事隔20年后,也就是戴新祥从公社干部退休下来,已70多岁时,原来每逢过年过节,都来探望“戴领导”的李冠玉,一次就拿出数十万元,送给戴领导建楼房和作养老金。让早已淡忘了此事的戴老激动了几天几夜,逢人就说冠玉是好心人,自己当年没看走眼。

    这也是李冠玉一向的为人:懂得感恩,知恩图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