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六一斋 //www.sinovision.net/?6307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天书、地书、人书、神话、鬼话、人话,各居其一。是谓“六一斋”。别号“书窝”,窝主玩童儿。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改回正体字,迫在眉睫

热度 2已有 1879 次阅读2012-3-2 02:23 |个人分类:疯人日记|系统分类:杂谈| 六一斋, 玩童儿, 简化字, 正体字 分享到微信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博大精深,其文化的基础的基础就是汉字,中国的汉字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其内涵寓意深刻而富有联想,在创造字之初就非常人性化。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古语说:读书要知古人意,念经务求圣贤心。识“字”先要求本源。每一个汉字都有其自己的丰富含义。如见“说文解字”等。而五千年传承有序留下的无数精辟文库,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简化字,是1964年公告,以1986年修订的《简化字总表》为国家标准。一共收录简化字2235个,主要是白话文常用字。至此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

       为什么建议改回正体子呢?

       简化后的字失去了原有字的含义,成了一种简单的语言符号。不仅影响我们对传统文献识读,更重要的是无法准确理解传统文献丰富内涵。严重影响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若长期继续下去,是一种人为的历史悲哀!

       简化字之初,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但总是有善意的一面,就是为了便于书写和普及文化。因为片面过分地追求书写简化,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问题。其实,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史,是不能有缺失的!

       改回正体字,是早晚的事,早改强于晚改。就时间上来说,简化字总共才四十几年,同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史相比不足1%的时段,在这一段时间还有个曾简繁通用期,现在要改还是很顺利的。从简化字的数量上来说,以1986年修订的《简化字总表》为国家标准,一共收录简化字2235个。而单据《说文解字》等古籍,有人估计汉字约在10万个以上;也有人估计在120000个以上;我国究竟有多少汉字至今尚没有定论。两者的比例不足2%数量。就现状这种情况而言,要改回正体字还是比较简单。

       大家都知道,我国文化历史上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五千年文化中间受损最重的莫过于秦朝的“焚书坑儒”,之前我国文化繁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文化、科技发展方向!“焚书坑儒”以后,使得秦朝以前的文化残缺不全,至今我们还在费很大力气去考证挖掘,莫不悲兮!叹兮!秦朝以后至今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有序,这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基本地最坚实地强大支撑。

       其实,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体,甚至是一个国家,犯点错都是难免的,知错就改也就没有什么了。如果,明知是错还坚持不改,那一定是最后的悲哀!

       有人断言,如果不及早改回正体字,再过两代甚至再长的时间,其负面作用将不亚于“焚书坑儒”的历史影响!所以,出于长远历史考虑,为保护和完整继承我们优秀传统文化,造福于子孙后代,更为中华民族将长期发展壮大,紧急呼吁:改回正体字,迫在眉睫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笑谈中习字
下一篇: 毕姥爷讲故事





鲜花

握手
1

雷人
1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晓岩 2012-7-2 22:47
文字有自身的发展演变规律,也有特殊情势下人为的变化,未必符合文字演变发展的规律,最有说明力的是第二套汉字简化方案的失败。
汉字本来就有简化,而第一套汉字简化方案的实行是为了实现汉字拼音化的最终目的,是汉字改革的大跃进。
任何事物产生发展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利与害的关系作用。客观些看,汉字简化对切割中国旧文化传统功不可没,这是不能漠视的一个侧面。
以上是我在另一处的回帖。复置于此,以表明对博主的支持。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