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生活实践,告诉她,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耳朵听到的,书上看到的,即便名师传授,如坐春风,她记忆也不深刻。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化,甚至消失。
然而有些东西,记载的世故人情,因为她经历过,她感动过,所以铭刻心头,久久不能淡忘。
她读高中,六十年代,她学习晚唐杜牧绝句《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能熟练背诵,却不能理解。荔枝,何谓荔枝?为什么唐明皇为杨贵妃吃上鲜荔枝,不惜动用战时驿道的快马传递,以致差官累死,驿马倒毙。用表达荔枝的浓浓爱情?钻牛角尖的她不理解。疑问多多,她问老师。老师也是北方人,没有见过荔枝,也不能解决她的疑惑。
后来,她也当上了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将《荔枝挂图》用图钉牢牢按在木黑板上,挥舞教鞭绘声绘色地讲述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紫绡。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钻牛角尖的学生也同样问她:“什么是红缯、紫绡、醴酪?怎么会一日色变,二日香变呢?”她只能支支吾吾,敷衍过去。因为她也没有亲眼见过荔枝。
再后来,一个特别的情况,使她亲眼看到了荔枝:
那是“一切听从党安排”的岁月,那是“我是一块砖,天南海北任党搬”的岁月,那是七十年代。她的姐姐,像一块砖,由北方被搬到南方,支援南方矿业设计。形影相吊的姐姐远行了,丢下她孤独一人。且不言姊妹相思的煎熬,也不说鸿雁传书的殷勤,单是姐姐回来探亲的日子,让她心中算计不已。那时,国家政策规定:三年允许休一次探双亲假,十六天。路费可以报销。日出日落,月缺月圆,她在台历上倒计时,巴望姐姐归来。她也憧憬姐姐带来南国的荔枝,有时还梦见“南州荔枝丹”呢。
终于盼到姐姐回来了,姐姐给她带来“小橘子”,新鲜的,那皮还黄中带绿呢,如鹌鹑蛋那样小。她确实没有看过,姐姐告诉她,这是“砂糖橘”,不用扒皮,她将橘子放入嘴里,苦甜具备。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但是她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不是她梦中的荔枝。
第二次探亲,姐姐带来大大的“柚子”,大得如球。又是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但是她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也不是她梦寐以求的荔枝。
她问姐姐为何不带荔枝,姐姐说:“由南宁到兴城,要乘四天火车,中途又倒车,荔枝会烂的。” 她真的相信了“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她的荔枝梦想从此结束。她死心了。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聚散依依,悲欢离合。她不再有荔枝的梦想。不再有荔枝的憧憬。
姐姐第六次探亲,也就是离开她十八年后,也就是一九八二年的一天,也是中国十三中全会后。姐姐终于带来一筐新鲜的荔枝。还说这是她儿子特意到郊区荔枝园采摘来的,客车安装了空调设备,火车又提速,能够保鲜荔枝。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荔枝筐放在茶几上,她拨开荔枝,那“如红缯”的外壳,见到“如紫绡”的膜,将“莹白如冰雪”的瓤肉,放入口中,品味浆液甘酸,舍不得咽下去。谈笑间,浆液流进肚里,光滑的核却留在舌面上。
她拿着滑溜溜深褐色的硬硬的荔枝核,端详许久,又把她收藏在一个精致的小盒中。
她沉浸在融融欢乐之中,叹一句苏东坡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九十年代,她来到南方,真正“长作岭南人”了。
她居住在特区,繁华的深圳,在一所学校工作。她的同志叫李馥荔。她感兴趣,问她的名字来历。李老师告诉他,她出生于六月,正是荔枝成熟的季节。她出生的那一年,是荔枝的大年,丰收的一年。母亲说她出生于好年月,便起了这个名字。她还说:广东有糯米糍、妃子笑、桂味荔枝,四川的荔枝品种也很多,什么状元红、黑叶、白蜡呀!色彩缤纷的名字多好听呀!看到李老师得意的样子,她也分享了快乐。
她到荔枝公园锻炼,散步。
她陶醉于荔枝公园的“雅、幽、静”,她徜徉在一片生机盎然的荔枝森林,盼望荔枝花挂枝头。
春风骀荡。荔枝树发出新的嫩叶,颜色淡红,给“团团如帷盖”、蓊蓊郁郁的树木增添新的色彩了。
四月,浅黄色的小花,几十株连在了一起,远远望去,不成花海,倒象是山水画家在墨绿色的画布上大写意似地泼了一抹淡黄色! 近近端详,荔枝的花正如白居易 《荔枝图序》所描写’华如桔,春荣”没有花瓣,每一朵和米粒般大小.。
六月,她去南山度假,参加“荔枝旅游文化节”活动。车子刚移进西丽果场,就看见数排停放的私家车和撺动的人头。但她不介意,她驰目骋怀,陶醉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陶醉于那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她欢快地到树下亲手采摘“如丹”的果实,品尝“肉厚核小、肉质脆爽、汁多味美”的丹果,兴奋极啦!
一场荔枝宴上,鲍汁荔肉鹌鹑蛋、冰镇花枝片、冰镇鲜荔刺身、荔肉炒百合、荔湖叠翠,诸多特色荔枝菜让她一饱口福,荔枝美梦从此升华!
也许你会问她成了岭南人,是否“日啖荔枝三百颗”?
她会满意地告诉你:何止日啖三百颗?
每当荔枝熟了的时节,爱交往的深圳人,总要送荔枝给朋友。做教师的她。总会收到家长送的几盒荔枝。她吃不了,还带到学校给同志,给学生分享呢!
超市已经有保鲜的荔枝,不论春夏秋冬,随时都可以买到。
她时常买荔枝,不忌讳广东人的吃荔枝“上火”的说法。
一年春节,她回东北看望大姐,特意带上荔枝,以表姊妹浓浓情谊。可是,一到沈阳,水果商店,荔枝标价,竟与深圳相同,都是每公斤七元八角钱。因为“空运”来的!
她想:不作“岭南人”,也一样会“日啖荔枝三百颗”!
她想:荔枝记载了中华文化,记载了经济发展史。
她礼赞荔枝:耐人寻味!情谊浓浓!(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