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学校每年也都发音乐教材,也有音乐老师,但就是不上音乐课。音乐课被语文、数学课侵占了。
她的大儿子,读高一,(1990年)就在她的学校。
一个下午放学的时候,校门口围观很多学生。一位中年男子,个头不高,身着朴素的深蓝色上衣。手持一把竹笛,身前还挂着葫芦状的笛子。那男子熟练地吹着电影《少林寺》主题歌《牧羊曲》,悠扬的乐曲荡漾着,吸引无数的学生驻足围观。
她没有在意,依然匆匆踏上回家的路。
她儿子的班主任是教语文的赵老师,与她一个办公室。事隔三天,赵老师拿着几个笛子,忿忿地说:“这是我没收的!教室里吹起笛子,还了得?”回过头对她说:“有你的儿子,我把笛子锁在卷柜里。”她没做声。她不同意赵的观点与做法。
她是个爱好文娱的人,她希望他的儿子在音乐方面,有一定的技能。
回到家里,她没有向儿子提及笛子的事情。
她见到儿子,还有一个笛子。一有时间,就吹。因为不识乐谱,就背诵1、2、3……..当时儿子有一块电子表,方形的,按盘上的1、2、3……可以发音,儿子就按《东方红》的乐曲,一一背诵歌谱,再吹笛子,非常专注,非常认真。逐渐地会吹《东方红》,《学习雷锋》,《社会主义好》……
儿子上大学后,也就是1992年,那时弹吉他在大学生中流行。儿子也在业余时间,学习起来。她见了非常高兴。
大儿子弹吉他,二儿子上大学也学弹吉他。他们买了不少有关吉他的书籍。他们自学五线谱,自娱自乐。每逢假期,她的家里,荡漾着吉他的乐曲,美妙的音乐给她的家带来无限的快乐与幸福。
她想:“还得感谢校门口卖笛子的男人。卖笛子的陌生人激发了儿子的音乐兴趣,引领了儿子的音乐之路,弥补了中学教育的不足。”
To: 小虫 你曾经说:我们的认识相同。谢谢
你字误打成尼了,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