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神的追寻概念和宗教中的神
网友评论:自从牛顿开始研究神学后就再也没有取得过任何科研成果,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为什么这么多人信仰上帝,包括高知识分子?知乎》)
天山哲客:
神的追寻概念,不出于宗教,宗教是神的追寻概念主观概念化的表现,这两个概念不能混淆,不般人认为是一个,神就是宗教的产物,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你就永远不会建立一个神的追寻概念,而产生美好想像力。
关于牛顿的问题,从资料中可以得知,他的科学和他的神的概念,一直是关联的,他一直认为万物的存在有总的支配,并且人类不能超越这个界限,这并不是在万有引力之后的想法,一个人的思维过程,会出现阶段性的方向,但它不是断裂的,所以你不能把它的整个思维过程,从某一方向单独去看,要关联地去看。其实也反映了,人的思维过程属于一种事物,它的存在遵循所有存在类似圆的轨迹,这里面你可以看到,它不是直线的,走完一条再走一条,它是类似圆的,逐渐地在改变方向。也可以以主观概念去认为,有一个类似回归的问题,就是说他起初思维的一个方向,就决定了它的类似圆的运动轨迹的方向,这个方向就决定了它的轨迹过程。这个类似圆的运动,如果我们把它阶段性的看,那么它有一个相对的开始,也有一个相对地结束。要记住,在本质中没有绝对的开始和结束,那只是人主观概念的确定。相对的结束,可以认为就是相对的开始点,它是不重合的,也不会停顿或消失,它会继续遵循类似圆的轨迹运动,我们只按人的直线逻辑习惯去看一个过程,在现实中,一样可以看到,相对的开始相对的结束,在一个相对点上,这就是说牛顿,他的思维过程,开始是一个神的追寻,相对的结束,他是一个神的回归。所以,你根据他晚年,也就是相对的结束,(逆向)类似圆的一个轨迹,看到他相对的开始,这就让人们揭开了一个疑惑,为什么达尔文也出现了这个问题,爱因斯坦也出现了这个问题,爱迪生也出现了这个问题,很多很多,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记载反映了这个问题,这里不去追究还有多少,具体是怎样反映的,那只是为了抬杠,对于解决问题毫无意义。
牛顿,从神的概念追寻的开始,到神的概念追寻相对结束,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牛顿定律,恰好说明了神的追寻概念所带来的美好想象力。在牛顿身上还反映了一个问题,他的整个对神的追寻表现,并不被当时的神职人员所认可,这一点也反映了神的追寻概念并不出于宗教,宗教是神主观概念化的表现,所以被宗教中的神职人员所否定的牛顿的神的概念,却恰好在神的追寻中建立了美好想像力,出现了牛顿定律,而神的主观概念化的宗教中,出现的是神职人员。同样是神,牛顿是追寻的神,宗教是主观概念化的神。就如经验知识,它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有延伸,但是它不会有超越范围的美好想像力,就像牛顿定律一样,它是以前经验知识中所不存在的,像是横空出世,你的经验知识拿什么去延伸它,相对于主观概念,它就是一种凭空想像,怎么来的?神的追寻概念在对立统一中所产生的美好想像力中来的。这里不要去争论,那样毫无意义,不是说不要经验知识,因为这个世界是对立统一存在的,缺一不可的,任何一面,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说的就是神的追寻概念在对立统一中产生的美好想像力,要告诉你的是,当然有经验知识的一面,还有神的追寻概念的一面。这个不好让人理解,那就通俗地说,这个世界的存在有它的理由,没有理由的存在不可能,那我们就把它称为存在的道理,就是存在的创造,相对于我们,这就是大道理,我们就是小道理。我们的小道理,是从大道理中来的,没有大道理哪来的小道理。但你不能刻画,就像宗教那样,认为这个大道理是通过一种主观概念所认为的一个渠道获得的。它是在对立统一存在,不单是你的大脑,你的大脑细胞,你本体的细胞,都不绝对是你的,都属于大道理,它们同样有它们的道理,这些所有的道理,在大道理中,在对立中走向统一,就形成了人的小道理,所以它是泛义对立统一的结果,绝对不能认为那是人自己的结果。
人所理解的,靠得是美好想像力所建立的主观概念,人不可能超越神的概念存在(这里重申,不要和宗教中的神混淆,神的概念是人最高未知追寻所确立的——万物的创造),人的主观概念是对立统一相对的一面,它是个直线逻辑,而神的概念是立体逻辑,(人不可能重合立体逻辑,如果重合了,这就等于说人就是创造,那么,事物将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人就会认为主观概念是自己想出来的,而不知道它是神的概念在对立统一中所建立的美好想像力带来的,其实,在具体中人们也一直疑惑这个问题,像牛顿的万有引力、地球是圆的、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些都是出于当时的经验之外的凭空想像。在这不要无畏地争论,为争而争不解决问题,这些东西落实了,用了一千年时间,丢了无数人的性命(这个数字吓人,你不能孤立地去看某一个时间,你要关联地看,),如果当时的经验可以延伸的话,他怎么会需要这么长时间,丢这么多人的性命呢?就是因为他没有,相对他是“凭空”想像的。
那美好想像力是怎么来的?这里没有篇幅,可直接通俗地讲,也就是我们的小道理是怎么从这个大道理中获得的?就以人主观概念直线逻辑习惯所容易接受的来说,它有一个波,其实这个波人们在具体现实中也已经有了了解,电波、讯波、磁波、引力波等等,也就是存在着一种波的现象。万物有类似性,我们具体的收音机,它有一种接收能力,但它有个条件,必须和波建立一个链接,不是所有的收音机都能收到同一个波段,这就是一个道理,它和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你要接受这个波,就得建立一个链接,这个链接在哪?人类早已经确定了————神的追寻概念。相信万物的创造,相信被创造,相信没有什么是绝对属于你的,它是创造的无限表现,也就是它是大道理的无限小道理的体现,最终都属于大道理。建立了这种链接,就像收音机那样,接受了一种波,这个波再与你的主观概念对立统一,就产生了美好想像力。这个美好想像力不是具体,它是一个方向,有了这个方向,你才能建立一个新的主观概念方向,有了这个主观概念方向,你才能够建立新的认识,新的认识再在对立统一中,再建立新的主观概念,再有新的认识,就形成了一个主观具体,主观具体再认识,再延伸,才出现了科技。
这个链接怎么完成?它以神的概念主观概念化表现,宗教的形式让人们建立了一个链接,这里不要去争论,好像宗教就绝对建立了美好想像力一样,并不是这样,正好牛顿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他的神不是宗教中的,是在神的追寻概念中。一个美好想像力,它是泛义对立统一的结果,它不是说一个牛顿就能完成的,牛顿是对立统一的最高统一的反映,如果他在一群猴子中间,他建立不起来人的想像力,他再智慧,再天才,他脱离了人群,都毫无意义,否则他早领着一群猴建立了王国了。
这个美好想像力——神的创造,是公平的,他给了每一个人,也就是这个波是公共的,不同的收音机,接受的信号不一样,强弱不一样。这个美好想像力存在于人的共同意识中,这个共同意识并没有产生具体的事物,它需要继续对立统一,由某个人再高度统一,将它反映出来,这个人就是最高追寻神的概念的人,但是,这个意识必须在所有人中间,就像收音机一样,他光靠一个半导体,完成不了工作,它有很多附件,这些附件就可以认为,是大多数普通的人,但他们不能像石头那么简单,也就是说他们可以不像牛顿那样复杂,但也不能像猴子那样没有神的追寻概念。怎么办?宗教出来了,让他们在主观概念中接受一种神的追寻概念,这样,他们在收音机里,就是附件,而不是石头或猴子。当然,这只是附合主观直线逻辑习惯所做的形象比喻,本质需要更多的道理补充。
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人的思维意识是一种存在,属于我们确定的物质存在范畴,它不是一个人拥有一套思维,它是在泛义对立统一运动中相伴存在。一个美好想像力的方向,他存在于每一个人,是共同意识,但没表现出来,可以认为是潜意识,人们并不清楚。在对立统一中,这个共同意识,会在对立中走向统一,汇聚到某个人,而表达。它是对立统一的结果,所以可以看到在具体中,一个新的美好想像力,它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对立过程,逐渐走向统一而形成一个概念方向。就牛顿来看,他并不属于概念方向的范畴,他是概念方向在建立主观概念过程中,所产生的美好想像力的延伸,也说明这个美好想像力形成时,牛顿走在了最高追寻神的概念的前沿和以宗教形式实现的基础人群的普遍认识,在对立统一中的结果,汇聚,牛顿而表达的。
神的概念追寻,人们一直将其和宗教中的神相混淆,其实它们不是一个范畴,但又是关联的。这也是一些概念突破的人,总是和神的概念有关联,但却又看不到他们对宗教中神的虔诚,那是因为,他们走在了神的追寻概念的最前沿,而不是局限在神的追寻概念主观概念化的宗教中。
宗教源自于神的追寻概念,它是在普遍认识中所建立的最初的主观概念,它和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一样的,遵循类似圆的运动轨迹,这里面就存在相对回归的问题,所以它在形成的过程中,被大量地覆盖了主观概念,主观概念是美好想像力所带来的方向在对立统一中所建立的人对认识的确定。主观概念相对于本质永远是主观狭义的,因为人不可能重合本质。所有的事物存在都遵循类似圆的运动轨迹,它有一个相对回归,当然这只是我们主观概念所能够认识的,在本质中事物的存在是类似圆无限循环不重复的运动,所以回归只是相对的。
在具体中,我们把这个认识确立为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类似圆的运动,如果是直线,它就不可能有规律而言。在具体中也可以看到,人在存在的过程中,也有一个规律。一个新的概念,总伴随着神的追寻概念,当然,这个神的概念在普遍性中,人们认为只出于宗教。一个新的概念方向,延伸了一个新的认识空间,人们在这个认识空间内,会建立更多的具体的认识,所表现的就是文明,当然包括科技。它会保持一段距离的平稳,这个距离,不以人的意识为决定。当然人会试图将这个距离无限拓展下去,就是试图走一条运动的直线,这种试图不是人的专利,任何物都存在运动的直线试图,我把它称做运动惰性。这种试图,其本质就是要脱离对立统一,而绝对唯一,这就违背了事物存在的最基本原则,当然是不会实现的。运动力从何而来,从对立统一中来,试图直线和驱使回归,在对立中就产生了力,这个力的释放就是运动走了一个类似圆的轨迹,这个类似圆的运动轨迹,就保证了物质存在运动的无限永、不相交、不重合。
理解这些概念,首先你要建立类似本质的立体逻辑,这个逻辑从何而来?神的追寻概念中来。对立统一是个广义的概念,对立统一,存在产生,再对立统一,这个是无限广义的扩展,你不要狭义地认为,哪个和哪个对立,或哪一个对立群和哪个对立群的对立,它是广义的对立,无限的。在本质中,没有绝对的开始和结束,为了理解只能建立相对的开始和结束。以此类推,我们主观概念所建立的绝对认识,都是相对的,否则你就会产生一个绝对的认识,从哪开始,从哪结束,或是一个绝对的结果,这样都不会有贴近本质的认识。
神的概念追寻,就是和大道理建立一个讯息链接,而获得小道理,没有这个链接,什么都没有,再多的苦思弥想,只能是主观概念延伸。主观概念延伸,它不是无限的,它是美好想像力的方向所带来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满了,主观概念就不能够延伸,它就开始重复,并形成顽固,具体表现不用去追溯历史,看看当今就行了,现在的科技就是在重复,当然这个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一种组合的重复,贴切的来形容,就是科技的分动力有,但却缺少主动力,所以现在所有的科技前沿都有一个共性,人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继续的动力在哪?普遍是直线试图,也就是主观概念继续延伸,但这是不可能的。不要找什么依据,它违背了事物存在的根本原则,结果是肯定的,继续靠得是新的美好想像力,新的美好想像力是神的追寻概念所建立的链接而获得的。
这就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完整过程,当然不通过某种形式,人们就能认识,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是违背对立统一原则的。同样会走最高追寻神的概念和普及神的概念追寻,在对立统一中走向最高统一,而建立美好想像力。这种形式,它是进步着的,不会重复过去,但也不可能割裂过去,这种形式会从宗教形式中慢慢走向接近最高追寻神的概念,这是必然趋势,这个趋势的结果,也是人类进入更高一层文明的必然。这种形式的主观概念,相对宗教形式要少得多,宗教中的主观刻画要少得多,在宗教中所寻求的自我为中心、自我存在的诉求要少得多,对神的概念追寻,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更加坚定,并且是毫无诉求的坚定,因为这一次的美好想像力所拓展的思维空间,会让人类有更多的认识,会对自我确定,自我的诉求,自我的共同存在,自我的生命体,都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对于现在所确立的主观概念,相比较来看,可以说,你非你,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确定的自我,并非是自我,而真正的自我将来会有进一步认识。
神的追寻概念的建立是个非常难的过程,它会出现完全自我为中心而拒绝接受,或是自以为接受,而去自我为中心刻画,还有就是,认为接受并试图重合本质,同样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认识。当然,这是对立统一所必要的,只有真正的追寻,毫无诉求的追寻,充满爱的追寻,才能够在对立统一中真正进入神的追寻概念,它的结果就是建立新的主观概念,产生新的认识。
像工业文明,它就是在神的追寻概念中建立了美好想像力方向,坚定了神的创造,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无知的人来说,他会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去拒绝,只能说他无知到极点。真正建立了神的追寻概念,他就坚信了神的创造,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那样去认识,这样他就认识到了物的能动性,不是作用于才有,它自身就具有,这个就是工业文明最根本的原理。坚信了神的创造,就有了万物归“一”,神是有生命(运动)的,所以万物都是神的,都有运动(生命),这样的认识,就打开了工业文明的思维空间。
这也是人们所疑惑的,人类的美好想像力最初都会和宗教发生关系,甚至是冲突,它是最高追寻神的概念和宗教中主观概念化神的冲突。
神的追寻概念和宗教中的神,不能混淆,不能因为宗教中神的主观概念化,而找到对神的追寻概念拒绝的自信,这是最大的无知!
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