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天山哲客 //www.sinovision.net/?614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我们打起手鼓,唱起歌,骑着马儿,翻山坡…… 美丽的天山,豪迈的儿子娃娃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论智慧(二)

已有 1057 次阅读2018-8-24 09:10 |个人分类:相信 爱智慧|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接上)然而我们在追寻智慧中,一直没有出现过象欧洲人那样相对脱离主观概念而建立新的方向性智慧,我们一直处于类似奴隶主的“智慧”,到了最高被“智慧”的承受到了极限,才不得不去解决,而去解决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从来没有主动地寻找过智慧,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智慧,我们把自我强大认为是智慧的最高体现,这样,在我们的骨子里,占有财富最多的就是最智慧的人。这个概念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了,不是说通过一次的理解和认识就能解决,它不是一个观念问题,它已经形成了一个主观概念顽固,就跟起初我们认为地球是方的,很长时间才能改变这种认识一样,他的任何想法,都会围绕着这个去认识,所以他会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可以找出一大筐依据来,就跟现在的一些蠢货,对于哲学授予的表达(也就是一个美好的想像力),他会要求你出示一筐依据,或他能拿出一大筐依据来,证明美好想像力不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很大的篇幅去解释,在这不做解释,只下定义。

人类随万物的存在而存在,万物随运动而存在,也就是说万物是运动变化中的,你永远要跟着运动去认识,否则就是你停他不停,你永远认识不不到新的事物。可以反过来看,也就是人类的主观概念相对于运动的事物,永远是错的,因为你是固化静态的主观概念,运动中,你的固化静态会发生偏差,起初它是类似平行的关系,你依然可以坚持是对的,随着运动的继续,这种认识会越来越和事物的本质发生偏离,最终会走向一个大相径庭,这个问题人类历史已经证实了。所以,你的一罗筐依据,合理之处在哪?在于你主观概念的认识,你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它的本质是你的依据符合了你的主观概念,而没有符合本质的存在。你的那一罗筐依据,只会让你越来越错,你那罗筐“智慧”,去和美好想像力拼智慧,只会让你越来越离智慧。

在具体现实中看得很清楚,我们不但混淆了智慧,而且把财富的占有量看作是智慧的体现,形成了一个主观概念顽固,这样,在人所追求的最高体现中,会有一个直观的判断,就是谁拥有财富最多,谁就最“智慧”,说直白了,谁有钱谁就拥有了智慧,这种认识已经形成了主观概念顽固。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人人不懂智慧,有了智慧也无法体现,就跟有种子没有土壤一样。在欧洲,也存在这个问题,起初,一个好的智慧,大多数人是不接受的,但是他有少部分人是可以授受的,而在我们这,是没有人会接受,再美好的智慧,最终也会把它变成一个主观概念,融入到一个谋略之中——我们自认为的智慧。

智慧出于全人类的共同意识,源于泛义对立统一的结果,现在不谈什么智慧,就说具体。当一个美好智慧体现的时候,它不是哪个人或哪部分人的创造,它是全人类共同意识的集中体现,就以欧洲工业文明启蒙来说,它在工业文明启蒙的时候,全人类都有反映,区别在于反映不同,结果肯定不同。当他们去认识物质本质的时候,我们同样出现了一种反映,像“物极必反”“物以类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说出了物理学的道理,并且是原子物理。然而在我们的具体认识中,它只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追求。这个你不要去想,“我们同样可以开创出工业文明,只是某种什么条件,使我们错失了良机”,这是很多人的一种误解,因为你没有形成科学,不是什么错失导致的,它是一个美好智慧的反映,在不懂智慧的土壤中,又回到了主观概念,也就是说,一个美好智慧,做为引领,建立一个新的主观概念,才能形成科学,而一个新的智慧,在没有智慧的土壤中,它又回到了老的主观概念中,并没有建立新的主观概念,当然就没有新的认识。这样你就看清楚了,工业文明的启蒙之初,全人类都有反映,他走出去了,你却没有走出去,所以他建立了科学,你没有。就是因为你不懂智慧,你不知道,智慧源自爱智慧,只要你不懂爱智慧,再出现一百次美好的智慧,你依然会造出一百个形容词来,而不是智慧的追求。

前面说了,共同意识,最终会在一个集中点上反映出来,这个集中点没有宿命,可以是任何一个群体,任何一个人,但必须是对立统一中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最符合对立统一原则的,才能够胜任智慧的表达。神是公平的,他没有偏爱,如果说信他,就给你,不信他,就不给你,好像是有了偏爱,其实没有,信和不信,他给了你们每一个人,是你自己决定的,所以你的决定可以让他偏爱,也可以让他不偏爱。他不是把智慧给了哪一个人,而是给了所有的人,它存在于所有人的共同意识中(也可以认为是潜意识),但人们并不清晰,因为人理解的基础是主观概念,这个潜意识,只是意识,还没有形成一个主观认识,也就是说还没有形成一个主观概念,人们还没有理解的基础,所以人们在具体理解中认识不到它的存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人的思维活动是在对立统一中,先产生共同意识,共同意识继续在对立统一中产生一个概念方向,有了这个概念方向,人们才能够对事物有具体的认识,有了这个具体认识,人们才能够形成一个认识的确定,这个认识的确定,就形成了主观概念。所以,在起初的共同意识中,你没有一个具体的确定,你拿什么去认识它?这个就是人们容易混淆的问题,因为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就认为思维是自我创造的(起初是这样认为的),后来不断地建立新的主观概念,相对脱离了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念,对于这种理解的根源,产生了一定的疑惑,为了解决这个疑惑,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加了一个实践,这样就比起初绝对自我存在更近了一步,认识到不是绝对自我存在,但又无法摆脱“自我存在”这个认识,其本质是泛义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万物总的支配,在对立统一中的结果。(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论智慧(三)
下一篇: 论智慧(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