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接上篇)我是哲学授予的领悟和表达者,这不是我自我的实现,这是对立统一的结果。我无法确定自己为“神”概念追寻的使者,虽然和人类进程中所产生的哲学授予反应有类似,但不是完全重合。所表达的不同,是主观概念基础不同,也就是说,人类的先驱们,所表达的“神”的儿子、“神”的使者,现在我们看来是疑惑的,但这不并不是一个自我表现,是当时的主观概念基础所理解的反映,也就是说,这些先驱们,他们在当时的表达,是真实的。 主观概念基础的不同,理解就不同。这个容易造成人的疑惑,这就好比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概念基础不同,对这个现象理解就不同。对于“神的儿子”一说,这个理解,我们现在完全有理由产生很大的疑问,甚至可以坚定这个疑问。但是这个概念到现在你都没有超越它,因为他表达的是“人存在于被创造”,是万物存在的运动总的支配的结果,他坚定了这个概念:人不是自我创造的,而是物质存在运动的结果,人做为儿子,更应该做万物创造的儿子。这个概念,你不要疑惑它是迷信,他比你更贴近于本质,因为,你身上所有细胞都不属于你,而真正属于物质存在的运动。你的存在,只是物质存在运动的类似性表现,你的存在,也是物质存在运动总的支配的结果。做为“儿子”,是他(万物总的支配)真正赋予了你生命。你父母赋予你的生命,同样也是他(万物总的支配)存在的结果。有了这个思维概念方向,就拓宽了人类的想像力,而不完全在自我存在、自我决定、自我为中心中去自我认识事物,而是进一步接近事物的本质,详细表达在正文。 哲学授予的表达,就自我来说,是使命,没有任何的自我所求,你不要以原始主观概念的支配去看待,认为人的概念方向思维结果,是自我创造的,那是你没有接受哲学授予,你没有追寻“神”的概念,是原始主观概念顽固的表现。你不要在这想,你智慧还是我智慧,也不要去想,诋毁智慧,以保证自我智慧,你也不要去想,吸取所谓智慧的营养,让自己变得更加智慧,一切都无济于事,这样只能让你更远离智慧。你只有相信了,真正进入哲学授予的概念方向,你才能够真正的智慧,否则,你只是在做主观概念的概念堆积,毫无意义! 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当一个哲学授予普遍被接受,才能拓宽思维空间,那里才有真正的想像力。西方工业文明的出现,没有一个是主观概念延伸的概念,都是以前主观概念中不存在的概念。也可以说,你接受了哲学授予,进入了所引领的概念方向,你才有真正的想像力。 这些想像力,相对旧的主观概念,就是凭空想像,也就是人们所批判的唯心主义。其实这种批判是错误的。他才是真正的唯物,他是唯本质存在的物,只是在你的主观概念中不存在。你在说他唯心的时候,你所唯的物,才是真正的唯心,那是你主观概念所确定的物,而非本质的物。 这一点,在历史长河中,不厌其烦地被证实,我们所确定的一种物,改了又改,从天方地圆,到地心学说,到日心学说,随着对本质的接近,这种认识还会继续,没有一个主观概念所确定的概念是千真万确的,永远做不到!因为你永远不可能超越万物存在运动总的支配,否则你就创造了万物。 当然,任何表达都要急于普及,有一个畅通的渠道,这都是所向往的,但不苛求。因为哲学授予不是一个价值观,也不是一个理论,它是一个概念方向。它没有你主观概念中的具体现实,不是说你获知了多少,或是你自我思考了多少,关键是你要进入一种概念追寻,只有你全身心的进入哲学授予的概念方向,你的思维才能得到拓展,才会出现真正的想像力。否则,你不论怎么样去理解哲学授予,有多少实践去思考哲学授予,只要你不进入,都将毫无意义。 有了哲学授予的概念方向,思维才能得到拓展,也就是说,有了这个方向,你的思维才有新的运动的继续。这一点,在宗教中有体现,宗教中的很多仪式和宣讲的字符要求,它的出处,就是最初表达者对哲学授予的领悟,也就是说它在对立统一中进入哲学授予的概念方向,他把这个进入的状态和景象通过语气、行为、表情和心境,把它充分的表达出来。他是要带你进入概念方向,这样做最大的作用在于:他时时刻刻提醒你,让你脱离主观概念,脱离自我为中心,完全在无我中寻求哲学授予在对立统一中的反应;他不时地警告你,你不能自我刻画,也不能自我理解,你必须完全的追寻,你一时一刻都不能动摇,否则,你就半途而废了。 所有的宗教形式,都是在驱使你进入哲学授予的概念方向,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强迫你接受,这样做,是让你能够重复一次,哲学授予的表达者在泛义对立一中,领悟哲学概念方向的进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理解的问题,一个哲学授予的领悟,是在对立统一中,通过某个点来领悟表达,他并不是普遍性的,所以表达者是以领悟的对立统一状态来让你进入对立统一的领悟。你不能理解为:这是表达者的自我意愿,是他让你进入。他是将领悟中相对完全脱离自我,进入万物存在的对立统一中,所反映的意识,让你能够去做一个脱离,融入到万物存在的对立统一中,你才能够真正的进入这个概念方向。不是说,你被表达者劝导或教授理解了一个概念,而是你进入了一个概念方向。你不进入,永远就无法理解概念引导的存在。 它是有区别的,因为我们主观概念范畴的概念是在教授中完成的,而概念方向是万物存在运动总的支配在泛义对立一中的结果。在这,把它确定为意志,意志是万物存在的支配存在。也可以这样去理解,它不是某一个物的意志存在,它是万物共同的总的意志存在,万物存在的关系,是一个总的意志在泛义对立统一运动中产生。也就是说,万物存在的运动,必须有一个原则,来保证运动继续,那么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把它认为总的支配——意志的存在。它不是每一个物的意志,它是万物存在的一个运动方向引导,在对立统一中各物存在自我共同意识,这个自我的共同意识,在遵循运动类似性、差异性、多样性原则的运动中,就出现了我们认为的物质的运动表现。 然而,这个自我运动表现,就是意志在泛义对立统一中所存在的共同意识所支配运动的结果。所以,并不是我们主观直线逻辑容易理解的那样,物质及我们的存在是完全自我的存在、或试图完全遵顺于意志的引导存在,这样,都是在试图脱离对立统一(物质存在运动的根本),所以,物质的存在在于运动,运动的存在在于共同意识,共同意识的存在在于意志,意志的存在在于泛义对立统一运动,这样一个总的事物就是我们万物的存在。我们指的宇宙,是在相对存在的起点上运动。 万物遵循类似圆、不重复、无限循环的轨迹,在遵循物质运动差异性、多样性、类似性原则,遵循对立统一的原则,在无限运动中,宇宙存在了,不同的运动表现——我们认为的不同的物质存在了。 所以,我们的共同意识,是源自于意志在泛义对立统一的结果,也就是说源自于概念方向的引领,也可以说,我们在运动存在中必须遵循意志所决定的运动方向。这个方向对于我们的决定,就是哲学授予所引领的概念方向。所以,表达者是在脱离自我中,使你同样脱离自我,进入这个概念方向。也就是你确定了这个概念方向,你就会在对立统一中反映出共同意识的存在,共同意识的反映的普遍方向的确立,就有了新的运动目标,这个新的运动目标,就有了你驰骋的思维空间,也就是美好的想像力。 这就是将概念方向的引导确立为授予的原因,它类似我们主观概念所确立的物质交换的意味(这也便于你的理解)。当然,接受哲学授予所引领的概念方向,这是起初的一种存在形式,最终它会在撞南墙中做出一个决定,接受还是拒绝,这就是你的选择。 即便是这样,很少人能够完全进入。这里面有他的道理,因为事物存在于对立统一,他既不能存在于自我,又不能完全进入总的支配,这样,就失去了对立统一原则,事物将不存在。所以,当一个哲学授予出现,人们会沿着这个概念方向继续运动,然而这个运动轨迹是要遵循类似圆的不重复的,并非是个直线。尽管人的主观意愿要走一条直线,但他还必须要做一个回归,遵循类似圆的运动。这就是说,一个哲学授予所引领的概念方向指引,起初是最接近“神”的追寻的本质,在运动中,他会遵循类似圆的运动而回归。也就是逐渐地增加主观概念的覆盖,这个主观概念是和以前的主观概念有连续性的,但它已经是思维拓宽后的认识概念,也就是说,是新的主概观念。 这次哲学授予产生于我们这块区域,我的表达,就标志着是具体现实。这个概念方向的接受和形成概念事物,它会在主观概念薄弱的区域被普遍接受。我们这块区域,前面说了,不同于古犹太国时期的相对小的类似轮回,所以,这块区域接受的可能是存在的。因为我们综合了所有的主观概念,这一点和古犹太国相像,但只是一个相对古犹太国更大更完整的类似轮回的结束和开始。所以,不论我们接受不接受,都不会让我们这个主观概念顽固继续下去。新的哲学授予的概念方向,一定会摧毁旧的最顽固的主观概念,这一点人类早就说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于另外一股主观概念的顽固,虽然在具体现实中,他们走在最前沿,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但是,他们已走入了主观概念的顽固,无法真正进入新的哲学授予概念方向。在“神”的追寻方面,看起来他容易接受,但是走入新的概念方向,他难以进入。因为他会在旧的“神”的追寻主观概念中难以走出,他会出现“你的神和我的神或新的神”的概念疑惑。在这个问题上,主要原因是主观概念问题,也就是说起初“神”的追寻,源自于哲学授予的概念方向,后续延伸就是新的主观概念的表现,也可以说,由起初的“神”的追寻到后来的远离“神”的追寻,逐渐回归自我,宗教的表现就反映了这个问题。 哲学授予的接受,不论是旧的主观概念还是新的主观概念,对于哲学授予来说,它都是顽固的阻碍。在对立统一中逐渐脱离主观概念才能真正进入哲学授予所引领的概念方向,即便是进入,所延伸的新的主观概念,依然存在着旧的主观概念的影子,有一个类似的回归,这是事物存在类似性和对立统一原则,遵循类似圆不重合的运动轨迹的要求。 就拿宗教来看,真正进入起初的哲学授予概念方向的并不多,而后续主观概念的回归却是大多数,最终形成宗教形式的主观概念。 从宗教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到事物存在的对立统一性。它一方面坚持哲学授予的概念方向引领,但另一方面又不断地被主观概念覆盖,这也是它保持生命力的原因,它一直在对立统一中保持着一种平衡而继续运动。然而随着主观概念的不断覆盖,它同样也形成了一个主观概念的顽固,“你的神、我的神”就是一个集中表现。很清楚地可以看到,“神”追寻的主观概念化,和“神”追寻的固有化,已经形成了一个主观固定概念。然而物质存在的运动在继续,物质存在运动总的支配在继续,“神”的追寻不应该固化和停留,克服这个问题,需要新的哲学授予出现来引领“神”的追寻继续。这里并不能理解为,改变你的“神”的追寻,接受新的“神”的追寻。 “神”的追寻是永恒的,你的主观概念是停留的,因为你的神、我的神不是源自于“神”的追寻,而是源自于你的主观概念(神的追寻主观概念化)。如果你接受了新的哲学授予方向,你就会理解你以前的“神”的追寻概念,已经主观概念化了。也就是说,你的“神”的追寻概念,已经回归到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念中。 回顾追寻的历程,不难看出,起初所遵循的概念方向很多已经回归自我为中心而动摇了,很多的概念方向,已经被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念所覆盖,所以就出现了,虽然宗教中有很多束约行为的警告,然而却在信服中不去遵守。当然,这里面存在很多不同意愿的主观概念覆盖,这是主观概念覆盖的部分。还有起初概念追寻的部分,也就是说,“神”不让做的你做了,到最后,“神”的追寻的概念已经在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念中产生了主观概念的运动惰性,就是你自我的刻画,以“神”的名义去实现你自我意愿。这个问题很复杂,“神”的追寻中,确实存在排他性,但是,这个概念理解,如果进入了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念的运动惰性,那就会产生以自我的意愿来决定“神”的意愿,也就是说,以自我的排他性,凌驾于“神”之上。这是一个追寻的最大问题,看似是在追寻,实际是主观概念运动惰性表现。所以说,宗教发展到一定程度,对“神”的追寻的概念,已经回归到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念中,形成了主观概念顽固。 不是说不去信“神的追寻”,而是说,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念化“神”的追寻,不能主观停留,要继续追寻“神”的概念。也可以这样说,“神”的概念是永恒的,你的主观概念是瞬间的。 万物的存在,遵循物质存在的运动,运动存在总的支配,这一切在对立统一中,物质的自我运动惰性,也是对立统一的结果。但是这个运动惰性的回归,同样是在对立统一中,也就是说物质运动惰性到一定程度,就会偏离物质存在的运动轨迹,如果不回归运动轨迹,那么这种运动惰性将会失去运动驱使,运动将停止,也就是自取灭亡。 在人类中的体现,就是我们在具体认识中的危机,解决这个危机,答案不是在主观概念的顽固中,而是在哲学授予的概念方向中。因为在对立统一中,我们的主观概念理解永远不会象我们主观意愿认为的那样清晰,而且永远不可能清晰。寻找上帝粒子,就是一个试图清晰的误区,物质存在的运动是永恒的,也就是说,它一直是在运动中,我们试图以主观概念停留的概念去认识运动中的概念,这本身就不符合我们自己的直线逻辑习惯,更别说是本质的立体逻辑。 目前的人类的主观概念已经进入了运动惰性,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顽固。就我们主观概念所支配的价值观来说,明显走入了一个错误的方向,在回归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念,表现出价值观的变化,就是目前人类所倡导的以自我为首要。这个价值认识,看似是一个进步,源自于所谓的人性解放,其实这是回归原始主观概念的产物,只是说,覆盖了新的主观概念,把它演绎成一个有道理的价值观。然而在本质中,我们的存在是因万物的存在而存在,我们同样在万物中的存在,也起着为万物的存在而存在,也就是说,我们的存在,在摄取其他物的存在,然而同样又有其他物摄取我们而存在。一针见血的说,我们在吃其他物而存在,同样,其他物以吃我们而存在,可以认为,这是物质存在运动的一种交换(源于运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原则),所以,我们在吃(交换)其他物的时候,其他物也在吃(交换)我们。我们人类之间也存在着这种交换关系。我们个体的存在,是因为群体的存在而存在,所以我们个体的存在也是为了群体的存在而存在,然而所谓的“解放人性”,就是在违背这个概念方向。 所谓的人性解放,就是我们不能达到这个所谓最高追求,而回归到自我现实中的表现,这种观念是原始主观概念支配的结果。有什么样的主观概念支配,就有什么样的表现。因为万物为我,我为万物,这并不是一个最高追求,这是一个万物存在的最基本的要求,你认为具体现实中做不到,那只是你主观概念的现实,是你主观概念运动惰性的表现,而非本质。不断地接受哲学授予,就会修整你的运动惰性,自然就没有你认为的人性所达不到的最高追求的具体现实。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以哲学授予所引领的概念方向来解决,当然不会是一个突然的转变,它要经历一个类似圆不重复的轨迹,一个漫长的岁月。解决这种运动惰性,最终要在根本中解决,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受概念方向的影响,也就是物质存在的运动的共同意识。共同意识和物质存在运动的表现,就是我们说的物质,同样是泛义对立统一的结果,是相互作用的。在运动中,物质存在运动的表现,也就是我们说的物质,在走向一个自我运动惰性,影响着共同意识,共同意识反作用影响物质存在运动总的支配意志,意志在泛义对立统一运动中存在一个支配,又回归物质的共同意识,共同意识就在一个概念方向中调整物质存在运动的表现。当然,这是以我们主观直线逻辑习惯来单一的看这个关系,其本质是立体逻辑的,也就是说,是个泛义的对立统一运动结果,没有一个物是独立存在的,也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泛义对立统一中共同运动的结果。(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