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地方保障房资金一直处于紧缺状态,所以在各地方上报的保障房数量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由国企和企业员工福利房组成的。”
在保障房制度顶层设计一直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十二五”期间全国规划建设的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至今引发巨大争议。
8月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住房保障问题研究》报告提出,当前保障房建设中存在顶层设计不够、供需矛盾突出、地方政府不够积极、管理工作亟待规范等四大突出问题。
《报告》课题组不久前赴辽宁、四川、广西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并在香港考察公屋建设。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平新乔用了一年时间参与了这项调研。经过调研,他坦言目前最担心的是,在“大跃进”建设保障房背景下,恐怕至少有一半实际是福利分房。
住建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倪虹用了一天时间认真听取这些专家建议后表态称,“中国的城镇化给我们带来了人口红利,但也带来了青春期的烦恼,这就是国家的青春期。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保障性住房的重点和难点。”
一半以上是福利房
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张学勤透露受惠于保障房建设的总人数:截至2011年底,约3000万户,将近1亿人。这3000万户中,有2650万户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通过实物解决,此外还有近450万户通过货币补贴形式受益。
但是,在这3000万户中,保障的对象是否都是应该保障的困难人群吗?
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冯兴元在当日《保障性住房的政策选择与机制保障房》分论坛演讲时,突然提到,“我听说清华大学还分了保障房,100多平米呢。”
他话音刚落,立刻有一位与会专家纠正称,“确切地说,是130平方米”。冯兴元无意抨击大学,而是借此表达他对保障房建设至今未明确保障对象的担忧。
而北大平新乔的实地调研恰恰印证了这种担忧。平新乔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去年建设的保障房有一半能落到实处就不错了。由于地方保障房资金一直处于紧缺状态,所以在各地方上报的保障房数量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由国企和企业员工福利房组成的。”
平新乔称,自去年五月开始,他先后去沈阳、唐山、焦作、开封和重庆调研,这是他经过实地走访与各地方交谈后的结论。
2011年9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成立了“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研究”课题组。同年10月,课题组赴辽宁省对保障性住房进行实地考察,完成了《辽宁省保障性住房政策调研报告》,报告中也提到相关案例:沈阳铁路局大连工务段利用企业自有土地、资金自筹,建设了7800套保障性住房,建好以后产权归企业所有,建成的住房主要用作铁路工人的宿舍;而课题组发现,同期在该城市中由开发商真正配建的保障房只有5200套。其余的几千套去了哪里,并不清楚。
调研组担忧,企业自建保障性住房沦为福利分房。他们在报告中称应高度警惕这种现象,“限制只面向少数体制内群体的‘保障性住房’,如一些国企为自身员工修建的公租房,坚决杜绝其成为第二次福利分房。”
与会者河南省焦作市财政局副局长张继东也对企业代建公租房现象充满疑虑。他在接受本报提问时称,在焦作的一些工业园区内,确实存在企业代建公租房现象,把厂区内工业用地专门拿出一部分建设职工宿舍性质的公租房,他们只对内部职工。
http://news.msn.soufun.com/newsecond/news/8297903.htm
不完整的顶层设计
平新乔称,地方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保障性住房任务,而用企业建房凑数是大概率事件,令他忧虑的是,这种大概率事件会遗留很多问题。
“现在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都是可卖的,一些分到保障房的人群卖完之后,仍然是无房户,仍然有渠道分到保障房,仍可以循环套利。这样做问题就大了。”
平新乔认为,我国保障房建设还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到底怎么定义?保障房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长期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用租的办法,为最穷的人解决住房问题。”
平称,他们在地方的调研报告,最后会经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上呈国务院。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也在该论坛上发言称,筹集资金落实用地等,其实不是最困难的,保障房最大的风险还是管理风险,特别是公租房的管理。
“总结过去十年来保障房建设,有多少是掌握了权力和财富的人,利用这个政策自肥?有多少公务员小区占用的是没交土地出让金的土地?此外,保障房性住房还公开地减免了税费,侵蚀了公有和社会资源”,陈淮直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则认为,保障性住房种种问题的背后,是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一直以来都缺乏一个完整、清晰的设计。
任兴洲发出疑问称,“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应急色彩很浓。比如,从供给形式上,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到现在的公租房、两限房,基本上几年一换。从1998年到2003年、再到2007年、2010年以后,我们不断地在摇摆、变换,我们的保障性住房到底是一个什么制度呢?”
另外,任兴洲透露,对于确保保障房分配公平至关重要的保障房全国联网系统,进一步推进的阻力很大,“各个地方虽然都在做,但是全国联网碰到了很大问题。这张网,这个信息系统,就是联不起来,这也是我们国家面临的很大问题。”
住建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倪虹代表住建部,用一天时间听取了上述专家的意见。
倪虹称,关于专家所谈的保障性住房准入、分配、建设、资金、运营、退出等一系列问题,中央也十分关注。
会后,他表示,“我国保障房性住房制度,的确到了需要完善法律制度的时候。从国内外实践看,住房问题的顶层设计不仅要回答数量问题,更要回答怎样保障?但公共政策的难点就在于公平和效率不可兼得。”
近期,多地密集出台保障房管理新政,针对保障资格审核标准、操作办法、监督方式和退出机制提出了更严密的方案。业内人士表示,地方政府正在加紧完善保障房制度,特别是分配、监管环节的完善强化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保障房乱象丛生的势头。
建设分配环节问题众多
今年以来部分地方的保障房建设在启动资金、土地使用、建设质量、分配制度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仅资金方面,审计署重点审计的2011年66个市县保障性安居工程中,有22个单位将近30亿元工程资金用于非保障性住房建设、市政工程等。
在保障房建设质量方面,近年来各地的保障性住房频频出现墙体开裂、楼板漏水等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缺乏监管,部分保障性住房被查出存在质量不高、使用“瘦身钢筋”、安全隐患较多、材料报验和工序验收把关不严、项目管理人员不到位等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央企打着保障房旗号搞自建房,侵吞了公共利益。
此外,保障房分配不公一直是社会热议的焦点。有媒体报道,山东某地的保障房在中介挂出出租信息,分类信息门户网站也有几十条出租保障房的信息,保障房被业主私自出租已成当地“公开的秘密”。
还有一些地方保障房建设积极性不高。今年1-6月江苏省各地的保障房建设进展不平衡。在竣工方面,盐城、苏州、南京、扬州等地竣工任务未达标,有些县(市、区)竣工套数为零。
加强监管保证分配公平
业内人士认为,保障房的分配制度,首要的是界定哪些人群需要被保障。从多地的实际情况来看,经适房、限价房、公租房与需求人群对接不畅,非常混乱,须从制度设计上治理保障房乱象。
住建部早在今年3月就要求各地完善监管机制,完善申请、审批、公示、轮候、复核制度,建立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的审查机制。近期,多地近期密集出台保障房管理新政,瞄准保障房资格造假、骗购骗租分配乱象重拳出击,对保障资格审核标准、操作办法、监督方式和退出机制提出了更严密设计。
天津有关部门8月6日下发通知,将进一步做好住房保障信息公开工作,从确定住房保障年度计划到建设、竣工、房源分配直到退出环节,全程向社会公开,保障广大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安徽省相关部门8月7日下发《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分配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完善保障房分配制度,确保公平公正。按照“三审两公示”的要求,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公示和轮候制度,将住房保障标准、房源情况、审核结果、分配过程、轮候顺序、分配结果、退出情况等信息全过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业内人士分析,从各地的保障房监管制度设计看,首先是保证公平,分配公平是保障房的底线,否则保障房建设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不能把保障房分配给最需要的人,建设的量越大,浪费反而就越大。其次是让社会参与监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阳光[最新消息价格 户型 点评]化建设保障房应该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