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hong_1949 //www.sinovision.net/?6042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hong_1949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中国的三位女外交家:王海容 吴仪 傅莹(图)

热度 2已有 1508 次阅读2012-3-10 02:07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时尚天地| 外交家, , 王海容, 中国, 傅莹 分享到微信

王海容
 

吴 仪

傅 莹

 尽管女大使、女发言人在中国外交领域已经越来越多,但真正能代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游刃有余的女外交家仍不多见。

  王海容:特定时代的特定人物

  王海容,一个曾经权倾一时的中国外交风云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年轻的外交部女副部长。

  王海容出身于湖南的名门望族,祖父王季范是毛泽东的表兄,同时也是无党派知识分子,建国后曾任政务院参事、政协委员。

  1960年,王海容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俄语系。四年后,当大多数同学都到中小学任教时,王海容却青云直上,进了外交部,并被派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1965年,27岁的她被分配到外交部办公厅综合组。此后的仕途之路,如坐火箭般飞速蹿升。1970年夏,王海容任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1971年,被正式任命为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1972年升任外交部部长助理;1974年,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其时,她年仅36岁。

  从1965年算起,短短九年间,王海容完成了由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中国高级外交官的角色嬗变。秘密接待基辛格、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联大席位……她与当时的翻译唐闻生一起,几乎参与了毛泽东晚年的所有外交活动。

  而围绕在王海容身边的,不仅有普通大众对其特殊身份的关注,还有后来的无尽争议。

  当年王海容在外交部的特殊地位,章含之曾在《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一书中披露过。在书中,章含之直呼王海容和唐闻生为“通天人物”。但在毛泽东的外孙女孔东梅笔下,自己的这位“姐姐”则是另外一种角色:秘赴巴基斯坦与基辛格见面的艰辛,到联大出席会议吃不惯西餐的烦恼,接待伊朗公主时的奔波……在《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一书中,孔东梅对姐姐的赞誉溢于言表:“外公晚年会见外宾,多有海容在场。她见证了外公的家----中南海游泳池会客厅高朋满座的盛况,为此感到欣慰和自豪。”

  1978年底,王海容结束了在外交部的生涯。此后直到1984年,才被重新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且一干就是10年。她与新同事温和相处,一起讨论物价高低,甚至还曾念叨过“什么时候也发笔小财”,却一直拒绝谈论过去的只言片语(除了孔东梅的那次对谈)。

  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张立志,半年前曾在北京见到王海容,后者当时已从国务院参事室退休五载。张立志看到,王海容一身浅灰便装,脚穿一双布鞋,虽已71岁高龄,但仍显得相当硬朗。

  回头看那段历史,张立志用了十个字来评价王海容:特定的时代,特定的人物。

  吴仪:“铁娘子”的强势外交

  当王海容在湖南出生的时候,相邻的省份,湖北武汉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也有一名女孩来到人间。她就是后来官至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

  吴仪从来没有进入外交部工作,但她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外交的一名杰出代表。

  1991年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前,因中方团长突然患病,刚担任4个月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的吴仪替补出战。面对美方代表咄咄逼人的“与小偷谈判”论调,吴仪回应得干脆而利落:“我们是在和强盗谈判,请看你们博物馆的展品有多少是从中国抢来的。”吴仪因此一战成名,被誉为“铁娘子”。

  此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外交越来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身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部长、党组书记长达7年之久的吴仪,就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后来在国务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任上,吴仪在中外交往中的纵横捭阖更是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道独特风景。她曾数次与美国同行交手,也曾率团到世界各个角落访问、采购、谈判,其间的风云变幻,早已在国际政坛和中国民间被传为美谈。

吴仪最让很多中国人感到“提气”的大动作,发生在2005年5月。当时因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而跌入谷底的中日关系正岌岌可危,中国民间反日情绪高涨,此时,日本爱知世博会被中日双方认为是改善关系的机会。在此背景下,时任副总理的吴仪在5月17日开始访日之旅。但5月20日,小泉却再次高调表示参拜靖国神社是其个人信仰。此外,日本还宣称把18个日本人户籍落在钓鱼岛,这都为吴仪访问投下了阴影。非常时刻,必须采取非常手段,外交同样如此。5月23日中午,吴仪突然中断访问行程,取消了原定当天下午与小泉的会面,提前回国。这一石破天惊之举,被认为是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标志性事件。

  尽管后来披露的信息表明,突然回国并非是吴仪一个人在战斗,但这种行事风格,却颇契合吴仪在国人心中的印象:强硬,雷厉风行,坚持原则。

  为什么吴仪能享誉中外?答案显而易见:完整的履历,锐利的个人风格,钢铁般的意志。不过,吴仪肯定不会在意这些,所以才有了她在2008年3月退休前同样惊人的宣言:请你们完全把我忘记。但她显然很难被忘记。

  傅莹:自称“天生的游牧者”

  “作为外交官,又是蒙古族人,我是个天生的游牧者,似乎一生都在不断地履新和离别之间徘徊。现在即将离开英国,心里更充满了难舍的眷恋。”蒙古族女外交官傅莹用美丽婉约的语言为三年驻英大使的经历画上句号。前不久,已经获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回国履新。由此,外交部迎来了第二位女副部长。

  自2007年4月担任驻英国大使起,傅莹就已经是副部级外交官。而此前她的足迹已经遍及柬埔寨、印尼、菲律宾和澳大利亚。此后,伦敦的舞台为傅莹提供了更为活跃的空间,也令她成为少数同时拥有亚洲和西方外交经验的高级外交官。

  傅莹儒雅,端庄,似乎看不到任何的咄咄逼人。即使是奥运圣火传递遭到恶意干扰时,她的笑容也依然灿烂。而在笑容背后,则是理性平和的苦口婆心----“很多人可能从中领悟到,中国融入世界不是凭着一颗诚心就可以的,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重了。”柔和的语言,诚恳的态度,真诚得令人不忍心对她的发言产生怀疑。

  与时俱进的风格变迁

  凤凰卫视评论员杨锦麟曾经感叹:我们的傅莹太少了。“很多时候,有话要讲,不是声音够大、道理够硬就行了,要怎么讲,好让人听得进去,才至关重要。”杨锦麟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地赞扬傅莹,“尽管柔声细语,但立场清晰坚定,而且给人听了觉得合情合理,心服口服。”

  同样是杨锦麟,在吴仪副总理退休的时候,则在节目中专门配了歌曲:潇洒走一回。

  从吴仪、傅莹身上,我们能看到什么?两个风格迥异(至少在外人看来如此)的女性,却都怀着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为中国走向世界辛勤打拼。

  最近几年,一系列大事件的纷至沓来表明,中国外交所处的环境已经与过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就对如何与西方打交道,提出了新的命题,而与时俱进,却再好不过地诠释了中国女外交家风格变迁的必然。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3/10/c_122816571.htm

 

新中国的三位女外交家:王海容 吴仪 傅莹(图)_图1-4

新中国的三位女外交家:王海容 吴仪 傅莹(图)_图1-5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1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