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hong_1949 //www.sinovision.net/?6042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hong_1949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迈向“全民养老” 养儿防老不如参保渐成共识

已有 818 次阅读2012-3-3 06:10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家庭生活| 中国 分享到微信

9月26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珠山镇,几位老年人在领取养老保险金存折。该县凡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和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居民,不用缴费即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后,我国实现了养老保险在制度上的全覆盖。先行试点的浙江省,目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已达90%以上——

  民生视线

  迈向“全民养老”

  每到月末,年过七旬的浙江省淳安县文昌村农民何金根老人的心情就会格外好。因为,过了25日,他就可以去村里的社保服务站领取一份“养老金”,买些生活用品回家。如今,在浙江省,像何金根一样享受养老金待遇的城乡老人达599万人。这是浙江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带给老百姓的实惠。

  早在2009年,中央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时,浙江省率先把农村居民和城镇无养老保障的居民一并纳入制度覆盖范围,并在所有县(市、区)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走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道路,逐步迈向“全民养老”。

  “养儿防老不如参加‘城乡居保’”,正逐渐成为浙江城乡居民的共识。

  在全国其他省份,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也在迅速扩大,到今年8月底,参保人数已达2.12亿。

  农民有了“养老金”

  ——45岁以上农民基本做到100%参保,45岁以下农民对新农保积极性不高

  目前,浙江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改革已全面铺开:无须缴费,60周岁以上老人直接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支付终身;地方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实际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标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农村格外受欢迎。

  “现在钱有的,袋子里都放着呢!” 程永瑞老人一说起每月能领到70元的基础养老金,脸上就乐开了花。尽管身子骨还硬朗,但到底岁月不饶人,已经93岁的程永瑞在生活上越来越感到压力。在城乡居保开展前,老两口主要靠卖菜维持生活;而现在,两人每月领到的140元养老金给他们减轻了一些压力。

  程永瑞是金华市金东区洪村人,这个仅1230人的小村庄里,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00位。在洪村村委书记鲍国富的眼里,城乡居保还能促进乡村关系和谐。“以前村里兄弟分家,因为赡养问题,村干部都要去协调,大家要签协议的。现在有了养老金,虽然不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后顾之忧,大家也不用签协议了。”他说,自从有了城乡居保,以往农村里最棘手的分家工作好做了很多。

  虽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目前不算高,一个月不到百元,但仍然吸引了大量农民积极参保。

  “缴得越多,政府补贴得越多。当时选择最高档次缴费还是划算的。”看到账户里政府补贴部分的钱比一般人要多出不少,嘉兴平湖市新埭镇星光村村民毛华良喜滋滋地说。毛华良表示,现在村里好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如果没有养老保险,将来让一对小夫妻赡养4位甚至更多老人,负担太重!

  城乡居保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在浙江,个人缴费标准沿用国家指导意见的每年100元到500元五个档次,同时为了增加灵活度作出规定:“各地可增设和调整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比如杭州市城乡居保缴费标准共分100元、300元、600元、900元、1200元、1500元六个缴费档次。

  “刚开始有部分45岁—60岁居民对缴费政策不了解,对是否参保有困惑!富的,不在乎;穷的,心疼,生怕钱交出去了回不来。”义乌市义亭镇分管劳动保障工作的党委委员龚永良说,“给群众算实惠账,帮他们研判适合的缴费档次,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是让老百姓放心参保的最好方法。”

  账算明白了,知道是“得实惠”还是“可有可无”,义亭镇上 45岁—60岁的居民参保率达100%。

  不过,45岁以下的农村居民,则对新农保不是特别积极。据了解,如何引导这部分人参保,在全国都是一个难题。虽然国家规定,60岁以上老人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其子女必须同时参保,但这一“捆绑性规定”一直受到质疑,许多地方在实际操作中也不那么“较真”。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到城镇务工,稳定就业的多数已参加职工养老,未参保的权衡得失后也多数倾向于参加城镇职工养老。这就造成了新农保参保者中45岁以下比例较低的状况。

  城市参保户多为困难群众

  ——职工养老和居民养老待遇差出5倍以上,有能力就业的人选择职工养老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地区,大部分居民都有正式的工作,拥有一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保的作用,主要是为非就业居民也提供一份保障。

  “我也可以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家住杭州上城区紫阳街道的凌碧云自小患有小儿麻痹,丧失劳动能力。以前即使是买个牙膏牙刷都要问家人要钱,一直以来不敢提基本生活以外的要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后,杭州主城区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定为每月90元,60岁以上的老人可直接领取。90元虽然不多,但凌碧云依然感到经济上自主了不少。

  目前,浙江省城镇居民累计参保人数为140万人,他们中大多为家庭经济条件差、就业技能较弱的困难群体。

  “虽说不多,将来也够我们两口子的油盐钱呢!”今年53岁的德清县武康镇五龙小区居民管明芳去银行缴完保费后,又算了一次账:每年缴费300元,到60岁之后每个月可领122.6元的养老金。五龙小区是一个城中村,虽然大家都住上了统一规划的小洋房,但是没有养老保险的担忧一直困扰着这些大部分已经失去土地的农民。相对于每年4000元的职工养老保险缴纳费用,缴费较低的城乡居保养老保险,对他们来说更合适。

  说起为何参加城乡居保,杭州北落马营社区居民徐开兰给出的理由是:只有夫妻双方参加保险,才能申请廉租房。该社区3000多户居民中仅有49名居民从前没有养老保险,其中30人年满60周岁,可直接享受基本养老金。徐开兰今年30岁,由于患有心脏病一直未就业,没有职工养老保险,也买不起商业养老保险。她说,多亏了缴费档次较低的城乡居保,使未来有了一点保障,也可以申请廉租房了。

  对居民养老在城镇地区参保人数不多的现状,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村养老保险处主任姜山坦言,“目前杭州市职工养老保险的平均待遇水平是每月1775元,而参加城乡居保的养老金能拿的最高待遇是290元。两种保险,同样都要求缴满15年,这种情况下,45周岁以下的居民更愿意通过找工作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村社会保险处副处长周坚说,“如果居民有工作,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那是好事。城乡居保是一项‘兜底’政策,旨在为未就业的城镇居民提供一份基本保障。居民可自由选择参保与否,而且以后就业了,城乡居保账户和职工保险之间可以相互转移。”

  周坚表示,养老保险城乡统筹是大趋势,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大整合,让所有人享受同等的养老保障

  “一个月六七十元,去一次菜场就没了”

  ——逐步提高待遇才能增强居民养老保险吸引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不少人认为,就目前的物价水平,城乡居保的待遇水平太低,“一个月六七十元,去一次菜场就没了。”

  为了加大保障力度,杭州市决定再次提高标准:从2012年1月1日起,主城区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90元调整为每月110元,各县(市)按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标准进行调整。这样的居民养老金水平,在全国已属较高,但还是有人坦言,100元左右的养老金对城镇居民实在没有太大吸引力,有当然比没有好,但还远远谈不上因此就感觉到“老有所养”了。一些人甚至觉得这么低的水平,犯不着费时间费精力去申办。

  城乡居民养老的待遇是不是太低了?财政富裕省份能否率先大幅提高待遇水平?

  “提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也要量力而行。”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村社会保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7月1日起,浙江城乡居保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60元调整为66元,全省各地也相应调整了基础养老金水平。再要整体提高,部分县市的财政将“有心无力”,因此建议各地市可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逐步提高城乡居保待遇水平。

  他同时谈到,往往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保障的人数越多,相对应的财政支付额度也就越大。针对这个问题,省级财政也在逐步加大转移支付给予补助,例如对文成、泰顺、开化等地区的基础养老金转移支付幅度达到80%。

  针对一些城乡居民不愿参保的问题,有学者提出,提高待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适度降低缴费比例,优化筹资结构。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何文炯表示,“农民缴费能力弱,不要让养老保险成为他们新的负担。在此基础上,还要出台相关措施来保障保费的有效保值,不能让农民交的钱贬值。”

  此外,养老待遇水平也不仅局限于养老保险。浙江省已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从2011年4月1日起,对年满80周岁的高龄老人,在养老金之外,再每月给予不低于30元的高龄补贴。据了解,高龄补贴制度目前正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开。

养老保险改革进入“深水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胡晓义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一是不怕,坚信只要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国任何时候都能养活自己的老年人;二是认真对待,从现在起,一分钟都不能耽误,抓紧进行制度、政策、资金安排的准备

  养老保险是实现全体中国人民老有所养的最重要制度安排。此前,城镇职工和农村居民已经有了制度安排,今年下半年开始试点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的制度体系最终形成,全体国民都纳入了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已渐进“深水区”,原有的矛盾还没有彻底解决,新的矛盾又在凸显,真正实现全体中国人民老有所养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从规律上看,社会保障属于上升无止境的刚性需求。当制度安排严重缺失时,有一份基本保障是最突出的需求;当制度逐步健全后,提高待遇水平的需求会强烈起来,群体之间相互攀比将成为惯常现象;而对于有了相当保障的群体来说,更加便捷的服务需求将凸显出来。必须充分认识这种规律,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

  目前,较为突出的矛盾可以概括为4方面:

  一是制度建设仍有缺失。譬如“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金省级统筹乃至全国统筹等。

  二是城乡分割格局亟须改变。每年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到城镇就业和定居,同时有上亿农民工在城乡间频繁流动,新农保制度也在迅速覆盖全国农村。这3个变化的因素,要求做好城乡间政策衔接,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三是利益关系调整难度不小。“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快完善社保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是第一重利益分配关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第二重,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到养老保险待遇上,存在着机关与事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同类退休人员、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灵活就业人员与单位就业人员等种种利益差别和攀比关系。平衡这些利益关系,不可能、也不应当简单地把各类群体的待遇标准拉平,而要按照中央关于“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要求,努力实现规则公平,并在多次调节中逐步缩小相关群体之间不合理的差距。第三重,在同一群体中也存在着利益差别,如参保长短、缴费多少,还有改制中的老人与中人、中人与新人。处理这类关系,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基本原则,即使在普惠式的制度安排中,也应适当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四是制度持续发展挑战严峻。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77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将达到15%左右。有学者测算,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在2015年前后突破50%,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机会窗口”将逐步关闭;即使严格控制养老金增长水平,2030年前后养老金支出总额也将以10万亿计。各种研究的成果还需深入论证,但总的判断方向是一致的,即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将在今后5—10年内对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一是不怕,坚信只要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国任何时候都能养活自己的老年人,而且会让他们生活得越来越好;二是认真对待,从现在起,一分钟都不能耽误,抓紧进行制度、政策、资金安排的准备。

  “十二五”时期,是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稳定、定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目前,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制度基本完备,体系比较健全,范围大幅扩展,待遇稳步提高,向着“人人享有、共享增长”的目标迈进。

 社保,百姓为何难满意(民生·民声)

  待遇水平偏低、制度本身不够公平、高通胀背景下对未来的担忧,交织在一起,加剧了人们对社会保障的不满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标志着我国实现了养老保险在制度上的全覆盖。这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却引来不少质疑。“‘全覆盖’是说大话吧,身边‘老无所依’的人太多了!”“那么一点养老金,全覆盖了又有什么用?”

  不仅是养老,医保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到“十一五”末,我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保的参保人数超过12亿,说“覆盖全民”当不为过。但是,倘若有人讲我国已实现全民医保,照样要被骂得铺天盖地。

  社保建设不断向前推进——法律出台、制度建立、覆盖面扩大、待遇水平提高,为什么老百姓却是满意的少、抱怨的多?

  是人们不知足、对社会保障的要求过高?是不懂中国国情,一味和高福利国家比?是把生活的其他压力都转嫁到社保了?不排除这些成分或多或少存在,但当前社会保障本身的不足更需要反省。

  其一,待遇在提高,但提高后还是太低了。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每月55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也是55元。这部分城乡居民,过去一分钱养老金也没有,现在每月领至少55元,“从0到55”,有当然比没有好。可一年660元,尚不及目前国家1196元的扶贫标准线,肯定不能指望从此“养老不犯愁”。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要求社会保障必然是低水平的,只是,低水平也应有个底线,水平太低还怎么配得上“保障”二字?

  其二,社保制度本身的不公平加剧了人们的不满。养老保险,城市一个样、农村一个样;城市内部,职工一个样、居民一个样;职工内部,企业职工一个样,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员工又一个样;随着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推进,将来可能还会出现公务员一个样、事业单位员工一个样。人们并非不能接受不同的制度,而是不同制度间的待遇差别实在太大。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七连调”,为什么收获的掌声有限,反倒引发对“双轨制”更多抱怨?因为相似的个人条件,从不同渠道退休后养老金常常能差出一倍。

  其三,高通胀背景下人们对未来普遍感到没把握,此时如果社保制度安排不能对百姓的期望有所回应,不满情绪就会成倍放大。今年以来,我国物价快速上涨,猪肉每公斤涨到20多元,鸡蛋每公斤涨到8元左右,中低收入家庭普遍感到“钱不禁花”,更担心生活中出现“万一”——万一家人得大病、万一失业、万一出工伤……国务院提出,到年底各省都要建立起“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不过,从目前已启动这一机制的地方看,主要针对的是低保家庭和低保标准,其他保障基本没有动静。

  建立并完善社保制度是件为民谋利的好事。好事怎么收到好效果?途径之一当是正视百姓的不满并使之成为制度完善的动力,让社保真正担当起“安全网”、“稳定器”的作用。

 

中国迈向“全民养老” 养儿防老不如参保渐成共识_图1-2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