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见证一个时代(文摘) //www.sinovision.net/?602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美国与我们的不同之处只在于一个较先进的制度;但这个制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来才摸索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荐] 应试教育下的弥天大谎

已有 2066 次阅读2010-6-26 02:33 |个人分类:时评|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应试教育下的弥天大谎

王贵成    发表于 2010年05月24日 06:52
分类: 教育杂谈

     应试教育搞了这么多年,自然有一批铁杆粉丝的追随。但一般粉丝只是在平日里瞎叫嚷一番,在实践中有声有色地做一番保守罢了。而今,《人民日报》记者丁刚先生在《杂文报》上撰文《我国高考造就了世界最优秀的学生》,公开为应试教育评功摆好。读了这篇文章,让我这个在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受尽折磨的小教师不禁哑然失笑,想不到还有这样大言不惭的理论家,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这个小教师不揣愚陋,想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和丁刚理论家探讨一番。

丁刚先生很聪明,没有明目张胆地打出应试教育的旗帜,而是用高考和基础教育互相衬托,借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丁先生满怀豪情地写道:“论基础知识的功底,中国学生就总体而言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美国、英国学生比不了……可离开了现在这样的高考制度,中国学生还能保持得住世界领先的地位吗?”这就是说,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指挥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因为它培养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本人每天都在为高考服务,竟然不知道高考还有这么伟大的作用。为了应付高考,中国的学生在题海里遨游得昏天黑地不辨西东,穷数年精力悉心揣摩着应对高考的种种战术,做两道数理化自然不在话下,由此才捧回了一块块奥赛金牌,但这样的基础知识如果就成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那这样的世界水平也太低下了。敢如此大言不惭的人,如果不是“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就是十足的自大狂。因为基础知识并非只是像考试机器一样会做几道题那样贫乏,它的内容丰富着呢。我国的基础教育与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工作严重脱节,中国学生由于埋首于各种无聊且繁复的题目中,体验不到学习的真正乐趣,难以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知识观,更没有时间与精力参与各种对他们的未来有更重要作用的社会实践活动;而美国学生却不一样,与实际生活相连的学习过程不仅训练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使学习成为他们今后人生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更使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就不断积累了未来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经验。如果再算上人文素质这样的基础,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更不知落后多少了,这一落后直接导致了今日的中国社会只会“创旧”不会创新。

只会做几道题的基础知识和日后极具竞争力的基础知识,两者的高下可以说是相去天渊,我们怎么还好意思王婆卖瓜地自卖自夸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教育评价和教育管理专家陈玉琨教授曾说,我做过一些调查,总体判断是,在中小学教育这块,教材内容过多,学生负担太重,学生压太大,不少学生厌学甚至厌世,心理扭曲,更遑论什么可持续发展了。有人说我们的基础教育不错,高等教育不行,说中国教育“羸在起点,输在终点”,我不同意这么说,其实我们在起点就输了。

陈玉琨教授说得太好了,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这一起点上已经输得一塌糊涂。而让中国学生保持了如此 “世界领后”基础知识的高考制度还有什么好称道的呢?它的僵化保守不思进取实属罪大恶极,我在这儿也不想再多说什么了。至于丁刚先生说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世界公认”优秀,这就更可笑了。正如一个人的儿子本来资质平庸,只学了几年绘画,能够涂抹两下,别人看了,出于人情事理方面的礼貌,自然要用“天才、未来的画家”这样的不虞之誉来奉承几句,难道我们能信以为真并因此而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吗?

不知怎么搞的,在正文里只为高考制度歌功颂德的丁刚先生,写完后还意犹末尽,专门又写了一个注文,直接为应试教育唱开了赞歌,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让我这个小教师很是佩服。

丁刚先生的联想真是丰富,由应试教育竟然想到了教育公平问题。“保证公平应当是教育体制最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中国的应试教育有不少问题,但在这个方面,相对来说还是做得比较好的。”接下来还举了一个例子,说美国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在美国最好的146所大学里就读的大学生有75%来自占1/4的上层社会,而只有3%来自占1/4的下层社会,由此得出结论,美国贫穷阶层的孩子很难进入优秀高校。照丁刚先生这么说,美国这个金钱至上的国家在上学上也是只认钱不认人的,这就让我犯糊涂了。我手头就有2006414日《报刊文摘》上的一个事例,题目是《美国名校 “扶贫斗富”》,说得是美国各大名校之间的竞争这几年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其中大家拼得最凶的一个领域就是看谁给贫困生提供的条件最优越。美国给学生提供的教育财政资助常常是奖学金和贷款混合。奖学金不用偿还,但贷款是需要偿还的。普林斯顿大学在l998年就宣布,凡是家庭收入46500美元以下的学生,其贷款将全部用奖学金替代,2001年索性把这一政策扩张覆盖所有学生:只要你需要并有资格获得财政资助,你拿到的就全是奖学金。2004年,哈佛大学宣布,凡家庭收入在4万美元以下的家庭,教育费用全免。之后,耶鲁和斯坦福也作了这样的宣布。大家拼来拼去,把世界第一名校哈佛大学逼到了墙角里。结果,2006330日,哈佛宣布,其学生家庭收入6万美元以下的,教育费用全免。如此看来,贫寒子弟考上这些世界名校,根本不用为没钱上不起学的问题发愁。而以这个问题来批判美国的教育不公平,真是有点糊涂得可爱。

说到教育公平问题,丁刚先生竟然认为应试教育在这方面做得好,我真替丁先生脸红。在现在这个教育还存在着严重城乡差别的情况下,“城里的学校像欧洲,乡下的学校像非洲”,应试教育是怎样使教育做到公平的呢?在现在这个北京高考录取分数线远差外省一大截的情况下,北京的学生不用费什么劲儿就能上了京城的名牌大学,实行应试教育使教育达到了什么样的公平呢?特别是在时下这个因无钱上不起大学穷人自杀的新闻不断传播之时,我们还好意思厚着老脸说应试教育保证了教育的公平吗?中国一些自封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有那个敢像哈佛、耶鲁一样宣布,家境贫寒的学生教育费用一律全免?那些自封为一流的大学恨不得日进斗金,让国家把全部的财力都投到它身上,以便用金钱堆出个世界一流来,如果不收贫寒子弟的教育费用,那还不把他们心疼死!

    丁刚先生,你还是先低下尊贵的脑袋,看清楚在你脚踩的这块热土上,有多少人正因为教育公平的缺失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等解决了这一问题后,你再奢谈什么教育公平吧!而你所钟爱的应试教育如果能使教育达到公平的话,依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实行应试教育二十多载的丰硕成果,我们的教育水平早已发达到“赶英超美”的境界了。可惜,这一切只不过是一枕黄粱美梦罢了。

丁刚先生可能是一个坚定的应试教育崇拜者,这从他为应试教育所做的辩白就可看出。“中国的应试教育有它存在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针对人们对中国教育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过于残酷等的批评,丁先生反驳道:“我们在看到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差距,我们也应当为那些每天要走几十里山路去读书的贫穷地区的孩子想一想,对于他们来说,苦读书是改变现状的唯一出路。‘多给孩子们一些课外活动的机会吧!’这样的呼吁对他们来说,显得多么苍白无力。”看看,丁刚先生就是如此得举重若轻,用一个贫困地区孩子的出路问题就挡住了人们对应试教育的批评。不过,在这个连研究生找工作都困难的就业难大环境中,在新的“读书无用论”日渐抬头的时代大环境下,苦读书真的能改变那些贫困孩子的不幸命运吗?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靠读书还可改变命运的话,那么往后的孩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黔西龙场村是贵州有名的“状元村”――这个只有600多户2543人、户均年收入不超过1000元的山区小村,尽管一个家庭一年收入甚至供不起一个孩子读一学期的高中,1979年以来却出了500多个大学生。按照村里人的说法,整个村里人真正通过教育脱贫致富的也就是第一代大学生家庭,1992年到1996年考上的第二代大学生家庭,大部分家庭还没有真正摆脱贫困。以这个 “状元村”出名的“状元”家庭董通家为例,他兄妹4个就出了3个大学生,他虽然早已大学毕业了,但正在咬着牙还上学时借的高利贷,还了10年还有7000多元没有还完。他妹妹董慧正还银行贷款,日子也不好过。在这个家庭里,现在日子过得最好的反而是没读书的那个最小的孩子董宇,初中毕业贷了一万多元买车跑运输,才两三年就攒了将近10万元。(《读报参考》200616期)由此看来,穷人靠读书改变命运已经越来越难了。

现在的大学收费漫天要价,导致那些贫困的家庭书读得越多越陷入穷困,“因读致贫”正成为中国社会中一道令人尴尬的景观。况且考上大学的毕竟是少数,对那些考不上大学的穷困家庭来说,一味的搞应试教育,将使一大批青年除了做题外身无长物,这将使他们的命运更加不幸。

在谈到学习美国的问题时,丁刚先生这样告诫我们:“一种教育体制的形成有着社会、历史、传统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想学就能很容易地学到的,要有一个过程,还可能需要经过很长时期的磨合。”丁先生说得没错,先进的教育体制确实很难学,但在丁先生“不能总拿人家的强势来比我们的弱势”的原则指导下,他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总能发现我国高考的魅力所在和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所在,以丁先生之流如此有声有色的保守水平,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开始学习别国先进的教育体制。

其实,像丁刚先生这样对应试教育爱得一往情深的人是很多的,有的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身在“应试”江湖身不由己,只好随波逐流苟且偷生;有些竟然窃居了教育管理的高位,挥动权力魔杖,一味因循守旧迎合世俗,哪管什么国家民族的未来。中国的教育就在应试教育的一派大好形势下沉默下去了,这可怕的沉默啊,竟然是以牺牲中华民族的创新生命为代价的。

呜呼!我还能再说什么呢?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