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华盛顿的担当普罗大众不懂
(《解读美国》之二)
——熊飞骏
华盛顿是美利坚历史上民望最高的总统,两次都是全票当选。
这里的全票是指“选举人票”不是“普选票”,如果“普选票”得全票就是墨索里尼了。
如果你认为,华盛顿在总统任期内赢得了民众的狂热拥护,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宪政国家的元首无论多么英明神武公而忘私,在任期内永远也不可能赢得民众一边倒的热爱。华盛顿也不例外。
华盛顿赢得无与伦比的威望是在卸任总统以后。
一个造福众生的绝代英豪,总是在谢幕之后,公众才能发现他的伟大和不可替代。
华盛顿虽然两次全票当选总统,可在总统岗位上骂声一片,远远超过喝彩声,尤其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内,举国上下把他骂了个里外不是人,没完没了的诽谤谣言像潮水一样涌向总统府,无休止折磨着华盛顿的神经。
不只是普罗大众,连国务卿杰菲逊、众议院领袖麦迪逊,也加入了抹黑华盛顿的大军。麦迪逊曾是华盛顿的铁杆粉丝,是他劝说华盛顿出山参加制宪会议的。没有华盛顿镇场,制宪会议根本不可能谈出《美国宪法》。当华盛顿干了两年总统,被内阁党争困扰决定引退时,麦迪逊就差没给他当面下跪,才把心灰意冷的总统给留下来。
和普罗大众不同的是,杰菲逊和麦迪逊对华盛顿说三道四不是出于私心邪念,而是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层面。他俩不认同华盛顿的内外政策,真诚认为华盛顿背离了美国革命精神,正在把合众国引上倒退之路,变成第二个英国。
这两个擅长慷慨激昂的愤青,直到自己成了总统时,才认识到华盛顿的高瞻远瞩。
华盛顿被公众质疑谩骂,不是他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做了对的事,把新生合众国引上文明壮大的轨道。
绝大多数普罗大众,只看得见眼前的急功近利,不懂国家的千秋大计,因为国家的千秋大计与公众的急功近利常常背道而弛。
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要优先考虑国家人民的长远利益,而不是拘泥于急功近利。既要把民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又要勇于对民众的不理性狂热说不,不被不成熟的民意绑架。
这个说来容易做来难,当政治家为了国家的千秋大计“逆民情”而动时,就会招来多数民众的误解和愤恨,被舆论骂个里外不是人。只有那些有“过人担当”的人杰,才能逆水行舟,把国家航船阻止在万众欢腾的险滩之外。
华盛顿总统的历史地位在美利坚无出其右,就因为他有两个第一:道德感召力第一;“担当”第一。
合众国成立后,如果没有华盛顿掌舵,在关键时刻逆民情而动,好冲动的美利坚人,铁定会把合众国卷入法国大革命。弱不禁风的新生儿哪里经得起狂暴革命的折腾,一旦被裹胁进革命车轮,大概率散架夭折。
华盛顿是一个好面子的人,很在意自己的名声,为了维护自己的身后名,无论报纸怎么骂他诽谤他,他都能够沉住气,不但没动用公权力惩治媒体人,也没当众说媒体人半个不字。那时美利坚言论自由的边界不象今天这样刚性,诽谤造谣公权力能够追究刑责的。象华盛顿这等天字第一号的道德完人,媒体对他的中伤几乎都是无中生有的造谣诽谤。可华盛顿从没想到把造谣者绳之以法,对无良媒体的唯一反击是:尽量不看报纸,两届期满坚决不干,远离那个容易招脏水的是非之地。
华盛顿为了守护国家的根本利益,选择“逆民情”而动,对多数人意志说“不”时,他很清楚自己会面临什么,被公众口水淹没是大概率事件。一个如此在意名声的人,宁可身败名裂也要忠于职守,把国家利益置于自己的名声之上,这需要多么大的道德勇气。
华盛顿在第一届总统任期内,象变魔法似的,把一无所有绝大多数精英都不看好的合众国空架子,打造成了一个实实在在肚胆俱全的国家,迎来赞誉一片好评如潮。当他被众同仁赶鸭子上架,极为勉强地连任第二届总统时,因为在威士忌叛乱和《杰伊条约》上表现出的过人担当,被公众黑了个里外不是人。
威士忌叛乱的背景:
结束独立战争的《巴黎条约》,亚当斯、杰伊运用超人外交智慧,迫使实力仍占压倒优势的大英帝国,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直达密西西北河流域近百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领土送给美利坚,使美利坚领土一下子扩大了一倍。
那块领土是美利坚最早的“西部”,美利坚人开始了第一波“西进运动”,翻越阿巴拉契亚山脉进入密西西比河流域。“肯塔基小道”就是第一波西进运动的形象标签,催生了美利坚第一个新州“肯塔基”。
迁入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新移民几乎都是农民,唯一的生计就是“种地”和“养家畜”。因为地广人稀极容易得到土地,每个农户的耕地一望无际,种出的粮食远远超过家人的需要,多余部分运往东部出售。
刚开发不久的处女地来不及修桥铺路,交通极为不便,翻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羊肠小道更增加了这一难度。西部农户把粮食运到东部市场,代价远远超过粮食生产本身,绝大多数利润都被“运费”吞噬了。
为了应对这一困局,“早西部”兴起了酿酒业,把余粮酿成威士忌酒运送到东部市场出售,这样做的好处有三:
1、威士忌酒比粮食的价格高得多。
2、酒比粮食更容易储存,不用担心时间久了变质。
3、酒多装在大木桶里,在交通不便的山道上可以滚动前进,运输远比用麻袋装的粮食方便。
粮食酿成威士忌酒后,“早西部”移民的种地收益翻了好几翻。
早期美利坚是一个“清教徒”国家,不酗酒是清教徒最基本的修养。美利坚宪法曾通过了一条后来被废除的“禁酒”修正案,就是清教徒道德洁癖的产物。大量威士忌酒进入东部市场后,清教徒的美德受到了严峻挑战,被酒乱性的失足者呈几何级数上升。当“早西部”移民赚了钱时,东部13州清教徒的不满也与日俱增,纷纷呼吁合众国出台禁酒令。
先天高度贫血的合众国,在当时实现禁酒是不现实的。禁酒令出台容易,执行起来需要大批督察员,政府根本没有钱养那么多公务员。作为禁酒的替代方案,华盛顿政府决定向“早西部”的酿酒者征税,一则提高酿酒的代价以减少酿酒量;二则充实合众国一贫如洗的国库。更为重要的是:明确合众国有向各州人民直接征税的权力。
合众国的算盘打得够精,结果却很悲剧,酿酒税引发了西部大规模武装叛乱。
美利坚民众自踏上北美土地那天起,就没有向本州以上政府机构交税的传统。独立战争就是民众抵制英国试图向北美殖民地征税引起的,本质是一次抗税战争。当合众国政府决定向“早西部”移民征税时,美利坚人的光荣传统再次闪亮回归,拿起武器武装叛乱,把华盛顿政府的收税官涂上粕油游街示众,和当年新英格兰人对付征收印花税的英国人一个模式。西部的“革命者”不但理直气壮豪情满怀,还对胜利信心满满。当年海陆军世界第一的大英帝国都是我们抗税人的手下败将,你一个连常备军都没有的合众国政府,打败他还能有什么悬念吗?
威士忌啤酒税叛乱,合众国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当初北美13州人民之所以要联合成美利坚合众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凝聚起足够的力量,外抗强敌内平暴民叛乱,保护人民不受内外暴力团伙的侵犯。
1787年麻萨诸塞的谢斯暴动,本州民兵无力平叛,只好通过“大陆会议”,向弗吉尼亚等外州借兵,才勉强把叛乱平息下去。谢斯暴动是1787年制宪会议的催化剂,没有这次暴动会议要么开不了;要么无法谈出《美国宪法》。
如果华盛顿政府不能及时平息西部叛乱,合众国是否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将会上升为人民的热点话题,国家的墙基就会剧烈动摇,随时都可能分崩离析。
华盛顿总统清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机立断举兵平叛以暴制暴,亲自统率一万从各州“借”来的民兵出征西部,把六千多叛军包围缴械。虽然没死一个人,逮捕的几个领头人也被华盛顿特赦,可仍在报刊媒体掀起了声讨的巨浪,把华盛顿总统和“暴君”划等号。
媒体人的慷慨激昂是有道理的,比华盛顿领兵平叛的理由更为振奋人心:合众国的主要职能是保护人民的自由,军队对外不对内。政府拿枪去征讨自己的人民,和十年前的大英帝国有什么区别?我们拿枪赶走了英国国王,又迎来了华盛顿“暴君”,革命胜利的果实被暴君劫走了。
东部13州的普罗大众本来是支持华盛顿武装平叛的,否则清教徒的美德就会被威士忌啤酒毁掉了。可普罗大众多是没主见的“动耳朵”,谁的声音大就听谁的。在报刊一边倒的狂轰滥炸下,态度很快转了180度,转而对华盛顿口诛笔伐起来,加之国务卿杰菲逊暗中使坏,他创立的民主共和党在各地煽风点火,总统府一夜间成了众矢之敌。
华盛顿生平第一次成为舆论风暴的中心,心中的痛苦非语言所能形容。
…………
《杰伊条约》的背景:
美利坚独立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离不开法国的慷慨援手,两国也因此结为经济军事同盟。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大英帝国在欧洲组织“反法同盟”。陆战不是法军对手,就在海上对法国实行经济封锁,出台“海洋封锁法令”,出动皇家海军阻止法国对外贸易。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多数美利坚人慷慨激昂,呼吁政府和法国联手闹革命,一报当年法国援助的恩惠;二要好好教训英国佬一顿。国务卿杰菲逊、众议院领袖麦迪逊两位政要也是法国的狂热粉丝,恨不能动用倾国力量和法国同舟共济荣辱与共。
华盛顿内阁的智慧远高于议会和普罗大众,认识到美利坚婴儿只有和英国站到一起,才能走上文明进步之路顺利长大成人。英国虽然是美利坚的仇敌,但文明程度在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美利坚要想后来居上赶超英国,最好的的办法就是学习英国的先进制度,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要想学习英国的文明密码,就必须和英国化敌为友和平共处。在国家实力没有超越英国以前,切不可第二次走向战争。法国虽然是美利坚的大恩人,但却是欧洲政治最为野蛮落后的国家,与之保持适当距离才能洁身自好,不被飞溅过来的脏水污染。报恩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要结为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正如一个大流氓偶发善心救了一个小美女,小美女报恩的方式不是要以身相许一样。一个理性的美利坚人,选择适当方式报答法国的恩惠是必要的;充当法国的狂热粉丝追随其后则大可不必,结果也适得其反。
英法两国全面开打后,华盛顿政府没有履行与法国的同盟义务,而是宣布中立。此举虽然有“背约”之嫌,却是新国家最为理性务实的选择。
华盛顿政府回避了援助法国抗英的条约义务,等于是间接向英国示好。可英国却不知好歹,竟然出动军舰,在海上扣留美利坚开往法国的商船。
英美两国当时对“中立”的理解差别很大。美利坚人眼中的“中立”是不卷入双方的战争,公平公正和双方做生意。英国人理念中的“中立”则是不能和正在与英国交战的敌国进行贸易往来,否则就是“资敌行为”,就属于英国的打击范畴。
英国颁布《海济封锁法令》后,在大西洋拦截各国对法贸易船只。
1793年6月,英国宣布皇家海军将拦截所有开往法国港口的船只,不能让中立国打着“中立”幌子资助敌国。
当英国皇家海军扣留了250多艘美利坚商船后,被贴上破坏“中立”标签的英国鬼子,自然激起了普罗大众的同仇敌忾,纷纷呼吁华盛顿政府放弃“中立”原则,和法国老大哥联手抗英。
在风起云涌的联法抗英舆论浪潮前,华盛顿内阁是清醒的,知道无论如何都不能卷入英法战争,否则美利坚婴儿就会快速夭折。但听任英国在海上扣押美利坚商船,赤裸裸侵害美国人利益,在民众舆论上火上浇油,等于是“驼鸟把脑袋埋进沙堆里”,不是一个负责任政府的行当。
华盛顿决定对英谈判,督责英国政府停止对合众国的敌对行为,同时解决两国间积存下来的外交问题。
英美两国积存下来的主要外交问题是“要塞驻军”和“边界纠纷”。
《巴黎条约》签订时,英国仍在美利坚部分军事要塞上驻有军队。条约规定:英国必须撤出五大湖区几个要塞上的驻军,对等条款是美利坚各州“保护”保王党人的财产,并保证不再侵占他们的财产。
独立战争结束后的美利坚并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而是各州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松散联合体。《巴黎条约》是“大陆会议”签订的,对各州没有强制约束力。当部分州因为没钱或不愿,拒绝履行条约继续对保王党人胡来时,“大陆会议”根本没实力和权力去强制执行。结果美利坚率先违约,英国的反应是你违约我也不履约,拒绝从五大湖区的军事要塞撤出驻军。
只要“驻军问题”不解决,合众国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主权独立国家”。
华盛顿派出最高法院大法官,也是独立战争期间最杰出的外交官杰伊,前往英国伦敦谈判。
马歇尔就任首席大法官之前,联邦最高法院还没弄清自己的角色,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司法独立落到实处,没事干闲得蛋疼。所以大法官常被借用于行政功能,行政司法没有明确分界线。
杰伊费了好大周折,才与英方签订了《杰伊条约》。
《杰伊条约》的文本传回美利坚后,举国舆论哗然,因为条约的前几条,在爱国者看来是彻头彻尾的卖国条约。
1、间接同意英国对“中立权”的解释,等于接受了英国海军的霸权地位(那时力量比美利坚大得多的多数国家,都承认英国的海上霸权,美国在这个问题上较真不是务实行为)。
2、美利坚给予英国商品“最惠国待遇”,英国却不给美国商品同样待遇(那时英国是美利坚的主要贸易对象,多数贸易顺差来自英国。英国没美利坚经济照样发达,美利坚没英国订单经济就大跳水)。
3、条约没禁止英国强征美国水手加入英国海军,等于英方可继续干这缺德事。(美利坚人天生有海洋灵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水手。皇家海军水手短缺时,就常干抓美国壮丁勾当,强征被拦截的美利坚商船水手为英国海军服务。)
4、美利坚政府承诺偿还战前拖欠英国商人和银行,无法通过法律渠道收回的债务(这个条款双方都受益,英国得实惠美利坚得“信用”)。
5、拒绝赔偿南方各州要求的,因独立战争期间大量黑奴逃往英军的损失。(这个是美方的无理诉求,如果力量世界第一的英国同意这个诉求,那就是公然支持奴隶制打自己脸了。)
…………
去掉括号里那些飞骏的解释文字,这几个条款是不是令人喷血?是不是比晚清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都难看?
美利坚普罗大众和华人一样好冲动,晚清外交官李鸿章的悲剧版本在美利坚复制上演,杰伊一夜间成为美利坚人恨不能食肉寝皮的美奸卖国贼。
华盛顿初看这条约时也气不打一处来,心想杰伊怎么这么昏头?如此明目张胆“卖国”不是自绝于人民吗?
好在华盛顿这人从不自负,对自己不熟悉的业务从不轻易表态,先听行家怎么说,气头过后的第一反应是征求治国第一天才汉密尔顿的意见。
那时汉密尔顿已辞去财政部长职务,回纽约重操律师旧业,能挣比财政部长薪水近十倍的钱。他认为自己履行公职期间,对妻子和家人的亏欠太多了。
汉密尔顿在财政部长任上,没贪贿一分钱公款,也没利用公职之便为自己和亲友谋求任何私利。
“弗吉尼亚王朝”时期的公务人员,多是虔诚的清教徒,道德水准超过人类世界的所有国家,这是美利坚婴儿能够顺利长大成人的关键因素。
汉密尔顿没有让华盛顿失望,总统很快收到了他的回复。
汉密尔顿认为:《杰伊条约》是美利坚当时能够在谈判桌上得到的最好结果,杰伊不愧是外交天才,理由如下:
一、条约的开头几条虽然难听,但美利坚损失的只是次要利益,损失的更多是“面子”而不是“实利”,明显的让步条款也是被动情势下的顾全大局。接下来几个条约,美利坚收获了关系帝国未来的根本利益。
1、英国撤出五大湖区的军事要塞,打开了美利坚西进的大门(美利坚自此成为主权独立国家)。
2、英国同意赔偿劫持商船给美利坚商人带来的损失(最后核定的赔偿额高达1000万英镑,美利坚人赚大了)。
3、英美组成双边委员会,协商解决美加边界问题(西北印第安人的威胁可望得到根本解决)。
4、英国允许70吨以下的美利坚商船与西印度群岛做生意(先前禁止所有美利坚商船前往西印度群岛)。
…………
好坏两方的条款对比,美利坚人的收获远多于所失,失去了“面子”赢得了实打实的利益。
二、和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相比,美利坚只是个弱不禁风不堪一击的婴儿,没条件也没实力在谈判中占英国的大便宜,能谈个平手就是最大的胜利。
三、美国同胞之所以对《杰伊条约》义愤填膺,是因为他们先前在《巴黎条约》上占了大便宜,与英国谈判能占大便宜就成为国民外交的思维定式。《巴黎条约》之所以能占那么大的便宜,是因为当时英国面临的对手不仅仅是美利坚,还有法国、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大国。英国在力量对比中并不占明显优势,对同文同种的美利坚让步,才不会让欧洲列强的阴谋得逞,英国永远的敌人是法国西班牙不是美利坚。
…………
华盛顿听信了汉密尔顿的建议,于1796年签署了《杰伊条约》。
总统签订《杰伊条约》的消息传出来,举国上下群情激奋,描准杰伊的舆论靶子一下子转移到华盛顿头上,脏水像海潮一样泼向总统府。
那一年,华盛顿的心灵受到了极大伤害,为了这个国家,他先前牺牲了所有的物质利益,现在又为国家的未来牺牲了宝贵的“名声”。
也是在那一年,华盛顿提前发表告别演说,宣布坚决退出下届总统竞选。
美利坚人民骂归骂,但华盛顿若参加下届总统竞选,他依旧会毫无悬念高票当选。
当美利坚普罗大从发现华盛顿并没有像媒体宣传的那样想当“国王”,真个要对这个国家放手,回弗农山庄去过自己的小日子时,他们才发现自己错怪总统了,同时也意识到《杰伊条约》其实并没那么坏。但一切已经迟了。他们伤透了华盛顿的心,他再也回不来了。
1797年3月4日,华盛顿走出总统府大门时,发现外面人山人海,整个费城都来为他送行。在前往旅馆的路上,人群默默的跟在他后面,不好意思再吵闹自己的总统。他们发现总统为这个国家付出太多了,没有哪个人能像总统那样,自始至终无怨无悔成全他们、善待他们、宽恕他们。他们太对不住总统了,过错已无法挽回,只能陪总统多走一段路,从心里说上一万声对不起。
华盛顿一路没有回头,也没有和送行大军挥手致意,他的心好累,进入旅馆大门的一刹那,强忍的泪水夺眶而出。那是委屈伤感的泪水,也是如释重负的泪水。
送行的人群久久不愿散去,直到繁星满天仍凝望着总统下榻的旅馆出神:他真的走了吗?不要我们了吗?没有他掌舵我们怎么办?
二○二二年十一月一日
熊飞骏简介:
大别山人,医生出身,好旅行探险。
中国独立人文历史学者,华人百大公共知识分子。
创作倾向:真相、常识、逻辑、良知……
代表作:
1、《中国在这里反思》(五卷150万字);
2、《中国近代史的前车之鉴》(23万字);
3、《解读美国》(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