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刘晓林 //www.sinovision.net/?595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lzzs@126.com自署玉龙阁主、九天居士。友人友情之赠思想、哲学、艺术、评论诸家,家之大,吾未敢受其一。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春晚的绝症

已有 1244 次阅读2011-2-13 03:39 |个人分类:九天散论|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标签: 刘晓林  中国  春晚  绝症  学说逗唱  分类: 刘氏评论 2011-02-11 14:12    

中国春晚的绝症刘晓林

广义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可以追溯到1956年,有春晚性质的“迎新春文艺晚会”是自1979年除夕开始播出。首届现场直播形式的春节联欢晚会,1983年在央视正式播出。起初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在其第一套节目直播的综艺晚会,后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军事・农业频道、央视英语新闻频道、央视西班牙语国际频道、和央视法语国际频道都会同步直播。从2008年至今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网络新媒体也会同时进行转播。作为“中国电视综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模式和蓝本”的春节联欢晚会而言,有人认为的意义在于作为一个电视晚会它创造了一个文化奇迹,完成了一个电视神话。这样的认为着实武断!没有了中国这片沃土,没有了中央电视台“内定”的位置,奇迹与神话便会瞬间消失!换言,其他的相关媒体如果有了中央电视台的“先天基因”一样会风声水起――不需要什么论证!

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的春晚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上曾创下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综艺晚会3项世界之最,我却对此有些不满!!1、春晚哪能仅是综艺晚会?2、春晚哪能仅是“学说逗唱”?3、春晚哪能仅是所谓的明星聚会?4、……

众口难调,中国的春晚不好搞。谁都不是神仙,春晚的导演不好当。随之而来的是演员、节目、形式等的系列困难。上述我今天不谈,我想谈一下春晚自创立开始就没有治愈的绝症:它在突出欣赏性的时候把“静”给丢掉了,它在尽力呈现面面俱到的时候却远离了“根”。具体解释如下:

作为演出时间长达4个多小时的大型晚会,能不能抽出10分钟甚至20分钟的安静时间以屏幕的方式供观众来欣赏。这10分钟甚至20分钟的安静时间可以分几次来完成,画面内容与我们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根”紧密相连:华夏古今的科技、艺术等,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对中国的发展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件,部分的忆苦思甜也无不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过各界人士……在我看来,中国春晚是目前向世界展示中国风采的最佳平台。通过安静的屏幕展示可以为春晚“植入”很多的内容,可以为为春晚“植入”的文化。观众在大脑的“震动”之余,面对着屏幕上滚动而过的长城、故宫、五四青年运动、中国加入联合国、孙中山、周恩来、袁隆平、钱学森、齐白石等可以静静思考一下。凭心而论,春晚也有过类似的尝试。比如,把英雄人物、劳动模范请到春晚的现场。整体而言,实在是浮光掠影――将不应该的点缀作为了点缀。将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镜头在春晚出现一次,没人会将此认为是政治演出;将中国两院院士全体生活照在春晚出现一次,没人会将此认为是科技汇演。

中国春晚的绝症――中国人需要在劳累的年尾享有开怀一乐!但中国人更需要尽可能明白我们的快乐因何而来?与何有关?如果“春晚”没有这样的担当,它带给你我的将是稀里糊涂的傻乐而已!!

附:

有知识没文化的时代
刘晓林

    对于世界的其他地方我不了解,不说也罢。对于中国,对于我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我想说说。我对中国怀有感恩、怀有私心、怀有苛刻、怀有理解,今日我要说:伟大的中国进入了有知识没文化的时代,轻言也已经具备了有知识没文化时代的特征。

    中国,拥有众多人口的中国向来不缺乏满腹经纶、才高八斗的知识人;在为数也不少的知识人中有多少属于文化人呢?少的可怜。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文化?这至今还是没有定论。(事实上,宇宙间以人类主观思维为主要构成因素的定义不可能有定论,知识、文化即在此列。)但我要提出我自己的看法:知识与文化所包含内容有重合处,就所处层面而言,文化高于知识。在知识的基础上至少再增加4种属性,此类知识方可称之为文化。4种属性如下:思想的独立、认知的深度、所学的化解、常识的坚守。如果此4种属性不具备,知识终究是知识,知识与文化永远不可同日而语。

    思想的独立是衡量知识人能否为成文化人的首要因素。对于知识的掌握积累,因智商、环境诸多因素影响而人皆有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遇到“知识库”式的知识人,他们的知识多的令人惊叹!然而可悲的是没有自己的思想。换言,拥有自己的躯壳却过着别人的人生,没有自己的DNA。他们遵循默守着别人的“所思所言”,每当提及事物必引证东方世界的AB、西方世界CD来作为自己的护生符;仿佛ABCD一出,自己的所论所为就徒然正确无疑了。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具有思维,因此人对事物的认识岂能尽同?思想的独立关键在于生命个体能否把自己对事物的真切“感受”传达出来,而不在于这种“感受”的对与错。放眼时下的中国拥有独立思想的知识人已经成了濒临灭绝的珍稀“异类”了。思想独立的对面是思想的迷信,在思想上的“依附”导致了中国的知识人在各个领域鲜有创建性,更不要谈什么对某某事物拥有话语权的标准了。

    认知的深度是制约知识人能否成为文化人的另一要素。缤纷世界,表象太多。在当代的中国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的知识人已经难能可贵。比如,自称“知道分子”的陈丹青先生讲“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徐悲鸿”。随之附和者云集:太对了!你我静下心来想:哪位“成功”的人不是天时地利人和成就的结果呢?我们是不是更应该追问为什么在同一环境中的人们惟独徐悲鸿先生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而他人没有?是因为徐悲鸿先生认识蔡元培、认识康有为吗?自然是,但绝不全是。为什么别人没认识“贵人”?为什么其他认识“贵人”的人却没有“成功”?类似的事情很多!因为鸡蛋比石头软,所以两者相撞鸡蛋破了。如果这都可以引起我们中国知识人的超常关注与热捧,你我掌握再多的知识有什么用呢?自娱自乐除外。

    我们如果学习了很多知识可以化解吗?如果不能化解便极有可能陷入“天下书未曾读遍,不敢妄下断言。”的卑谦状态中。天下的书能读遍吗?就大的方面而言有人生、社会、宇宙三部“书”,就多数人而言必读的有人生、社会两部“书”。就人生之书而言,我们需要读什么?活命、活的有味道、尽可能活的明白。就社会之书而言,我们需要读什么?相处,相处下的独立,尽可能相处的无碍。你我需要面子,国家也需要面子。如此以来,你我所学的知识多为被动而学:为了自己的面子,迎合国家的面子。自己的兴趣在哪不管,自己学了什么知识不管,自己所学到底有什么用不管,自己学的知识能否化解就更不管。于是偌大的中国高文凭的人越来越多,知识人失业的越来越多!为什么?知识不能化解,学非以致用!我曾经因工作之故问一北京大学高才生(商务类):TCL的英文全称是什么?对方答:television compensive leader (电讯方面的综合领先者)我说:today china lion (今日中国雄师),表达TCL企业创建人的决心与希望。对方答:老师没教,我们没学。我无言!(此事不仅涉及到了知识的化解,还涉及到了知识人对相关事物的“博学”:学商务的尽可能多了解一下中国的知名企业没有什么坏处!)

     现实中、理论上我们不需要多少知识,如果掌握坚守了常识便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许多的知识人在拥有大量知识的同时却把常识给忘了!“天上下雨地上湿”,“万物都有阶段性”,类似的应该归入常识之列。时下艺术学院没有生活来源的学生们为了活命,在特定的人生阶段“画”了迎合买家口味的、可能属于世俗的“作品”;在中国特定的时期大量的艺术家、文学家为了保命,“创作”了迎合时局的作品。对此吴冠中先生讲“真话”了:艺术是用来表达心灵的,徐悲鸿不懂得美。谁能脱离阶段性、社会环境的制约呢?自己不能,他人能吗?对于具体情况发生了变化的自己和他人(特定时期的艺术家们、没有影响的学子、现阶段在物质精神方面已基本属于“自由人”的吴冠中先生)怎么能在脱离常识的前提下“谈论”常识呢?余秋雨先生有没有道德豁免权?没有!任何人都没有!!只要是人就没有!!!常识如是,常识就是常识。如果知识人要转化为文化人,常识一定要坚守。


    思想的独立、认知的深度、所学的化解、常识的坚守,对所有的知识人而言要全部做到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阐述如此的话题很是麻烦,我对所要表达只能论说大概,举一反三只能由赏者自己来完成。一句话作结:有知识没文化的时代很有意思,但的确在莫名的可怕下隐藏着莫大的可悲!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