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派岂能一味打造刘晓林
近日,四川省华西都市报推出“打造巴蜀画派系列报道”引发广泛关注。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和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双双呼吁四川应打造“巴蜀画派”后,本土艺术圈的相关人士也加入到力挺巴蜀画派的阵营之中。
的确某一画派可以起到如下积极作用:既有利于更好地彰显当地独特的人文自然风貌、增强当地画家的文化自觉意识,又有助于提升当地美术界的凝聚力,营造青年画家更好成长的环境;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合力,对整体形象的提升大有好处。同时我也在想:画派岂能一味打造?
仅就中国19世纪至20世纪的画派而言,“岭南画派”、““京津画派”、“海上画派”等,似乎都不是打造而成!而是自然形成。上述画派并没有依靠组织或其他外力的推出,因为有了优秀的画家、优秀的作品,所以不知道在哪一天人们就脱口而出了:“长安画派”……山因仙灵,水因龙名。“岭南画派”如果没有了“二高一陈”(高其峰、高剑父、陈树人)、没有了“赵黎关杨”(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 “海上画派”如果没有了虚谷、任熊、任熏、任伯年、吴昌硕等人……上述画派还能称之为画派??
中国书画艺术的兴旺根本当不在画派,而在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不需要“群居”,即使是“群居”,也都是极其独立个体的组合而已。某一画派的形成对某一地区的“美术繁荣”可以起到整体推动,但真正艺术的产生不在于调动了无数人的喜好,而在于有几多在灵魂深处对艺术极度热爱的、具有天赋的、勤奋的“狂热份子”的毕生探索甚至献身。
画派岂能一味打造?道理很简单,拔苗助长的一厢情愿只会适得其反。画派是自然形成的,不需要繁琐的论证。
附:
四川美术界实力雄厚没有画派太遗憾(组图)2011-01-05 06:36:00 来源: 华西都市报(成都)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疾呼:
四川美术界实力雄厚没有画派太遗憾
虽然四川画家的绘画风格不尽相同,不像岭南画派画家那样都是极为近似的水墨风格,可他们都有着四川人同样的品性和风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透着其他画家难得的敏锐和灵秀,从地域特性来看,完全可以把他们归类为巴蜀画派。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
昨日,本报报道的《打造巴蜀画派迫在眉睫》,在画坛引起极大反响。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除了大家熟知的“京津画派”和“海上画派”,中国各地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画派,比如陕西的“长安画派”、湖北的“长江画派”、广东的“岭南画派”,遗憾的是:作为创作实力雄厚的四川画家却没有一个旗帜性的画派,他认为,四川应该整合资源,推出属于自己的画派,这样四川绘画水平才有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结缘
最爱来四川写生
中国画坛有句名言:从隋唐五代开始,历代中原书画名家诸如吴道子、卢楞伽、幸澄、赵公佑、范琼等都来过四川作画,这个独特的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
今年65岁的刘大为身兼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美协主席两职,工作极为繁忙,但他一有空闲就喜欢背着画板到处写生,山川秀丽的四川是他最为钟爱的地方之一。刘大为说:“四川我经常来,甘孜、阿坝和凉山州是最好的写生地点,在这里我产生了很多创作灵感,我还带着学生去马尔康和红原画画,还重走长征路。”2008年,刘大为还在四川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当时我专门来过年,先去大凉山,再去阿坝,结果在藏区碰上大雪封山,经历了不少坎坷才得以安全返回。”
追忆
恩师让他懂得四川画家
刘大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四川画家相当熟悉,“巴蜀一带自古就盛产天赋极高的画家,从近代的张大千开始,四川画家在全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地位,包括他的哥哥张善子,他们兄弟两人不仅把传统绘画的神韵带出了四川,也让中国画走向了国际。”
谈到石鲁,刘大为说:“石鲁和张
大千一样,也是出生于四川,而且他也是和自己的弟弟冯建吴把20世纪的中国书画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
1978年,33岁的刘大为从内蒙古来到北京,考上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研究生。当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就读时,以《流民图》著称于世的蒋兆和就是他的导师。蒋兆和生于四川泸州,是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他的绘画风格和徐悲鸿类似,都是中国传统写意融合西方写实主
义,画史称之为“徐蒋体系”。
执教刘大为那个研究生班时,蒋老已经74岁了。刘大为回忆说:“最感动的是,蒋老当时身体不好,无法直立行走,只能卧床,但他还是坚持给我们上课,怎么上呢?我们几个人一个小组轮流去他家里上!他就躺在病床上,把自己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我现在画人物都是受到了蒋老的影响。”刘大为表示,德艺双馨的蒋老让自己对四川画家印象深刻。
疾呼
整合资源推出“巴蜀画派”
对于现在四川的优秀画家,刘大为更是如数家珍:“戴卫是四川画家的代表人物,他绘画的写实风格和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在国内画坛独树一帜;刘朴对中国山水画有很深的造诣,他的作品相当有力道,让人过目难忘;周华君学识广博且谦虚宽容,他的作品风格变化多端,泼墨
大写意与现代感融合得非常完美。”刘大为认为,除此,还有很多优秀的四川画家是目前中国美术创作队伍中的主力军。
刘大为说:“虽然四川画家的绘画风格不尽相同,不像岭南画派画家那样都是极为近似的水墨风格,可他们都有着四川人同样的品性和风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透着其他画家难得的敏锐和灵秀,从地域特性来看,完全可以把他们归类为巴
蜀画派。”他也承认,目前国内理论界对巴蜀画派的研究和梳理还不完整,“对于巴蜀画派的历史走向和分类还需要好好地进行探索。”刘大为认为,现在不断有年轻四川画家在画坛崭露头角,现在推出巴蜀画派也势在必行,“四川美协和相关部门应该顺时导势,整合相关资源,以打造‘巴蜀画派’为契机来带动提高四川美术的创作实力。”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帆
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吴长江:
打造“巴蜀画派”彰显四川人文优势
四川美术界一直人才辈出,大多性情自由奔放,不拘一格,各自形成鲜明的特色。更难能可贵的是,四川美术有这悠久的历史、辉煌的过去,至今仍然人才辈出。在四川画坛,老中青三代画家会同时活跃,这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
著名画家吴长江对藏族文化情有独钟,曾多次深入四川甘孜藏区、青藏高原进行采风。昨日,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时,听闻四川美术界相关部门正积极促动美术理论专家对“巴蜀画派”这个概念进行系统梳理,使之更加清晰和响亮,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的吴长江表示:“此举很有意义和价值:借此可以提高四川绘画
人才凝聚力,更好地体现和彰显四川独特人文自然特色优势,从而推动艺术资源丰富、人才辈出的四川美术界继续蓬勃向前发展。”
与“海派”、“岭南画派”等鲜明确立的画派形象相比,“巴蜀画派”这个概念却一直若隐若现,如此情况引起业界尤其是四川美术界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而提出要从理论上对这个系统梳理,使之清晰鲜明起来。对此,吴长江深表认同和支持,“其实巴蜀绘画与全国其他的美术派别相比,绝不逊色。积极进行‘巴蜀画派’的概念梳理,从而将巴蜀画派的风格和特点在业界以及普通大众那里有更加清晰的形象和定位,非常有意义和价值。既有利于更好地彰显四川独特的人文自然风貌,增强四川画家的文化自觉意识,又有助于提升四川美术界的凝聚力,营造青年画家更好成长的环境,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合力,以一种鲜明的形象走向国际也大有好处。”
吴长江还建议:“除了加强‘巴蜀画派’基础,集结出版优秀研究成果之外,还可以在国内外筹办“巴蜀画派双年展”等系列巡展,向国内外艺术界隆重推介巴蜀画家的代表佳作。”最后,吴长江也不忘提醒,“不管是哪个画派,多出艺术精品和有实力的艺术领军人物,是这个画派在画坛真正立稳脚跟的根本之道。”
画家声音
叶星生建言:
“巴蜀画派”不应局限于地域
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叶星生幼年生长于成都、在西藏成就一番事业,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慨然表示:推广“巴蜀画派”首先要持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不能仅从地域上去理解“巴蜀”这个概念,而是要从文化精神血脉上看待,从而将之打造成一种带有巴蜀精、气、神的文化精品符号。
对于正在积极推广中的“巴蜀画派”,叶星生提出中肯建议:“首先,要放宽眼界,开扩心胸,重新审视“巴蜀画派”的目的和意义,不要仅从地域概念去理解‘巴蜀画派’,更应从历史背景、人文精神的高度上进行解读,朝着将之打造成一个象征着优秀艺术品质的文化品牌符号的大目标前进。其次,在绘画题材上不要仅局限于巴蜀的山川河流、人文景观,更应该拓宽视野与时代同行,作为真正的艺术家“宁画一幅倾心力作,不画百幅应酬小品”,尽可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以自己的长项优势,创作出有巴蜀底蕴与时代精神的经典之作,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画的是四川农民,但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最后,在人员组织方面,除了以巴蜀的艺术家(包括国画、油画、雕塑等)为主体之外,同时还应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联合一批热爱巴蜀、表现巴蜀并卓有成就的外地艺术家的指导和参与。从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吴作人的《沪定桥畔》、叶浅予的《康定舞女》到刘大为、冯远、吴长江等众多的当代杰出画家,这些怀着对巴蜀及民族文化的热爱而创造出一大批巴蜀题材的作品,也应该被包容进来,因为它们不仅扩大了巴蜀在国内外的影响,而且为巴蜀画派增添了新的血液与养料。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张杰 (本文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