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晓林 道德经 老子 2009-10-31 20:39
解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刘晓林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字意双解:
善于建立功业的人思行会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会随意拔高),善于掌控潮流的人不会脱离社会。这样的人,他的后代自然会时代铭记他极其思行。修德于自身的德是纯真之,在此基础上修德于家庭,整个家庭的德就多了起来;依次再修德于家乡,整个家乡的德就会增长;再次修德于国家,国家的德就充盈;最后修德于天下,天下的德就会盛行。所以要学会从自身去观察别人,从自己家庭去观察别人家庭,从自己家乡乡去观察别人家乡,从自己国家去观察别人的国家,从自己的“所处天下”去观察别人的“所处天下”。我凭什么知道天下的情况(来龙去脉)呢?就是用了这个方法。
旁注:
建业与立业(守业)是事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事情的开始与发展。任何事物都要由始而终,之于人的生命、之于历代王朝。相对于开始(建)而言,在道理上“抱”(守住、立住)所历经的时间应该更长些,实际上却不一定。自身之德、家庭之德、家乡之德、国家之德、天下之德,它们在老子看来是递进的关系。换言脱离了自身之德,其他之德无从谈起。无疑,这就个体而言是通的!就集合体(比方国家)而言,此处就不是递进关系了!(另外的说法,无国哪有家庭与个人)整体而言,我们在分析探究事物时采用“以小观大”的方法是可行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叶知秋、一勺识味、一沙窥宇……就是很好的例证!“以小观大”的后果是你我常常陷入“不完全归纳”的境地而对事物的某些方面有所遗漏。“以大观小”也可以用来分析探究事物,书者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实际运用起来的难度较大。一个人做到纲举目张不是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极高的认识、宏观的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