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晓林 道德经 老子 2009-10-28 22:33
解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字意双解:
足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观望窗外就可以知晓天体(自然)运行规律。一般来说,人(包括思想)“行走”越远,他知道自己所懂的越少。得“道”的人能够静知天下,不用观看事物就非常清楚(它们的一切),不“为”就可以有所成就。
旁注: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不是一般的秀才,他要得道才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对于此句人们认识多有分歧,主要有:1、没有修身基础的人而向别人索取知识时所获越多,疏漏越多。行得越远,精神信念失去越多、智识越少。《淮南子》对“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解释为“不可使精神外泄”。 2、一个人如果着眼远处过多,则对眼前的事就会有所忽视。1、2的认为都可以讲的通。就本章来说,我认为《淮南子》的解释最为恰当。一个人坚守自己的“内心”、尽量避免与外界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很重要。““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是有道理的,但我们应看到这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强调。总体上来看老子,称其为伟大的唯物论者不为过。就《道德经》全篇来说,我认为如果着眼于主观的、个体的“小道”来理解《道德经》是偏颇的。因此,“一般来说,人(包括思想)“行走”越远,他知道自己所懂的越少。”作为对“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诠释当更为全面。在《道德经》中出现的“不为”多是顺应、掌握“道”后真正的“为”,并非无所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