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刘晓林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字意双解:
天地(似乎)不偏爱任一事物,任其自然生息;圣贤似乎不偏爱任何人,任百姓自然忙碌。天地间难到不如同无限大的风箱吗?保持协调则“能量”不减,打破平衡则“能量”消耗。(许多事情)多言(尤其是解释)无益,不如默守(任人们各自来理解)。
旁注:
老子在本章似乎在强调万物的“平等性”、“一致性”以及平衡。在道理上讲,老子的观点是正确的,事实上却有行不通的地方。“易学”认为宇间万物无不遵循“一”与“二”。“一”即统一性,“二”即差异性。如果没有了差异性的存在,宇宙将不能称其为宇宙,“道”也不能称其为“道”。随之,偶然与必然也不复存在。世上有“虚而不屈”的事物吗?只要承认事物的发展性,那么彻底“虚而不屈”则是不存在的。但你我要同时认识到发展中的平衡、匀速运动下的实现加速等不可质疑。
另外,有时我们给出答案给别人或者别人给出答案给我们都未必是好的事情!自己走的路,自己的感悟,全部正确是夸大,至少自己内心认为要“塌实”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