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广场上,正在抗议的妇女团体穿着用口罩制成的内衣吸引眼球。 |
9日,总理季莫申科戴着口罩在乌克兰西部地区视察病患。 |
由于大选在明年1月举行,总理季莫申科的支持者仍然戴着口罩在街头拉票。 |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一天感染近2万人
乌克兰15日因感染流感和呼吸道病毒而死亡的人数已攀升至189人,18日最新的死亡人数上升为328人。有134.7万人感染。据悉,当天24小时之内,就新增17401人感染病毒。这些数字每小时就要更新一次,更多的人正在被感染。
一些医生把这次流感的症状比喻为一大战后暴发的西班牙流感。那次流感中,数百万人死亡。乌克兰西部地区的一位医生描述了这种病毒的骇人影响。他说:“我们为两名患者做了尸检,发现他们的肺像炭一样黑,就像被烧焦似的,非常吓人。”
切尔尼夫齐州法医部门首长巴钦斯基认为,不明流感应是甲流及副流感病毒的混合体。他表示,这种病毒侵略性极高,会直接侵入肺部,导致肺肿胀及内出血,堵塞肺腺泡,完全破坏肺部,进而引发心肺功能不全及心脏性休克致命。
据报道,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日前接受电视访问时说:“很多人濒临死亡。这场流感将会大范围流行,医生甚至也不能幸免。”
全国紧急状态 引发欧洲恐慌
因为目前无法遏制疫情蔓延,乌克兰已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同时也已欧洲邻近国家引起恐慌。
乌克兰当局在西部边界加强检查,入境旅客先经过医务人员检查,然后才能够办理正常的入境手续。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疫情继续从欧洲入侵。而另一方面,白俄罗斯也加强了边界地区的检查,防止乌克兰疫情的蔓延。斯洛伐克政府也于11月8日关闭大部分通往乌克兰的陆路边境口岸。
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广场上,正在抗议的妇女团体穿着用口罩制成的内衣吸引眼球。 |
9日,总理季莫申科戴着口罩在乌克兰西部地区视察病患。 |
由于大选在明年1月举行,总理季莫申科的支持者仍然戴着口罩在街头拉票。 |
中国疫情报道:
最新疫情》
内地死亡病例增至53例
南昌威海首次出现死亡患者
卫生部16日晚间通报,11月12日24时至11月15日24时,中国内地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3233例。截至11月15日,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6916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53612例,死亡53例。
11月16日:山东威海市卫生局报告该省首例甲流死亡病例。这名4岁男性患者,11月13日出现流感样症状,被送入威海市立医院进行对症治疗。11月14日被确诊患甲流。后因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合并症,于16日8时50分死亡。
11月17日:据江西省卫生厅通报,该省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患者系南昌市某学院学生,女,18岁。11月14日早晨出现发热、头晕、流涕、咳嗽等症状。16日送至昌大一附院救治,经抢救无效于17日凌晨4时死亡,17日8时确认为甲流感染。
14岁女生去世后才知是甲流 7小时内没人"想起"用达菲
逝者档案
死者:陈红弟 女,14岁
就读:东莞万江二中初二(6)班
发病情况:11月12日死亡,11日还在照常上课
16日下午,东莞市卫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该省首例死亡病例是在死后才被确诊患有甲流,因此在最后7个小时的抢救过程中,并未施以甲流的对症治疗。这是否暴露出甲流防控、救治中的漏洞?东莞市甲型H1N1流感救治专家组组长邓念强面对媒体质疑却称,“我们不是很清楚”。
不过,确定的一点是:陈红弟没有基础性疾病;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医生并不知她是甲流患者,抢救时并未使用“达菲”。目前,万江二中没有因为发生甲流死亡病例而停课。据该校罗副校长说,陈红弟喜欢篮球,11月9日在体育课上流了很多汗;11月10日出现了咳嗽、咽痛等症状,在当地卫生站配药后,她仍到学校正常上课。11月11日,在校期间也没发现异常。“谁能想到12日就发生这种不幸?”
疑点1: 甲流是致死主因?
11月14日,该死亡病例被诊断为:1.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2.脑水肿,颅内高压;3.中枢神经系统病变;4.甲型H1N1流感。那么,是不是甲流导致了前面三种原因?
邓念强解释:不是很清楚,我们正在总结病例。
疑点2:早用达菲可避免死亡?
据通报,从患者12日13时送入医院,到当天20时20分死亡,中间有7小时,足够达菲起作用。如果尽早使用达菲,陈红弟会不会死?
邓念强解释:这个病人是个例,而且发病太快,使用达菲也会死,达菲需要4个小时才能起作用。
疑点3:救治过程存在漏洞?
陈红弟在11月12日凌晨5时发高烧,当地卫生站没有将此情况及时上报。这是否也暴露出基层卫生组织防控甲流的漏洞?
邓念强解释:现在发烧的病人很多,卫生站很难做出确诊;发热病人应该去发热门诊,不知道卫生站有没有叫她去发热门诊。
综合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