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西装农民的自留地 //www.sinovision.net/?59290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宽容看世界 慈悲度春秋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镜子

热度 4已有 1693 次阅读2022-2-7 12:26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镜子_图1-1

  社会学有一个理论,叫"镜中我"理论。这个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的。

  库利认为,人对自我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所以,人的自我认识和行为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人际互动越密切,镜子也就越清晰;个人的“镜中我”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

  这一理论在过去的社会学教学和生活实践中,向来强调的是镜子对人的约束作用。所谓人言可畏,就是这个道理。唐代李世民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里的意思是聪明人应该多照照镜子。当然也有人逆反,阿利盖利·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他承认了镜子的客观存在,却不愿在乎镜子的感受。

  说人的言行必然受制于他人想法,有点过于绝对,但是人必须顾及他人的目光却是客观存在。即便如但丁这样的大家,他的《神曲》也必须符合别人的文化习惯。

  最近遇到一些事情,让我对库利的理论有一点新认识。我认为,这一理论的重点,也许也可以放在镜子本身上面,放在镜子的选择上。所谓正衣冠须以铜为镜,知兴衰须以史为镜,人们生活目的不同,镜子也会随之变化。然而,我们针对某事应该去选择什么样的镜子,却并非没有讲究。

  一般而言,人生从小到大,总会受制于环境影响而随波逐流。在家以父母为镜,便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的结局;在校以同学老师为镜,职场以同事老板为镜,也就有了“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的情况。这时的镜子成为家庭或者社会固有的环境理念,形成自身的思想局限。生活为什么会有许多无可奈何的宿命,正是因为环境这面镜子塑造了自身的人格特征,道徳结构,思维惯势和意识准则。

  有时瞎想,让富家子弟照照贫穷的镜子,或者让底层人士照照上流的镜子,人会有什么变化呢?其实不可能,按库利的理论推导,人的行为选择本来就是镜子的选择,于是人格、人生的铸就,便有了投胎的定数。

  那么,大千世界为什么仍会有人沉沦,又有人逆袭呢。那一定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偷照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镜子,由此思路发生了奇异的转折,命运也有了突破。

  人生的旅途上总有一些重要的叉路口,需要人们作出自己的选择。升学、就业、跳槽、结婚、出国等等。照着自己固有的镜子,因循守旧随波逐流,是一种命运的享受。然而,在重大关口偷照一下其他人的镜子,作为人生的参考,应该也未尝不可。特别是在反复纠结,难以决断之时。

  这些被人偷照镜子的其他人,应该是慈眉善目健康的人,文明道德文化的人,快乐幸福正直的人,富裕体面修养不错的人,是人们希望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向他们借面镜子,思想会有感悟,选择也有参考。

  借一面有意义、有价值的镜子,用来照照自己的前程,既难也不难。命有我作,福由己求!

  (写于2020年4月)

镜子_图1-2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龙公子传
下一篇: 龙公子小传




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黄河魂的博客 2022-11-28 04:16
励志满满,点赞!
回复 e79f9 2022-11-27 12:43
其实,视物都是面面相观的镜子,由彼知己。而无语的视物当靠自悟能力。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