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夕明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8817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热度 2已有 1492 次阅读2022-4-16 00:18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文学巨匠莎士比亚_图1-1

400多年前,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1564----1616)与世长辞,在他仅有的52年生命里,给我们留下了37个剧本、154首十四行诗,还有两部叙事长诗。他的著作博大精深,一直被视为舞台演出和文学创作的典范。他塑造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人物——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无一不为世界各地人们所熟知。
在女儿上幼儿园时,我买了摘录莎士比亚剧中人物经典对白的录音放在车上,想让女儿在坐车时不经意地听听,以培养她对文学的兴趣。
有一次,我委托我的一位合作者帮我接孩子,回来后他斥责我:怎么给这样小的孩子听那种录音?当时我一愣,马上就明白了,莎剧中有“复仇、杀人、爱情”等字眼,而他认为那些是下三滥的无聊作品,对小朋友的心灵是一种污染。我只说了一句:那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就成功地让那个没有丝毫文学细胞、平时只认得钱又最喜欢和我抬杠的男士住了嘴。
可见,在我国莎士比亚的影响之广泛,即使很多没看过莎士比亚著作的人也知道他的名字。有人说,有文字的地方就有莎士比亚,也许并不夸张。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虽然诞生在400年前,但今天看起来仍然是栩栩如生,与现代紧密相连。
在《李尔王》剧中,李尔的长女与次女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口是心非,为争权夺财对自己的生身父亲忘恩负义,毫不留情地欺哄瞒骗;而昏聩的国王父亲只爱听虚情假意的好话,不仅把国土财富都分给了她们,还把诚实的小女儿赶出了门外,最后自己落得了在疯癫中死去的下场。
谁不愿意听赞美奉承的话?我自己就有过因只听好话而上当受骗的经历;现在的生活中到处可闻为争夺家庭财产大打出手,兄弟相残,姐妹反目;“啃老”一族不仅在人数上不断扩大,年龄也看涨,把父母轰出门外的事也时有发生。这比起莎士比亚的那个年代也不遑多让吧?
在《雅典的泰门》中,主人公泰门有段精彩的独白: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金钱对我们许多现代人不是仍然具有那样的威力吗?莎士比亚画龙点睛地描绘出了人们对金钱态度的真实写照。有不少人可以不要礼义廉耻去坑蒙拐骗、无恶不作,费尽心思都只是为了一个字:钱!
在《奥赛罗》中,黑皮肤的摩尔人奥赛罗与贵族女儿苔丝狄蒙娜之间的爱情可以战胜种族歧视和社会偏见,但爱情却没有改变奥赛罗的极端自私与狭隘,他陷入他下属军官小小的阴谋之中,酿成了大大的悲剧。这充分证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没有相互信任的爱情不会长久。  
还有,令人忍俊不禁的《第十二夜》,啼笑皆非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悲愤不已的《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著作中的精品比比皆是。他精湛的语言艺术,使得他写出的人物有丰富而鲜明的性格;他用文学之美,表达了对哲学中许多问题的深刻理解。而这一切,正如伟大诗人歌德所说:“这些著作的伟大基础是他生活的真实和精悍,因此,来自他手下的一切东西,都显得那么纯真和结实。”
赞美评论莎士比亚的名人大师不胜枚举,对他著作的研究探讨之作更是汗牛充栋。如果我能像莎士比亚那样是一个语言的大师,也许就能创造出一些新词来称颂他,可惜我不是。
莎士比亚入木三分地描画了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与嫉妒,贪婪与野心,残忍与谋杀,背叛与报复……400年来,无论社会变革科技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莎翁的创作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人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如今不管哪个民族哪个人种,仍然会被同样的欲望感情困扰和左右,莎士比亚的作品超越了时空、地域和种族,他只写了人性。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夕明 2022-6-27 09:05
黄河魂的博客: 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人物是我考《外国文学》时的人物。莎士比亚的原作还真的没有细看过。 ...
我也看得很少,有时候也很糊涂,莎翁在那个年代写出那些作品,总让我想不明白那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回复 黄河魂的博客 2022-6-27 03:23
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人物是我考《外国文学》时的人物。莎士比亚的原作还真的没有细看过。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