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夢周(정몽주,1338年1月13日-1392年4月26日),初名夢蘭、夢龍,字達可,號圃隱,高麗王朝末期政治家、外交家、哲學家、文學家。
鄭夢周本貫迎日(今韓國慶尚北道浦項市烏川邑),生於永川(今韓國慶尚北道永川市),至正二十年(1360年)狀元及第,在朝中多任寶文閣、成均館等館閣機構的詞臣和學官,在朝外常入韓方信、李成桂等將領幕下,隨其南征北戰。洪武五年(1372年)以後六次奉使明朝,三次到達南京,朝拜明太祖,為明麗宗藩關係的鞏固和發展做出很大貢獻;又曾出使過日本,緩解倭寇問題,為高麗爭取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他與李成桂等一起擁立恭讓王王瑤,官拜門下贊成事,受封益陽郡忠義君。翌年任守門下侍中(副相),晉封益陽郡忠義伯。他力圖挫敗李成桂集團的篡國陰謀,終於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被李成桂之子李芳遠所遣刺客趙英珪、高呂等殺害於開京善竹橋。死後百日,高麗滅亡,朝鮮開國。李芳遠繼承朝鮮王位後,為鄭夢周平反,追贈大匡輔國崇祿大夫、領議政府事、修文殿大提學兼藝文春秋館事,追封益陽府院君,賜諡號“文忠”,以表彰其節義。
鄭夢周的儒學造詣頗深,將從元朝傳入高麗的程朱理學發揚光大,被譽為“東方(指朝鮮半島)理學之祖”。他與同樣忠於高麗王朝的牧隱李穡、冶隱吉再並稱“麗末三隱”,其思想脈絡為朝鮮王朝之士林派所傳承,影響極為深遠。遺作被輯為《圃隱集》。
現場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