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追根溯源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8424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密林深处的战地医院

已有 826 次阅读2021-5-8 04:10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密林深处的战地医院

1965年4月,美国在越南战场上的战争升级日益加剧。为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和中越两国1965年4月27日(关于修建铁路和提供运输设备器材的议定书)的协议,中央军委决定以铁道兵第二师为主组成“中国志愿工程队第一支队(后改为中国后勤部队第一支队,简称一支队),参加援越抗美战争,执行铁路工程保障任务。

1965年,铁道兵二师医院的前身卫生科更名为“中国志愿工程队一支队六中队(卫生营)”,6月27日随支队参加援越抗美。开始驻扎于越南谅山省一号公路61公里处的鬼门关,越南政府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武元甲大将乘直升飞机视察时,发现这里为敌机重点轰炸区,指示支队立即将卫生营搬迁至一号公路39公里处。营长宋福庭,副营长杨忠海,政治协理员张兆武。

1966年8月,越南共和国主席胡志明来部队视察,发现卫生营所在的39公里处仍为敌机轰炸的目标,指示立即移防。卫生营驻地移至一号公路82公里处,置身于丛林之中,掩护于溶洞式的山洞里面,为安全救助病人创造了条件。

密林深处的战地医院_图1-1

由于美军飞机频繁地在医院附近空袭,为及时抢救和保护伤病员,只得利用日出前的间隙,将伤病员转运到离营部很远的山林之中,日落之后再背回医院治疗。同时分出力量对兄弟部队的伤病员进行抢救。1966年10月,二师邻近的高炮部队,在敌机的一次空袭中,30多名干部战士中弹,倒在血泊之中。卫生营除留少数人值班外,全部赶赴高炮阵地,经过24小时紧张救护,全部伤员脱离危险。

1966年为加强出国部队的医疗力量,中央军委总部、铁道兵部、广州军区等单位,对一支队卫生营从医疗装备和医务人员配备上都给予补充:从齐齐哈尔军医学院分来20名大学生,从铁道兵各师抽调一批有一定救护经验的老军医充实技术力量,卫生营成为一个拥有120张床位,126名工作人员的建制单位。医疗工作有了较大的飞跃。卫生营长杨忠海、政治协理员张文重在这段时间任职。

1967年6月7日,“中国志愿工程队一支队医院”(后改为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医院)在越南谅山省82公里处正式成立,定编为正团级建制单位。院长、政委首次由军委任命。院长王建生,政委刘治成,副院长单良,副政委孙举法。组织机构分医务、政治、院务三大处。临床科室有内科、外科、传染科。分散在不同的三座山中密林中。

1967年7月正是支队医院成立后的一个月,越南战争升级到慘绝人寰的时期,仅这一月,敌机的投弹量接近全年投弹总和。支队一大队五连、四大队十四连、五大队十四连负责的克夫火车站及高炮连相继被炸,大批伤员送到医院,院领导组织全院医务人员日夜奋战在抢救第一线。伤员多,需血量大,医院除个别有病的外,都自动献血,医训队的228名学员也都参加了这次献血活动。经过一个星期的抢救200多名伤员全部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

密林深处的战地医院_图1-2

随着美军对越南北方,尤其是对援越部队及其交通干线轰炸的升级,加上“病、虫、热”的恶劣环境造成的高病伤率,医疗抢救任务越来越繁重,1967年10月9日,杨得志司令员率中越友好协会代表团来越南慰问,在了解医院的困难之后,责成解放军总部和广州军区帮助解决。不久,一部200毫安X光机、一台意大利冰箱等设备从总部相继发到医院。与此同时,还从解放军301总医院护校选调来30名应届毕业护士充实医院的护理力量,分配到了各个科室,以广州军区总院为主,汇集各部队中心医院的骨干,组成一个配有各科技术力量的常年医疗队,由专科主任带队,除履行传、帮、带的任务外,还亲临战场,进行救护工作。而且在凭祥口岸设立专家组,以随时接受医院的救援。

密林深处的战地医院_图1-3

医院利用这有利的机遇不断发展和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使医院不但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线野战医院的救治任务,而且还开展了很多二线医院的野战救治项目:如胃次全切除、脾切除、胆囊切除、颅脑外伤的处置(开颅止血消除血肿)、胸腹联合伤的处置;多脏器损伤的外科处置;多发性骨折的处置;复合伤的处置;四肢骨折的处置及大面积烧伤治疗;抗休克、抗感染以及对心衰的处置。同时还对高炮部队战士及越南人民进行了大量的抢救、治疗工作。如:用新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割治、挑治等传统疗法对聋哑病、小儿麻痹、哮喘等进行很好的诊治,在越南人民中产生很好的影响,有较大的名气。越南北方16个省中,有13个省的患者来看过病,越南高层领导的亲属,我国驻越南大使馆领导及工作人员大都接受过支队医院的治疗。

密林深处的战地医院_图1-4

1968年2月与301护校30名护士一起来到一支队医院的还有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的7名六年制七年制高材生,他们中有三对夫妻,当年被称为三对半,他们是沙赫、杜秀英夫妇、厐志显、米淑秀夫妇、周书葙、孟金荣夫妇、还有张宝能医生在九团卫生队工作。他们下连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经历战争,经历艰难,用他们的知识为伤病员服务,增加了医院的技术力量。

30名301护校的同学正值青春年华,投入满腔热忱,为医院各科室注入青春的活力,受到了医院各科室的欢迎。成为各科的主要护理力量。

1968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越南大使王幼平来支队医院看望全体人员;时任《人民军医》杂志社社长来院作《纪念白求恩》的报告;1969年10月1日,医务处主任杨忠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20周年国庆大典观礼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成为医院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医院内科有一个大山洞,能够容纳100多名病员,医院开大会演节目、演电影都在这里,内科还有几个小山洞,全院很分散,在美军轰炸严重时外科的同志们日夜奋战,抢救了大批的伤员,长期的援越抗美、环境、疲劳出现的一些心理疾病主要是在内科治疗,无论外科、内科、传染科都是齐心协力,为伤病员服务,使他们早日康复重返前线。各个山头、山洞留下了战友们辛勤的汗水和足迹,时隔50年,一批一批的战友重返故地,祭奠牺牲的战友,寻找当年的足迹,回忆当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那火红的青春年华,当年的战友们生命中曾经有过参战的血与火生死考验的历史是自己一生的光荣,很多战友们回到地方都是栋梁之材,当年战争年代的密林抢救,敌机轰炸下的抢救伤员,那一次次的为病人献血,医院的医生护士下连队送医送药、防疫工作人员预防传染病、医生护士常年釆中药,冒着敌机轰炸回国后送伤病员、当时心里想的只有为五个伟大争光,永远深深的留在脑海中。

密林深处的战地医院_图1-5

1970年抗美救国斗争取得胜利,部队回国前医院外科护士方华受到范文同总理的接见。

一支队医院是援越抗美时期的编制,实际是铁道兵二师医院,1970年结束援越抗美部队接受修建襄渝铁路的任务,从越南前线转防到陕西紫阳三线建设,正式启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二师番号。在巴山深处汉水江边开始了新的建设祖国对国防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的铁路修建后勤卫生保障工作。

密林深处的战地医院_图1-6

特别怀念我们医院的王建生院长、单良副院长,1968年我们301护校的同学来医院时他们都在医院,他们在1948年7月5日东北铁道纵队成立时就是卫生系统的领导者,是铁道兵卫生系统的老兵,王建生院长和蔼又慈详,单良付院长大大的眼睛总是目光炯炯有神,身材魁梧,多次聆听他们讲话,虽然他们已经故去了,但是他们致力于铁道兵卫生系统的建设,革命时期越南战争中出生入死,功劳永存,他们慈祥的面容,严肃的工作作风永远留在医院医务人员及全院人员的心中。

密林深处的战地医院_图1-7

作者简介:李友珍、女、71岁。1965年入伍,(301护校)1968年入越,1970年回国,1970年第四军医大学,1973年铁道兵二师医院,(军医)1984年转业在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05年退休(副主任医师)。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