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一直到41岁,曾国藩的人生走的都是读书入仕的老路。28岁中进士,在京为官十多年,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以至官居二品。
但曾国藩坚持每日苦读,常被同僚所称赞。他说读书要“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曾国藩也研究书法,他说写字要有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曾国藩认为写文章,要在气势上下功夫,“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可以一辈子读书教子,修身养性,每日早起、静坐、读史、养气。但是1852年,曾国藩因为母丧,从礼部侍郎任上回到湖南守孝。这个时期,太平天国起义席卷了半个中国。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等国家正规军来对付太平军,都显得不堪一击。为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命令,奖励团练,发展各地的地主武装。曾国藩平静的心剧烈震荡起来,决心开始书生治军的尝试,他在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差不多完全听命于他的地方团练,称为湘军。
湘军的第一仗在距长沙六十公里的靖港,被石达开打得落花流水,曾国藩苦心经营的五个营全军覆没,湖南官吏准备联名弹劾他,请皇帝解散湘军。曾国藩仓皇逃到长沙水陆洲湘军大本营,倍感耻辱,心情沮丧,甚至两次投江自杀。幸有另外一个湖南人左宗棠及时赶来,将曾国藩痛骂一顿,将他从沉沦中唤醒。他又开始办“大团”、练新军,“审案局”、查“土匪”。
曾国藩面临的麻烦除了练兵之外,还有一个职责不清的问题。他这个团练大臣的身份很模糊。湖南地方既有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员管理行政和刑事,又有提督负责军事。曾国藩设局审案,动辄杀人,难免与地方官吏引起冲突;他又将绿营地方军与湘勇合训,酷暑不停,绿营的“老爷兵”自然难耐其苦。矛盾日渐积累,终于导致绿营和湘军的正面冲突不断,直至绿营兵包围曾公馆闹事,弄到难以收场的地步。
曾国藩决心离开长沙,以“就近剿匪”的名义,移军衡州(衡阳)专事练兵,扩招勇丁,统一编制,又花大力气筹建了湘军水师。半年后,湘军北上作战时,水师已有大小战船360余号,水陆官兵及丁夫等共计17000余人。“军容严整,令长沙诸公耳目一新。”
曾国藩治军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他的军事思想中最体现湖南人性格特征的莫过于“扎硬寨,打死仗”。从湘军作战的实例来看,曾国藩在战场上根本谈不上神机妙算,甚至连稳操胜券都谈不上,但他却有扎硬寨、打死仗的战略定力。
湘军首战遭歼,9个月后,曾国藩更被翼王石达开攻破水营,100多艘战舰全被烧毁,就连曾国藩的座船都被抢走。1856年夏天,曾国藩被李秀成围困南昌,甚至做好了破城自杀的打算。
即使在接连遭遇挫败的打击下,曾国藩上奏咸丰皇帝时,却将“屡战屡败”修改成“屡败屡战”,希望咸丰给予湘军更多整军备战的机会。
支持曾国藩制胜的法宝就是这个屡败屡战的精神。这个倔强的精神一直支撑到他攻克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