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1841年1月26日,英国登陆香港升旗
2020年1月26日,网络转载香港开埠179年的消息,不过,只提及伯麦爵士于香港岛的水坑口 (Possession Point) 登陆和升起英国国旗,象征香港开埠。
1833年7月开始谋划找寻港口
提及英国殖民统治,故事应该回到1833年7月,首先应该提及的是英国驻华商务总监律劳卑(William John Napier)的建议。
律劳卑来到香港,英国外交大臣格雷(Earl Grey)指示他:找寻一个适当的港口,准备作战之用,必要时可使用武力」。
所以,律劳卑一向主张武力占据香港。他曾经炮轰虎门,希望用武力逼中国割让香港。不过,当时两广总督下令停止贸易,断绝英军粮食,在洋行工作的华人也罢工,结果律劳卑失败告终。
律劳卑向外交大臣格律汇报时说:必须加以惩罚清朝,才能逼使清朝开放香港岛。这个汇报,奠定英国之后夺取香港的方针。
1833-1836年,罗宾逊(George Best Robinson)接任驻华商务总监,他将商船由零丁洋,转移到大屿山及香港南的岛屿,很少与中国直接交锋,所以双方关系稍有改善。
不过他卸任前,他向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Palmerston)建议:应该要永久在香港设立据点。这建议,由接任的义律(Charles Elliot )发扬光大。
九龙山炮台海战
1836-1839年,林则徐虎门禁烟、林维喜事件,令中英关系陷入谷底。
刚巧1839年8月31日,英国战舰「倭勒基号」(Volage)抵达香港,得到强大战力,义律信心大振,开始挑衅中国水师,终于爆发战争。
义律亲自率领三艘快船,去九龙山(今日土瓜湾附近海峡)强购食物及淡水,但遭清朝水师拒绝。义律立即命令向清兵开火,清兵反击。英军几乎全军覆没,连义律的帽都被清兵打掉,几乎丧命。
事后英兵回忆说:我希望我再也无需参加这种战斗。九龙山海战只是小战争,但在香港史就是一件大事,战场首次在香港,标志着英国入侵香港的开始。
穿鼻海战的油画,连英国战舰「倭勒基号」都中弹逃走。
六打官涌山
8月,有九龙山海战,11月4日又在香港打第2场——官涌山之战。当时11月3日,英国商船驶至黄埔做交易,保证永不卖鸦片。
义律派了两艘战舰到穿鼻洋(即广州南沙区)阻止。双方爆发「穿鼻海战」,清军击退两舰,他们退回尖沙咀海面。不过,当时尖沙咀海面是中国领土,英国人是非法霸占。
于是林则徐增派战力,伺机驱逐义律的战舰。果然在11月4日,义律进攻官涌(佐敦)爆发「官涌山之战」。当时英国在10日内,六打官涌,都被官涌守将 陈连升击退,英军又以失败告终。
如果讲1839年是多事之年,那1840年就是平静的一年。不过,这是山雨欲来的平静。这一年双方都为战争做准备,清政府修建尖沙咀、官涌炮台。英国内部则明确表示想先得到一个岛屿,作为英军基地,他日再攻打中国。
澳门报纸鼓吹英国占领港岛,指维港是最佳停泊战船的地方;
英印总督甚至写信给英国,建议英国夺取大屿山或港岛。
其实当时外交大臣巴嫌香港远北京,他是想要舟山岛(即是今日杭州以东的岛屿)。无论如何,英国集结了40多艘战舰,合共 4000多人,打算进攻中国。
到了1841年1月7日,英国大举进攻,攻打大角(广州南沙区)、以及珠江口的沙角炮台。沙角战上下炮台是比较差的设计。因为无论上炮台或者下炮台中弹,都会影响另一个炮台。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率领600人反击,他们击毙400多名英兵之后,援军未到,粮尽弹绝,陈连升终于战死。
在1841年1月8日,当时义律与远东舰队司令伯麦 (Gordon Bremer) 要求得到沙角,琦善拒绝,但他知道英国人是想得到香港岛,于是他说可以上奏朝廷,在外洋选择一处地方做英国人的居留地。
《穿鼻草约》
1840年6月,中英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攻占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两广总督琦善被迫与英国驻华全权钦使兼商务总监义律签订《穿鼻草约》。
义律随即命令英国远东舰队作好进一步军事行动的准备。在1月20日,义律单方面宣布与善琦达成了《穿鼻草约》:赔偿6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80.7平方公里给英国,但英国在港岛所有的税收,都要缴给清朝。
必须提及的是,中英双方都无在条约上签字,琦善也无答应过甚么,只说“会奏朝廷”。后来双方都不承认这条条约。
占领港岛之后,义律将《穿鼻草约》呈去外交大臣巴麦尊,企图邀功。不过,巴麦尊大为愤怒:一来中国无签字,二来他是想要舟山,三来赔偿太少,只有600万银元,四来港岛不可征税,得物无所用。他在信中大骂义律,所以3个月后,义律就被撤换,改用砵甸乍扩大战线,才有《南京条约》签订,令英国占领港岛有法理依据。
不论如何,1月24日,海军硫磺号在舰长卑路乍(Edward Belcher)指挥下驶向香港岛准备作战,而英国海军测量人员事先早已测定香港岛西北面有一片突出的高地,高约200呎的海角,有宜泉眼泉水可饮,沙滩平坦,可用作初期军旅扎营地方。另外,占领港岛北岸,可让英军控制尖沙咀以南海面 (即维多利亚港)。
1月25日早上8时15分,卑路乍率领一小队英军在港岛西北角登陆,随后工兵开辟从海滩到这片高地的道路,窥探地形并扎营于其中,为第二天正式占领香港举行升旗仪式作好准备。
这片高地就是今日位于水坑口街西荷李活道公园一带的大笪地。“水坑口”是根据当时的一个大水坑而命名的。
次日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东舰队支队总司令伯麦(J. J. G. Bremer)率领“高尔合”号(HMS Calliope)海军陆战队登陆港岛,登陆的地点就叫水坑口。在数百名军官与士兵陪同下,正式举行升旗仪式,英国海军陆战队在米字旗冉冉上升的当儿,唱着维多利亚女皇的赞歌,鸣枪庆祝,对面的英舰在海面亦施放礼炮,就这样英国人正式宣布将香港岛占领。
卑路乍将登陆的海角,因此名命为 「占领角或占领点」(Possession Point)。
后来,因华人对“占领街”这个街名反感,才根据街旁的大水坑将街名改为“水坑口街”,中国人称为「大笡地」(即是今日上环水坑口街)。
但路牌上的英文仍为Possession Street。他们水坑口现在已经从岸边消先,但水坑口街牌揭露了它的位置。
1852年,第三任香港总督文咸 诞生了香港第一个正式的填海工程。水坑口在此填海计划中,从岸边成为内陆地区,留有“波些臣街”。 在1980年代或以前的地图上,荷李活道公园被标为水坑口。
开埠之前有7450名华人
很多书说香港未开埠之前,只是一个小渔村,这是错的。因为义律占领港岛之后,曾做过人口普查,统计出港岛有7450名华人。
当时的四山公署归九龙城官府管辖鲤鱼门那一带有许多打花岗岩的采石工(打石人),客家人漂洋过海来打石。早期的天后庙都是花岗岩建造。
其中,赤柱港最为繁荣,合共有房屋及商店180间,常有300几艘船只在赤柱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