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说说用笔
首先,有个事情得澄清:书法叫用笔,不叫线条。书法的点画,线条无论如何也表达不了,况且古人也没有线条的说法。还有,用笔讲究中锋偏锋,线条怎么讲呢?咱们书写,有提按,有顿挫,有轻重缓急,那都是用笔,线条表达都不贴切。
还有件事,就是中锋和偏锋。记得有一次看书画频道,上面播出书法大赛面试打分。一个评委要求参赛者叙述对中锋偏锋的看法。那人回答:尽量用中锋,力求全部中锋,但是无法达到。评委听了,点头赞成,还进行了简单的复述,意思是用笔尽量用中锋,力求笔笔中锋,只是尽力而已。到这儿,咱不明白,全部中锋怎么就达不到呢?其实,想中锋行笔,也好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中字笔写小楷,大字笔写中楷,碗笔写大字,斗笔写碗口大的字,凡是写字,笔大一号,你想不用中锋还难着哩!
经典的书法,用笔都稳重,没有纤巧,更没有轻滑。卫夫人说用笔:多力丰筋者圣。多力,当然运笔要有力量。丰筋,行笔太快了不行。颜真卿有个说法叫“屋漏痕”。那屋漏痕,就是利用墨迹的浸润使点画丰满,以掩盖起始收尾之迹。当然,这必须掌握运笔的速度,不能快,快了掌握不了;需要稳,稳重了浸润痕迹才能得心应手。古人用笔,因为得心应手,把骨力和风韵推向极致。于是就有了二王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有了颜筋柳骨,有了苏蔡米黄,有了张即之,文征明等等等等。今天的不少大师级别的人物,下笔如飞,无论写什么都一挥而就。恕直言,那样的写法不是他们功夫深厚,恰恰是臂力弱,没有功夫,慢了稳不住,手要抖,笔不听使唤!
有句话:百炼钢成绕指柔。钢,经过千锤百炼,密度大了,韧性好了,应力当然大,那才叫有力。当然,那样的钢,有着柔韧的性格,可以任意驱遣,加工成型。还有,那样的钢,承受力最大,最有力量。书法用笔,也是这样。人们常说遒劲、苍劲,那样的笔画,仿佛钢筋铁骨,力道十足。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楷书,就是这样。那些用笔,柔韧有力,让人肃然。要写出来遒劲和苍劲,当然也需要千锤百炼之后的功夫,需要强大的臂力腕力。学习临帖的过程,也是千锤百炼的过程。打铁锻炼,锤要实在,力气要下够,任何投机取巧,偷懒都要不得。至于现在那些投机取巧大师们的用笔,他们缺乏的就是柔韧,缺的就是功夫,归根结底就是缺了千锤百炼,缺了臂力腕力,缺了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书法用笔,讲究提按顿挫。越是冲击力强大的楷书,其用笔顿挫越明显。当然,越是娟秀的书法,提按当然要含蓄些。在这儿,咱要说说对笔画起始和收尾的回锋。回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知道是谁发明,这方法非常糟糕。糟糕就糟糕在把提顿变通了,使本来的运笔、蓄势受到影响。书法用笔,前后照应连贯,气息通畅。倘若起始都回锋,那势必影响书写的连贯,影响气韵的畅通,影响书法的艺术冲击力。至于起始收尾之迹,颜真卿发明的“屋漏痕”效果非常好。那根本不是回锋,那是顿挫时候墨迹的浸润。回锋,还有个弊端,就是有描描画画的嫌疑,笔画无法淋漓尽致。
经典书法的用笔,无论是提按顿挫,仿佛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书法用笔是否自然,关系着艺术的成败。今天很多所谓的大师,言之凿凿超过古人,写出什么古人没有的东西,其实那些人跟古人比,用笔只有生硬,没有自然!有些国展的评委,自己写不来浑然天成的自然而然,却利用自己的权力,淘汰传统书法,把自己的刻意做作和生硬强加于人。那些人,根本就不懂书法用笔,就是十足的门外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