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荷塘月色》赏析三则
一 修 辞
《荷塘月色》最成功的是修辞。那些修辞太美妙了,不管比喻也罢,拟人也好,还是排比通感,读了让人精神一振。实话实说,《荷塘月色》去掉修辞,那文字的光彩就会折扣一半!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比喻,堪称绝佳。亭亭,那是描绘舞女身体修长的形容词,《红楼梦》里用过,原话是写林黛玉的: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至于“舞女的裙”,那不仅仅是展开,当然更有舞动时的隽美。读这一句比喻,人们很容易联想起亭亭玉立,翩翩起舞的少女,那风格仿佛林黛玉,又如赵飞燕,荷叶的美被描绘到了极致。“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句话,把淡淡的月色写活了,写精了,写成了经典。牛乳中洗过的叶子和花,当然带着灰白颜色,梦是幻觉,本来就朦朦胧胧,不清晰,作者,又给它笼上轻纱。那笼着轻纱的梦,朦胧到了最巧妙的境界。还要说,梦,只要是文字表达,一般说来是美梦,现在说梦想,当然是美好的幻想或理想,现在不是就说中国梦吗?作者用梦来形容淡淡月光下的荷叶荷花,那当然更美好。
《荷塘月色》的修辞不仅比喻美到了极致,那拟人绝对精彩,而且精彩似乎到了无法超越的地步。“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这句话,总让人想起古装戏里羞涩的少女常用袖子遮挡着大半个脸面。确实这样,那半开状态的荷花,何尝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态?何尝不羞羞答答,欲说还羞?“那树缝里漏出来的路灯光,“一眨一眨的,是瞌睡人的眼”,那灯光,透过不知多少层树,已经太弱了,太小了,已经非常疲惫,没有一点儿精神了!这跟一个人瞌睡的时候,眼皮打架何等相似。用眼睛形容灯光,那又是多么贴切。这句子,不仅仅是形似,而且都是精神层面上的比拟,用大师们的话说,叫出神入化。
通感的别致和新颖,让《荷塘月色》更是锦上添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清香,一缕一缕,飘飘渺渺,时断时续,这比喻贴切,通感贴切!歌声,有旋律,比普通的语言更动听,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更表达了荷香如梦似幻,更给荷塘添上美妙的一笔,让它更漂亮,更风致。当然,那个“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也跟那些比喻拟人通感一样,不仅仅是贴切,更展示着美好。
《荷塘月色》的修辞美,到了极致,那么它从哪里来?那些修辞,带着灵气,带着天才的禀赋,它绝对不是苦思冥想的结果, 靠学习模仿,根本就没有门儿。它应该来自灵感,是心灵通达时的豁然开朗。朱自清先生看了荷塘月色,内心带着淡淡的喜悦,带着美好的情感,提笔写作当然文思泉涌。那天才般的修辞语句,当然是这时候灵感的结晶。还有,这时候,也是灵感最多的时候,是成就经典的时候!
二 联 想
《荷塘月色》的文采一半是修辞,还有二成是联想。朱自清先生从荷塘联想到采莲,又引用了梁武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那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在采莲的季节,那些少男少女,驾轻舟,荡木浆,徘徊在碧波之上,穿行于荷花丛中,那是多么惬意!况且还有爱情穿插其间,他们心相印,情想通,那又有多么幸福和快乐!特别是《西洲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那时候的莲花,亭亭而立,在荷叶中间摇摇晃晃,人也是那么美丽!朱自清先生联想到这景色,从荷塘月色联想到采莲,又是多么自然。文字的联想都是优美的,偏偏这采莲更美,有漂亮的少男少女,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这美,让读者羡慕,让人感叹!
还要说的是我们对此时朱自清情感的理解。有景色的美,当然就有内心的美。朱自清先生此时的心情应该是满足的,是喜悦的,那脸上应该带着微笑。要不然,怎么会联想到采莲呢?散文,都是要抒情的,无论描绘怎样的景色,都要表达作者的情感。当然,描绘的景色越美,那情感就越美,越动人。且不论朱自清先生到底惦记江南是咋回事,就在此时,朱自清先生的情感就是前面荷塘月色的升华,是那淡淡喜悦的进一步发展,此时此刻,朱自清先生心情里的喜悦应该更多。
《荷塘月色》的联想,从月色到采莲,自然,美好,顺理成章,当然更是散文联想的经典。
三 用 词
词的运用,荷塘月色也到了顶峰。
且不说人们经常提到的“泻”和“画”以及那些叠字,就是司空见惯的动词形容词,很多都用得灵气,用得出神入化。“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 ”的浮,就把雾气的轻盈,淡薄一下子表现出来,又给荷塘添上一层朦胧美。至于很多人说是荷塘里水汽上升,那是用物理来解释语文,单单就形象来讲就说不通。“笼着轻纱的梦”,笼得太奇妙,太完美。把梦盖起来,那太直观,况且轻纱用盖,又不妥帖;若是用厚一些的布,那就无法看到梦里的情景;把梦完全裸露出来,又缺少了朦胧美,无法表现淡淡的月光。只有这个笼,用一层轻纱,才是恰到好处,而且境界顿出。 “有袅娜地开着的”,用“袅娜”形容荷花,当然带着柔美,更有着灵气,仿佛飘飘欲仙,姿态翩然。这应该是作者近距离观察的心得。至于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那个是,它比像,比仿佛更贴切,更准确,和句子里面的内容结合一起,更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创造出让人遐思的意境。若说《荷塘月色》的文采,这用词理所当然要占两三成。当然,《荷塘月色》里,精彩的用词还有不少,并非以上这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