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18日公布,香港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为3.4%,已是近三年最高指标。自从前几天某家族在观塘聚会打边炉,导致19人里有11人确诊后,全港所有打边炉店营业额在一夜之间直接暴跌70%-80%,某“黄店”打边炉店老板称“二月蚀几十万,最多捱两个月左右”。其他零售业、餐饮店也是生意惨淡,突如其来的疫情如同一场暴风雪,把无数中小企业卷回到凄冷的寒冬。
在如此形势下,那些个曾经深受黄丝们拥趸的“黄店”也不复往日“风采”,听说,有的已经黄了。 例如位于土瓜湾北帝街的“GangGang”小店,店主公开支持反修例运动,参加过“三罢运动”,后来因为黑小将经常在附近堵路、扔燃烧瓶,别说是顾客,普通路人都习惯绕开走,没多久店铺就宣布停业了。再如在旺角主打日类似这样已经倒闭和将要倒闭的“黄店”还有不少。当然,除了受疫情影响,“黄店”之所以开不下去,主要还是那帮乱港分子“太作了”。式铁板烧的“千房”,也因公开支持反修例运动,一度成为激进分子的“朝圣”地标、网红打卡店,生意很是火爆,后来随着客量逐渐减少,店铺开一天赔一天,只好对外宣称“装修中”,估摸着也快黄了。
具体是怎么个“作”法呢?今天有理哥就和大家简单聊聊。
首先从字面上讲,“黄店”这名字起的,就不太好。 中国人有个特点,信风水,比如遇到婚丧嫁娶、搬家、开店这类事,都讲究挑选良辰吉日。这种风俗在香港特区尤为明显,几乎家家都供着关公像,生意人更是衷于此道,像香港首富李嘉诚,就有御用的风水师。中国文字,经常是一字多意,就拿“黄”字来说,最常见有4种解释:一指颜色,二指姓氏,三特指色情,四指事情失败。
人们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办事,都想着能把事办成,所以比较忌讳跟“黄”沾边,怕坏了气运。 乱港分子可就厉害了,弄出个“黄色经济圈”不说,也不知道是“勇者无惧”还是考虑不周,居然把加入的店铺统统称为“黄店”,这就有点...
起什么名字不好,非要叫“黄店”,你说能不黄么? 其次呢,从政治经济上看,连我这种上学不怎么听讲的人都知道,虽然经济圈和政治圈在某些方面有所交集,但这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乱港分子倒好,脑门一拍,就强行将普通市民的商业利益与政治利益捆绑到一起,赤裸裸的搞“政治经济圈”,还沾沾自喜的以为开辟了什么“抗争新模式”,殊不知这些都是别人玩剩下的。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政治经济学,没有“政治经济圈”,强行将政治与经济做捆绑的,就一个例子,那就是1933年德国国内的纳粹为了迫害犹太民族,让民众只去日耳曼人的店铺,不去犹太人商铺,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纳粹冲锋队在一家犹太人商店门口,牌子上写着“德国人,把你们自己从犹太人恶劣的宣传中解放出来,只从德国人自己的商店里购买物品。” 要说这些乱港分子也真是够笨的,琢磨半天选出个臭名昭著、被历史否定过的方法,还想靠它“振兴香港”,简直是可笑。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经营模式,你说它能不黄么?最后让我们从顾客和店铺的角度看看,有些顾客本就对政治不感兴趣,单纯的消费行为被莫名扣上政治立场后,会让他们感觉不舒服。 这就好比你遇见个陌生人,只是看他一眼,对方就贴上来跟你东扯西扯,还“迷之自信”地认为你很喜欢他。碰到这种二货,相信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生意人开店,赚钱最重要。有些店铺打着“反修例、撑暴力”的旗号,刚开始能多挣点钱,但也架不住杂七杂八的一堆条件。例如交“政治献”金、聘用在“反修例运动”中被拘捕的暴徒当店员、给“黄丝”顾客打折等等,简直就是被黑社会收账,样样都要往外掏钱,如果这样搞下去店铺都能不黄,那才是见了鬼。 根据香港媒体报道,因为修例风波,自2019年8月起,我国内地游客到香港游玩的人数骤减40%~50%,由于内地游客占总游客数量的80%,直接导致香港2019年第三、四季度的旅游业、零售业、餐营业大幅受挫,失业率频频上升。2019年10月至12月,香港失业率为3.3%,到达2017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餐饮业失业率为6.2%,是近8年来最高水平。
香港九成以上行业都是服务业,失业率越高,需要服务的人就越少,服务行业裁员就越多,社会整体消费能力也会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为了挽住香港经济的颓势,李嘉诚基金会在2019年特意拿出10亿港元救急中小企业,可惜作用甚微。 可以说,修例风波给香港造成经济全面下滑的局势已定,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乱港分子异想天开,觉得“黄色经济圈”还能被抢救一下。例如乱港分子近日的文宣里,就有这么一张图,大意是劝大家不要去“优品360”之类的蓝店买口罩,要多光顾“黄店”。
呵呵,就现在香港的情况,能抢到卫生纸已经算不错了,还忽悠人保持“政治立场”,是何居心?
又例如,近日 Telegram群组“公海”发布众筹消息,拟筹款50万港元开发一款叫“食饱饱”的外卖APP,计划让登记在册的“黄店”加盟,想为“黄色经济圈”续命。 这就很好笑了,要知道现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特区政府还是四大财团,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靠一款订外卖的“APP”就能解决问题?既然是死路一条,他们为何还要在网上造势呢?
对了,就是众筹。一群打着“挽救香港旗号”,鼓吹自己愿意“为此献身”的人,到了掏钱的时候全往后面闪,这是想干嘛?别急,听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前几天,铁杆港独黄之锋号称从美国搞了10万个口罩(中国制造)到香港,通过网络“平价”卖给香港市民,一副正人君子、救港青年的模样,结果有人发现,付了好几盒的钱,为何只收到一盒口罩。大家好奇啊,是系统出故障了,还是有限购?已经多付过的钱,是补口罩,还是退款?询问之下,客服人员竟回复“重复付款,每人也只卖一盒,多付的钱就当捐款啦”。瞬间,网上就炸了。要知道,黄之锋可是不少曱甴心中的“偶像”,怎么会做这种事呢?一定有误会!可左等右等,钱就是退不回来,大家这才认清他借疫情赚黑心钱的真面目。有人发文讽刺称,“一盒卖9次,黄色经济圈商机无限!”如此的“黄色经济圈”,只能让人感叹“贵圈真黑”。
说了半天,有理哥希望香港的店铺老板们,都能睁开眼看清楚,别再听信某些人的忽悠,搞什么“黄店”了。店铺停业,受损失的永远不会是乱港分子,兴许他们还能鼓捣个新活动出来:“和你黄”——晒出自己曾在“黄店”消费的照片,虽然它们现已停业,但“黄圈救港”的初心永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