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敏:为什么华人最“吵”?
柏杨说:想要中国人静下来,只有使用暴力。因为华人没有克制美德,虽然“克己复礼”高唱了几千年。……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地假设:说话的分贝,是文明人和野蛮人的分水岭!文明人“轻声细语”,动物“既吼又嚎”!如果无法依靠教育推动这项“文明化”运动,是不是可以借重法律,动用立法,在国会通过一项“吵律”,用强制的力量使人安静下来。
一,中国人的“脏乱吵”举世无双
中国人的“脏乱吵”举世无双。大陆、香港、台湾,各国的唐人街,广告牌乱挂,垃圾乱飞,人乱走,车乱开,大陆还有各种标语横幅,歪歪扭扭,脏稀稀的象尿布一样挂着……中国人到外国旅游,留下很坏的印象。中国人在日本偷马桶盖,故意通宵地放日本旅馆的自来水,在埃及金字塔乱涂画……华人吵闹在国外已经成了公害。许多国家酒店做出了这样规定:早餐分时段,把中国人和欧洲人就餐时间隔开,或者安排到餐厅里面的位置。据瑞士一家报纸报道,瑞士将专门为中国人开通前往景区的火车,原因是“中国人太吵,太不讲规矩”,中国人除了在火车上大声喧哗,还随意往地上吐痰,厕所一片狼藉,为此,该报还配了两幅图:第一幅图脚踩在马桶上大便,第二幅图是坐在马桶上仿佛中国人来自外星,根本不知道地球上的如厕规矩。
泰国人绝对比中国人普遍懂礼仪,而且不吵,很多东南亚国家比中国安静的多,东欧也有很多发展中国家,但是都不吵。中国人是最吵闹的群体,韩国人不及中国人,屈居亚军。在机场,在餐厅,在超市,大声喧哗就是华人。2014年2月17日,在泰国普吉岛国际机场,两拨中国游客在即将起飞的飞机上发生争执,并上演“全武行”直至当地警方赶到,打斗才平息。2014年4月16日,从曼谷飞往北京的泰国航班上,三名中国乘客因言语起冲突,彼此操起用餐的刀叉打成一团,以至有人受伤流血。2014年12月11日,一架从泰国曼谷飞往南京的飞机在飞行途中,一名中国女乘客向空姐要开水泡面,只因空姐慢了一些,这名女乘客就怒不可遏,将泡好的速食面泼向泰国空姐,引起骚乱。三名中国男乘客出头为这名女乘客撑腰,厉声辱骂泰国空姐,大闹航班。这伙人大喊大叫,向空姐怒吼:“老子花不起钱啊?”时而恐吓:“我要把这飞机都炸掉!”这伙中国人胡搅蛮缠,忽而扬言要自杀,宣称自己有抑郁症。结果航班大乱,被迫返航曼谷,四名闹事的中国人遭泰国警方拘捕、调查、罚款。此外还有:2012年9月2日,从苏黎世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两名中国乘客因椅背调整问题爆发肢体冲突,迫使飞机返航。2012年9月7日,从塞班飞往上海的航班上,出现多名中国乘客群殴的场面。
当然,华人在国内更是我行我素。2012年7月2日,从昆明飞往沈阳的航班上,四名中国女乘客打群架,被赶下飞机。2013年8月27日,从三亚飞往沈阳,经停武汉的航班上,一名女子因使用机窗遮光板与一名男子大打出手。2013年11月4日,从西双版纳飞往昆明的航班上,飞机起飞前,四名中国女人与一对外藉夫妇斗殴,导致航班延误。
最出名的是,2018年10月,重庆女乘客与司机打斗,导致了公共汽车坠江,17人见了阎王。
柏杨在《我们要活得有尊严》中说:华人之“吵”,是世界上一大奇景,美国人把它凝聚为一则小幽默后,声名更是大噪。该则小幽默说:有人向警察局报案:有两个华人在走廊上吵得不可开交,扰乱邻居安宁。警察赶来查看,发现只不过是两个中国人在那里讲悄悄话。如果你从外太空突然降落到地球上的一家餐厅,发现客人喧哗震天,用不着算卦,准可以肯定它是一家中华料理。不但餐厅,即令是一项正式大会,主席在台上穷吼他的,台下听众,三人一群,五人一堆,分别交头接耳“讲悄悄话”,那可准是华人地盘,尽可放心在那里燃支炮竹后,扬长而去,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存在。不但会场吵、办公室吵、家庭吵,商店、地摊、戏台、电视机、卡拉OK、电话筒上、迎神庙会,连出殡、做法事也一律吵得声震屋瓦。“国会”当然热闹得如同菜市场,庄严的“国会议员”,提出质询时,状如巫蛊恐怖时代特务头子审问政治犯,口沫四飞,指手画脚……自从进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吵”的程度,随岁月而日升,并且发展出一种信心:“嗓门大才会赢!”
二,为什么华人最“吵”?
1.汉语本身就是很吵的语言,因为有声调系统,“阴阳上去”四声都能发出很大的声响。所以,听起来就很吵闹。
老子要求华人“复归于赤子”,赤子就是刚生下来的婴儿,眼睛都未睁开,其哭声却声振屋瓦;这样华人就习惯了高声吆喝。我隔壁的一对老年夫妻,七八十岁了,每天多次高声对骂,各种乱糟糟的声音把我折磨的坐卧不宁。为此,我写了小字报贴在他们的房门上,在路上也劝他们小点声,他们回答说是。可是一回到家,他们就回复到非理性状态,我行我素,相互破口大骂……
2.中国人在吵闹的环境里长大,习惯了高分贝的噪声,以“声震屋瓦,余音绕梁”的噪音为优美,你要低声说话,人家听不清呢,还会轻视你。
噪音不止影响人们的听力,还会对健康产生全方位影响,使人烦躁、压力上升、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相比中国,其他国家对噪音的管控严苛的多。在我国《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虽然夜晚限放值达到了世卫的健康标准,但白天限放值仍比世卫标准高出5分贝。中国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睡在噪音里。若是标准更高的欧洲耳朵来了中国,恐怕夜晚会辗转难眠,甚至在犯病边缘徘徊。根据2014至2015年的调查,我国有16%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2017年,德国助听技术公司(MimiHearingTechnologies)将全球20万人的听力测试结果与世卫组织等机构的噪声污染数据结合,制作了“全球听力指数”,广州不幸成为全球50个主要城市中噪声污染程度、居民耳朵健康程度综合最差的城市,居民平均听力损失比实际年龄老17.43岁。此外北京、上海也在榜单中排名倒数。
3.华人没有尊重他人的公德素质。华人喜欢热闹,害怕寂寞,因此,才有过年过节的时候鞭炮齐鸣、焰火四射的现象。连喝个酒也要把猜拳的喝令声弄得震耳欲聋,仿佛不这样,生活就没有意义似的。工厂的老师傅、老干部,喜欢安静不假,可是他们熟人一见,总要制造噪音,毫无兼顾他人的感受。公共场所为什么最脏最乱?习惯把自家收拾的一尘不染,却把脏水随便泼外,溅了人一身,连个对不起也不说,怎么能指望这种无公德素质的人遵重他人?他们溜狗的时候把公共场所当狗厕,开汽车的时候把公共场所当自家的车道、停车场,不管他人感受,喇叭摁的震天价响,有水塘也不减速开过,溅你一身没商量。那些放学的孩子们,按说应该懂文明吧,可是一上公交车,简直如鸭群下河,打闹喧哗震耳欲聋。
4.嘈杂的噪音是兽性的体现。杜威说,如果一个民族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缺乏分析与讲理的习惯,那么,一切的行为及权威只能靠大声来保证,而且需要大声才会有效果。也就是说你在这样的群体中生存,只能靠声音洪亮,并且气势汹汹来显示自己的力量。这种情况,显示的是人的原始野蛮的动物性,是人类智慧的程度远远不够文明才会有的结果。比如,非洲草原上,各种动物在争斗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嗓门提高,表现出极大的吼叫声,以便壮威,吓退对方。一个民族如果嗓门总是太大,而且嘈杂不安,也许有这种动物兽性的原始特征在里面。一个国家的文明是取决于其国民的文明程度的。一个国家的安静,也是取决于其国民的安宁程度的。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并不需要靠嘈杂的声音向外界虚张声势,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内心强大的人,外表是宁静、坦然而自信的。外在的嘈杂其实是内心浮躁的表现。没有内心和谐与宁静,就不可能会有外面世界的和谐与宁静。华人的嘈杂来自精神的空虚与内心的烦躁。我们害怕安静,就用喧哗来掩盖精神上的空虚和思维上的逻辑欠缺。
5.缺乏真诚信仰的民族必然嘈杂。中国人到日本,最大的感受就是:日本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国家。可以说:安静才会理性,安静才会想出好办法、好对策,安静才能蓄积力量,涵养智慧,变通改革,开出新路。但是,外表的安静一定是有内心的灵魂的安宁与之相配才会有的。内心里躁动不安,也肯定容易在外表上表现出来,而内心灵魂的安宁才是一个社会变成安静的根本原因。而灵魂的安宁是来自真诚的宗教信仰。无论是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还是佛教或者伊斯兰教,只要是真诚的信仰,无论你有多么劳累,无论你有多么高贵或者多么卑贱,多么富贵或者多么贫穷,只要你走进一个十分安宁的教堂或者佛教寺庙或者清真寺,你立即就会变得安宁、敬畏与超脱。你就容易以一种出世的心态来做入世的一切事情。而中国文化恰恰是一个缺乏真诚信仰的文化。
从孔老夫子开始,他就是一个无神论者,他敬畏的三样东西中,有一样是与宗教有一点关系的,这就是“天命”,其他的两项,一是大人,另一是圣人之言,说来都完全是世俗的东西。大人是掌握了世俗生杀大权的人,圣人是掌握了精神话语霸权的人。就是这个本应该有一点宗教色彩的“天命”,后来也被皇帝所剥夺了。这就是后来皇帝圣旨里开头所说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及我们口口声声所自豪的“天人合一”,皇帝就是天子,代表天意。一下又完全世俗化了。但皇帝的宝座又是怎样来的?刘邦及朱元璋是最杰出的代表。当然还有许多没有成气候的“潜皇帝”。让这些市井无赖来代表天意说话,岂能令人信服与安宁?可见,中国缺乏真诚的信仰决不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而是几千年来的文化导致的。
环境的脏乱差是心灵脏乱差的反映。缺乏真诚信仰的民族,不但容易把成功建立在与自己的同胞相比上,而且容易在这个过程中不择手段,心态也非常容易浮躁。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有一种毁灭人类的心态,就是自己得不到的,或者没有希望得到的,就宁愿毁灭它。比如,项羽之烧阿房宫,再比如慈禧太后,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她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四川的张献忠这个杀人魔王,在得知李自成进京荣登皇帝宝座,自己不再可能做皇帝之后,就在四川大开杀戒,把四川人杀得几乎灭种。这种毁灭人类的兽性价值观必然产生“力拔山兮声盖世”的噪音。
(本文参考了杜兰香教授的文章,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