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逻辑关敏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8182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刺刀扼杀俄宪会议

已有 1561 次阅读2020-2-15 10:41 |系统分类:艺术分享到微信

关敏:刺刀扼杀俄宪会议

1917年2月革命胜利,临时政府马上宣布筹备立宪会议,同时把一切重大的改革问题(例如土地问题,8小时工作制等)都留待立宪会议决定。6月27日临时政府宣布立宪会议定于9月30日召开。8月上旬临时政府决定将选举推迟至11月25日。

列宁多次说:“只有我们的党掌握了政权才能够保证立宪会议的召开。”夺取政权的第2天,在1917年11月8日召开的第二次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上,列宁重申了临时政府不愿召开立宪会议是它被推翻的理由之一,而且强调即将召开的立宪会议才是惟一有权决定国家问题的机关。他明确表示,即使布尔什维克在选举中失败,他们也将服从“人民群众”的选择。

人民委员会立即认可了上述立宪会议选举日期,选举于11-12月举行,在某些边远地区于1918年1月举行。对于这次选举,列宁是肯定的:“立宪会议是通过普遍、直接、平等和无记名投票,按比例代表制来选举的。这种选举制是最完善的选举制。”这说明列宁对立宪会议的选举制是肯定和满意的。 

列宁夺权成功后,就认为“立宪会议只有统战的意义”,而当前的使命则是“确保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立宪会议被秘密推迟到1918年1月18日召开,而选举日期不变。

立宪会议选举采取比例代表制,各党派的竞选政纲和候选人名单是“十月政变”前早已公布了的。

1917年11月25日的选举以普选、均等、直接、无记名等为原则;无论男女,年满20就有选举权;这是俄国历史上最自由的一次选举。25-27日,首都彼得格勒进行立宪会议选举,29号公布了最后选举结果。布尔什维克党得票42.4万张,6个席位;立宪民主党得票24.7万张,4个席位;社会革命党得票15.2万张,2个席位(包括左派社会革命党1个席位)。美联社记者问列宁对选举结果有何看法时,列宁说:“我认为这次选举是布尔什维克党取得巨大胜利的证明。”并认为立宪会议定会批准人民委员会的全部措施的。“决不会有多数人反对我们。”在答复哪些党将参加新的人民委员会时说:“我不太清楚。但我认为,除了布尔什维克党以外,只有左派社会革命党人。”这是首都这个工业比较发达地区的情况,后来加上其它农业地区,情况就不同了。

立宪会议选举共得4450万张票,布尔什维克党得1060万张,占23.82%,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共得2630万张,占59.10%。以下四类党派合起来计算结果是: 
  

    布尔什维克党     902万张, 占24.90% 
  社会革命党      2090万张,占57.71% 
  孟什维克党      170万张, 占4.69% 
  立宪民主党及其它 
  地主资产阶级政党   460万张, 占12.70% 
  合计         3622万张,占100% 

这些数字说明布尔什维克只得到近25%的选票。布尔什维克声称代表多数人统治,可在全俄立宪会议的707个席位中,布尔什维克得到175席,占24.7%,而社会革命党得到410席,孟什维克16席,立宪民主党17席,各民族政党86席,其余几个席位属于几个小组织。就是说,布尔什维克在他们自己主持的这次选举中只得到不足1/4的议席,即使加上与布尔什维克结盟的左派社会革命党,列宁方面也只占有30%的议席;而主要的政党社会革命党,即使不算它的左派,仅其主流派就占有370席,已明显过半。

1917年,在俄国的工人无产者只有300万人,占总人口不过2%,连贫农、城市半无产者算上,也不过10%左右。按照党员数量来看,二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不足2万人(一说2500人),1917年4月7大会议时发展到8万,8月初发展到24万。当时孟什维克党的党员是19.3万,而社会革命党的党员已达100万。而立宪会议的选举,社会革命党得到近58%的选票,超过布尔什维克132%。这多数人民的意愿岂能忽视。

由于总的投票使布尔什维克党成了少数党;自然其它党必然提出“全部政权归立宪会议”,即布尔什维克交出政权。列宁在1917年11月27日作了回答:“至于立宪会议,有一位报告人说,它的工作将以国内的民意为转移;但我要说:依靠民意吧,可是不能忘掉步枪。”这是“枪杆子出政权”的最早版本。

于是,列宁的人民委员会政府又在立宪会议预定开会日11月28日(公历12月11日)前,以到达的代表太少为由宣布推迟会期。当天一些立宪民主党人示威抗议这个决定,要求 “一切权力归立宪会议”,结果遭到严厉镇压。当天人民委员会通过《逮捕反革命内战首领》的法令,逮捕了一些人民自由党活动家,其中包括当选的立宪会议代表,立宪民主党事实上被取缔,其当选代表或被捕被杀,或逃亡。同时决定立宪会议延至俄历1918年1月5日开幕。

1917年12月11日,立宪民主党人和无政府主义者则被视为“人民的公敌”,强迫他们解散党组织,其党人之大部被逮捕和处决。列宁于12月20日成立“全俄肃反委员会”的红色恐怖组织——“契卡”,负责用暴力惩办反革命分子、奸细、怠工者和投机商人。根据列宁所确定的原则,“契卡”拥有凌驾于全党全国之上、监督党政军的大权。列宁说道:“假使在俄罗斯的一亿人口中有一千万不愿意服从苏维埃,那我们便将这一千万人的肉体加以毁灭。”他认为:“如果没有恐怖和暴力,无产阶级独裁便成为不可能。”12月30日契卡再次下令拘捕社会革命党右派。

俄历12月23日列宁宣布在彼得格勒实行戒严,忠于布尔什维克的部队被调入首都,打算“用武力更正票箱”。在排除了立宪民主党人的情况下,俄历1918年1月5日,立宪会议开幕。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组织的“保卫宪法会议联盟”决定在托德里宫前举行和平的游行庆祝。莫斯科和彼得格勒都有大批工人走上街头,“全俄铁总”宣布政治罢工。

但当游行者向托德里宫门前进时,立刻遭到布尔什维克的枪击,因为担任警戒的水兵奉令“绝不要吝惜子弹”,百余参加游行的男女被打死,游行被驱散了。

当列宁得知支持立宪会议的群众被镇压,他才允许立宪会议开幕。托德里宫的四周,站满了全副武装的水兵,他们对进宫开会的代表,不是叫嚣“这个人应该挨上一刀”,就是说“把子弹打进这个人的脑袋,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代表们没有因为武装的威胁和死亡的恐惧而退缩。许多代表意识到危险,但怀着坚定的信念,以赴难的精神前往开会。他们随身带着蜡烛和食品,以防布尔什维克断电和封锁会场。虽然会场外回响着机关枪声,会场内布满了粗野的士兵,多数代表不同意由列宁起草的、在《真理报》上刊登的、并要求立宪会议“批准”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代表们以绝对多数否决了布尔什维克提案和全部政纲。

列宁立即带着他的代表团扬长而去,这就是行动的信号。喝得醉熏熏的士兵们开始在会场内大叫大嚷,不断起哄打断代表的发言,更有人举枪向发言的代表瞄准。那些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们对兵痞不屑一顾,会议仍然按议程进行。留下的代表以宗教般的虔诚执着继续通宵达旦地开会,直到次日凌晨5时,通过了一项宣言,宣布国家政体为民主共和国。当议长切尔诺夫宣布就一项议案表决时,一个当兵的大摇大摆走上主席台,拍一下他的肩膀说:“喂,我奉命通知让所有的代表离开会场,士兵们已经累了!”当议长质问他从那里得到的命令,并说代表们已经疲劳,但仍然要通过一项人民期待已久的法律时;士兵们咆哮起来:“够了!够了!”随即更多的士兵蜂拥而入,在暴力和混乱中代表们被抓了起来,以后又让契卡把他们统统毙了。

当天,布尔什维克就宣布立宪会议是“人民的敌人”。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法令,解散了立宪会议。1月7日又宣布用他们所控制的苏维埃代表大会取代立宪会议,成为俄国的最高立法机构。列宁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俄国革命的全部历史,早已准备好了苏维埃与宪法会议的冲突……一切政权归苏维埃。谁要破坏,我们一定打断他的脊梁骨!”他的嚣声未止,当日,两名立宪民主党人哥罗什金和辛格诺夫就被列宁的水兵杀死于议院。托洛斯基说:“在我们单纯地、公开地、粗暴地去解散宪法会议之后,实际上就是给形式的民主制度以一个永远再不会复活的最后一击”。就这样,布党敲响了俄国民主的丧钟。

列宁取缔立宪会议没任何理由,之前布尔什维克为了参选做了大量的非常有效的宣传,还给士兵放假两个星期专门去宣传。但选举的结果不利,他就抛弃了宪政的外衣,用刺刀扼杀了宪政。

从赞成立宪会议到取缔立宪会议,是列宁跟第二国际的分手的主要原因之一。德国社会民主党人、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说:“列宁和托洛茨基曾经强烈的要求召开立宪会议”,而十月革命后的立宪会议选举又“是根据世界上最民主的选举”,“在完全自由的条件下进行的第一次人民投票”,布尔什维克却“毫无敬畏之念,干脆宣布投票结果毫无价值”,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是在对无产阶级专政。

请扫二维码予以点赞

刺刀扼杀俄宪会议_图1-1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