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敏:三民主义在台湾的式微
1.曾经作为台湾政治正确的三民主义
谈到中华民国的立国精神,许多台湾人都会想到三民主义或五权宪法。《中华民国宪法》第1条开宗明义说到:“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所以当国民革命军政府于1928年完成北伐、形式上统一全中国后,国民政府就将“三民主义”纳入各级学校的课程中,并规定每周授课时数为6小时。
1949年蒋介石政府迁台后,改为在高中、大专开设三民主义课程,在小学、初中阶段则是以历史、地理、公民等社会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1964年,台湾政府将大专院校原有的三民主义课程改为“国父思想”,希望能增加课程的广度与深度。所以一直到1987年解严之前,“国父思想”都是台湾教育部所规定的大学政治必修课,规定每周授课时数是4小时,对大学生来说也不算是太轻松的课。蒋介石、蒋经国还公开发表“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演说。不过到了蒋经国宣布解严,台湾政治环境趋于宽松,既然已经开放党禁、报禁与言论自由,作为“党国威权”统治时期产物之一的“国父思想”,也就成为被检讨批评的对象。
2,三民主义教育在台湾的式微。
当时反对党认为,解严后民主时代已经到来,主张党政分离、“党国分家”,作为三民主义的“党义”也不该等于“国义”,从本质上否定民国的立国根本与政权合法性来源。所以1990年在全台大学校长会议中,台教育部宣布将“国父思想”课程更名为“中华民国宪法与立国精神”,同样是4学分的必修课,并预计于1993年的新学年开始实施。然而此举在台司法院大法官会议释字第380号解释文中被宣布“违宪”,于是则该课程就从教育部规定的政治必修,转为了学校自定义的必修“通识课程”。
既然在高等教育阶段已经松绑,“废除三民主义”的作法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般展开。到了1994年,台湾考试院全院审查会决议,台湾公务人员考试(高考、普考)不再将《国父遗教》、《三民主义》列为考试科目,并于1995年起实施。同年9月24日,台教育部召开大学校院长会议,商讨大学升学考试(大学联考)也要废考三民主义。于是,就在为高中生减压减负、改变课程死记硬背等填鸭式教育的理由下,台湾政府宣布大学联考不再考三民主义,不过高中阶段还是要继续学。直到2005年,台湾的高中才正式取消三民主义课程,改由公民与社会等课程取代,至此,台湾的三民主义教育正式成为历史。
——----------
关敏:辛亥革命不是资产阶级革命
1)不存在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据《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所记,民国初年的资本总数只有2600多万两,不及两次鸦片战争赔款总和的70%,那清末的资本总数就更少了。跟晚清社会浩如烟海的封建经济相比,资本主义经济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近代资产阶级的力量微不足道,远未形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不可能登上政治舞台来领导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既然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都不存在,怎么能把辛亥革命称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革命呢?
一些学者们不顾这个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随意乱贴阶级标签,令人作呕!辛亥革命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是具有多重性结构的革命党人领导的。而资产阶级与革命党人是两个绝然不同的概念,其间是不能划等号的。
2)革命的核心力量是先进的知识分子。长期以来,大陆学界都是把革命党人的要员称为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把以他们为核心成立的组织称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或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实际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地主或官僚地主的子弟和身份──或为前清秀才如宋教仁、谭人凤、徐锡麟,或为前清举人如吴稚晖、董必武,或为前清进士如蔡元培,或为前清书香门第出身而拒绝参加科举考试的书生如邹容,或为前清世代书香门第出身的经学大师如章太炎,或为前清大家闺秀如秋瑾,至于黄兴则是家有良田二千亩的大地主。由此可见,革命党人的要员大多数都是先知先觉的地主家庭知识分子。
3)从革命理论到政策法令都是为全民服务的。中国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的誓言、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的理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哪一项不是为了全民?1925年孙中山留下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国民革命”这就是孙中山对其致力四十年的革命的性质的精确概括。孙中山从未说过他的革命乃资产阶级革命?
4)1924年广东商团反抗孙中山政府苛捐杂税,最后孙中山政府动用黄埔校军予以毁灭性的镇压。这就说明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并不代表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