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敏:推理的逻辑
推理是导出新知识的工具,是人类的重要的思维形态之一,没有推理就没有思维,也就没有人类的文明。没有推理,人的认识就不能由现象推进到本质,由经验上升到理论。推理也是证明的工具,任何一篇论文,没有推理,论文本身便不成立。
一,推理的概述
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 它包括前提和结论两部分。前提是已知的判断,是推理的根据和理由,它是推理过程的出发点。结论是根据前提引出的新判断,它在推理之前是未知的,在推理之后成为已知的。在表达推理时,我们常常用一条横线把前提和结论隔开。或者用“所以”、“可见”、“从而”等语词来表示推理的结论。
正确的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它要求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前提真, 二是推理形式正确。前提是推理的根据,结论是从前提推出来的。前提不真,结论就很可能是错的。如:所有的植物制品是利于健康的,香烟是植物制品;所以,香烟是利于健康的。此推理形式正确,但结论错,是因为大前提“所有的植物制品是利于健康的”,错了。有时候,前提是真的,但由于推理形式不正确(违背推理的逻辑规则),推出的结论也可能是错的。如:“公务员都要遵纪守法,我不是公务员;所以,我不要遵纪守法。”这个推理形式不正确,大项“要遵纪守法”的周延情况未保持一致,犯了周延扩大之错误。
推理的分类。1)根据前提的数量不同, 可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直接推理是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间接推理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2)根据推理方向的不同, 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主要是由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3) 根据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有蕴涵关系将推理形式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必然性推理的结论是确实可靠的。演绎推理、科学归纳、完全归纳推理都是必然性推理。或然性推理的结论不是完全可靠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一般都是或然性推理。
二,直接推理,就是只从一个前提直接推出结论的推理。如:所有的有神论者都不是唯物主义者。所以,所有的有神论者都是非唯物主义者。
直接推理有三个特点:前提只有一个;前提和结论之间有蕴涵关系,即前提包含结论,前提真,结论必真;从前提直接引出结论,不像间接推理那样还需要经过中介或其他条件才能进行推理。
直接推理大体有下面几种:判断变形推理、对当关系推理、负判断关系推理、附性法推理等。下面介绍判断变形推理和附性法推理。
1,判断变形推理,就是通过改变前提中直言判断的形式来进行的推理。
1) 换质法:是通过改变前提判断的质,推出一个与之等值的判断为结论的推理。例如:中国将来是一个可以快速发展的国家;所以,中国将来不是一个不可以快速发展的国家。又如:有些学生学习是刻苦的;所以,有些学生学习不是不刻苦的。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换质法的规则有两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把联项“是” 改成“不是”或者把“不是” 改成“是”。改变谓项,将前提判断的谓项改变成它的矛盾关系的概念,再作结论的谓项。
2)换位法是通过交换前提中直言判断主、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以新判断为结论的推理。如:知识分子是劳动者;所以,有些劳动者是知识分子。换位法的规则有两条:换主、谓项的位置而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质;换位过程中, 在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如:“有些人不是学生;所以,有些学生不是人。”这一推理形式和结论显然是荒谬的。因为前提中的主项“人”是不周延的, 在结论中却周延了。这就违背了周延状况不变的规则,犯了周延扩大的错误。
3)换质位法是交替地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的推理形式。如:金属是导电体。换质:金属不是非导电体。再换位:非导电体不是金属。
2、附性法推理,就是在前提的主、谓项上分别附以某个共同的成分得出另一个判断的推理。例如:“鸡是动物,所以,鸡肉是动物肉。”又如:鸡是动物,所以,雄性的鸡是雄性的动物。
附性法推理必须遵守这样两条规则:在结论中,主、谓项的关系必须与前提中的主、谓项的关系保持一致;在主、谓项附加某一成分之后不能推出荒谬的结论。例如错误的附性法推理:“蚊子是动物,所以,大蚊子是大动物。”这个错误在于,主谓项在前提中是属种关系,而结论中却变成了不相容的反对关系。
墨子说:“船,木也。入船,入木也。”这个附性法推理是诡辩。“船木也”的“木”指的是木头,而结论的“入船入木也” 的“木”指的是木制品。同一个“木”字,表达了两个不同涵义的概念;这样,前提与结论中的概念不一致,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三,三段论。三段论是以一个共同词项为中介,将两个直言判断的前提联系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例如:“所有金属是导电体,铜是金属;所以,铜是导电体。”这个例子就是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包含的概念叫词项,每个判断都有各自的主项和谓项,由于每一个词项都出现一次,所以,实际上前提和结论中只包括三个不同的概念(词项):大项、小项和中项。结论中的主项叫小项,用S表示;结论中的谓项叫大项,用P表示;在前提中出现两次而在结论中不出现的项为中项,用M表示。中项在大项和小项之间起媒介作用,从而使人们得出结论。包含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一般来说:大前提是普遍原理,小前提是具体情况,结论是普遍原理和具体事物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前提蕴含了结论,所以,结论具有必然性。因此,直言三段论又是必然性推理,若前提真或推理正确,结论必真。
三段论的公理是:一类对象的全部具有或不具有某属性,那么,该类对象中的部分也具有或不具有某属性。用逻辑形式可以表示为:SAP真,SIP真;SEP真,SOP真。这就是利用对当关系表中的差等关系来进行推理。例如:任何科学规律(中项)都是客观的,逻辑规律(小项)是科学规律;所以,逻辑规律是客观的(大项)。
三段论推理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他最大功劳是舍去了语句的内容,专门研究推理形式的正确与否,从而确立了推理规则。三段论的推理规则有:
1,必须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否则就是“四概念”(四名词)错误。例如:“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是勤劳勇敢的。”看起来,这是一个三段论推理。“我”是小项,“勤劳勇敢”是大项,“中国人”是中项!合乎三段论只能有三个项的要求!但是,大前提的“中国人”是集合概念,小前提的“中国人”是非集合概念,说者把二者等量齐观,偷换了概念。也就是说:“中国人”表示了两个概念;加上小项和大项两个概念,就出现了四个概念(名词)!违背了三段论只能三个概念的要求,犯了四名词错误。
又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在这个例子中,大前提中的“群众”是集合概念,它表示群众的集合体。小前提的“群众”是非集合概念,它只是表示群众中的一员,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群众的集合体才具有“真正的英雄”这种属性,群众的一员(非集合体)不一定具有“真正的英雄”这种属性。这个三段论犯了“四概念的错误”。
再如:“人类是在不断进步,我是人类,所以,我是在不断进步”。这个推理和前面的例子一样,把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等量齐观,第一个“人类”指人类总体,第二个“人类”指人类的一份子,概念不同;犯了“四概念的错误”。再如:“物质是永恒不灭的,恐龙是物质,所以,恐龙是永恒不灭的。”前一“物质”指物质总体,而后一“物质”指的是一个具体的物质形式。概念不同。这个三段论犯了“四概念的错误”。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中项周延的目的在于能够全部包容小项,否则小项可能处于中项之外,导致推理无效。如:“管理系的学生是在学习逻辑学,我是在学习逻辑学;所以,我是管理系的学生。”这里,中项“在学习逻辑学”未周延一次,犯了中项未周的逻辑错误。
如果中项在前提中一次也没周延,那就意味着在前提中大项与小项都分别只与中项的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这样,就不能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使大项与小项发生必然的确定联系,因而也就无法得出确定的结论。例如:“红卫兵是反孔的,你是反孔的,所以,你是红卫兵。”在这个三段论中,中项“反孔的”在两个前提中一次也没有周延,因而“你”和“红卫兵”究竟处于何种关系就无法确定,也就无法得出必然的结论,所以这个推理是错的,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凡北平人都说国语,凡国语小学六年级生都说国语;所以,凡国语小学六年级生都是北平人。凡活人是有生命的,杜鲁门是有生命的;所以,杜鲁门是活人。“拿破仑的爸爸是人,希特勒是人;所以,希特勒是拿破仑的爸爸”。关敏把殷海光所举的例子改写为推理的一般形式:所有的P(北京人或活人)是M(说国语或有生命的),所有的S(国语小学生或杜鲁门)是M(北京人或活人),所以,S(国语小学生或杜鲁门)是P(北京人或活人)。此推理错,犯了中项(M)未周的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如果在结论中周延,其断定范围可能超出原来的范围。比如:“特供是无毒的,转基因不是特供,所以,转基因不是无毒的!”这个推理的大项“无毒的”在大前提中是不周延的,而在结论中却周延了。这种错误逻辑上称为“大项不当扩大”(“大项误周”)的错误。又如:“我们是工人,我们是青年,所以,青年是工人。”此推理犯了“小项误周”的错误即“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殷海光在《逻辑新论》中写到:一切杨梅是酸,没有香瓜是杨梅;所以,没有香瓜是酸的。关敏把他的几个例子改写为:所有的M(杨梅)是P(酸的),S(香瓜或橘子)不是M(杨梅);所以,S(香瓜或橘子)不是P(酸的)。此推理错误!犯了大项(P)误周的错误。
4,前提之一为否定,结论必须否定。如:“所有恒星都是发光的,月球不会发光,所以,月球不是恒星”。又如:“所有的警犬不是年老的,一些经过高度训练的狗是年老的;所以,一些经过高度训练的狗是警犬。”此推理错。违反了前题中有一个否定,结论必否定的规则。
5,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如:“中学不是大学,这所学校不是大学,所以,这所学校”?又如:“所有西大的学生都不得SARS,他不是西大的学生;所以,他得SARS 。”此推理的“大项周延情况”未保持一致,而且违反了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结论的规则。
6,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如:有的同学不是运动员;有的运动员是影星;所以,?
7,前提中有特称判断,结论必须特称。例如:所有大学生都是青年;有的运动员是大学生;所有,有的运动员是青年。
三段论规则的“口诀”:中要周延概念三(“中”指中项,此句为规则2、规则1),大项小项不扩展(规则3),一特得特否得否(规则7、5),双否双特结论难(规则4、6)。
三段论的格与式:由于中项在前提中位置的不同而形成的三段论的各种形式称作三段论的格。 由于A、E、I、O四种命题在前提和结论中组合的不同而形成的三段论的各种形式称为三段论的式。例如,AAA是一种式,EAE也是一种式。三段论共有四种格,第一格:中项在大前提中做主项,在小前提中做谓项。第二格:中项都做谓项。第三格:中项都做主项。第四格:中项在大前提中做谓项,在小前提中做主项。每个格可以有4×4×4=64个式,再把它分配到4个格中,则有64×4=256个式。去掉无效式,三段论仅剩下24个有效式,在这其中又有5个弱式,再去掉弱式,三段论的有效式只有19个。
三段论的特殊规则。三段论的一般规则适用于三段论的各个格,用这些规则就足以把4个格的有效三段论和无效三段论区别开来。但各个格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就会派生出只适用于本格的特殊规则。由于这些特殊规则的指令更加具体,因此更容易被执行;并且,从一般规则推演出这些特殊规则,也是一项有益的逻辑训练。
第一格规则:1)小前提必须肯定。2)大前提必须全称。证明:第一格的中项是大前提的主项,是小前提的谓项。假设小前提不是肯定,而是否定的,因此结论必须否定,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因为大项必须在大前提中周延,因此大前提必须否定;加上原假设小前提否定,有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结论。因此,如果要得结论,小前提不能否定,必须肯定。既然已证明小前提必须肯定,于是中项在小前提中不周延,因此它必须在大前提中周延,因此大前提必须全称。
第二格规则:1)两个前提必须有一个否定。2)大前提必须全称。证明:因为,第二格的中项是大、小前提的谓项,而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并且只有否定命题的谓项周延,因此两个前提中必须有一个否定。已证明两个前提中有一个否定,因此结论必须否定,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因此大项必须在前提中周延,而大项是大前提的主项,只有全称命题的主项才周延,因此大前提必须全称。
第三格规则:1)小前提必须肯定。2)结论必须特称。证明:第三格的形式,中项是大、小前提的主项。假设小前提否定,则结论否定,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因此它必须在前提中周延,大项是大前提的谓项,因此大前提必须否定。而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结论,因此,小前提不能否定,必须肯定。既然已经证明小前提必须肯定,小项
在前提中就不周延,因此它在结论中就不能周延,而它是结论的主项,所以结论必须是特称的。
第四格规则:1)如果大前提肯定,则小前提必须全称。2)如果小前提肯定,则结论必须特称。3)如果有一个前提否定,则大前提必须全称。4)如果大前提特称,则两个前提都必须肯定。5)如果小前提特称,则大前提必须否定。证明:第四格的形式:中项是大前提的谓项,是小前提的主项;如果大前提肯定,则中项不周延,为了满足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小前提必须全称才行。如果小前提肯定,小项在前提中就是不周延的,为了在结论中保持小项的不周延状况,结论必须特称。如果有一个前提否定,则结论必然否定,大项在结论中周延了,为了保持大项在前提中周延,大前提必须全称才能保证作为主项的大项周延。如果大前提特称,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也必须不周延,这就意味着结论必须是肯定的,而结论的肯定,需要两个前提都必须肯定。如果小前提特称,小前提的主项即中项是不周延的,为了满足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大前提必须否定才能使大前提的谓项即中项周延起来。
三段论的简化和还原。三段论的省略式。在日常讲话和写作时,为了叙述简练,常常把三段论中的某一部分省略掉,构成三段论的省略式。大体有三种:省略大前提:我不是诗人,我不写诗。此推理省略了大前提“诗人写诗”。省略小前提:诗人才写诗呢,我不写。省略小前提“我不是诗人”。省略结论:诗人写诗;我不是诗人。省略结论“我不写诗”。
三段论的还原。“因为我是炎黄子孙,所以,我有一颗中国心。”先找到结论“我有一颗中中国心”;再确定大项“有一颗中国心”和大前提“炎黄子孙有一颗中国心”。 还原后是:炎黄子孙有一颗中国心,我是炎黄子孙,所以,我有一颗中国心。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不怕别人批评。”先从结论“我们不怕别人批评”确定大项“不怕别人批评”和大前提“为人民服务是不怕别人批评”。
还原后是:为人民服务是不怕别人批评,我们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我们是不怕别人批评。
四,关系推理,是以关系判断为前提和结论的推理。如: 老张和老王是同学。所以,老王和老张是同学。这个推理是依据“同学”关系的对称性进行的。运用关系推理应注意的事项:1)必须严格区分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半对称关系,才能保证推理方法正确,否则结论就不可靠。如:我爱你,所以,你也爱我。“爱”是半对称关系,我爱你,你可能爱我,也可能不爱我。上述推理混淆了对称关系和半对称关系的区别,所以结论是不可靠的。
2)必须严格区分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半传递关系,才能保证推理方法的正确,否则结论就不可靠。譬如“哥哥”是传递关系, “父亲” 是反传递关系, “同学”是半传递关系。譬如:“甲是乙的哥哥,乙是丙的哥哥。所以,甲是丙的哥哥。”推理成立。若变为:“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所以,甲是丙的父亲。”推理不成立。如果变为:“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所以,甲是丙的同学。”推理可能成立。
五,联言推理:就是前提或结论为联言判断的推理。联言推理可分为两种:分解式和组合式。
1)分解式是前提为联言判断,其逻辑形式是:P∧q,∴P(或q)。如:今天既刮风又下雨,所以,今天下了雨。
2)组合式是结论为联言判断,其逻辑形式是:P,q,∴P∧q。如:A班今天有电脑课,B班今天也有电脑课,所以,A班与B班今天都有电脑课。
六.选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是选言判断的推理。选言推理可分为两类: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1)相容的选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是相容的选言判断的选言推理。相容的选言推理的规则:第一,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第二,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其逻辑形式是:PVq,┐P(或┐q),∴q(或p)。
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选言推理。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规则:第一,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第二,肯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其逻辑形式有两个:
否定肯定式:要么p,要么q,非p(或非q),所以q(或P)。
肯定否定式 :要么p,要么q,p(或q),所以非q(或非p)。例如:中国的崛起,要么和平崛起,要么非和平崛起,中国要和平崛起;所以,中国不要非和平崛起。
七.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是假言判断并且根据假言判断前后件之间的关系而推出结论的推理。假言推理分为三类: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第一,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第二,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根据规则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肯定前件式:如果p,那么q。p,所以q。
否定后件式: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充分条件假言易位推理,如果p,那么q。所以,非q,则非p。换位又换质。)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第一,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第二,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根据规则一,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否定前件式: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
肯定后件式:只有p,才q。q,所以p。(必要条件假言易位推理:如果非p,则非q;所以,如果q,则p。换位又换质。)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第一,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第二,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根据规则,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四个正确的形式:
肯定前件式:p当且仅当q,p,所以q。否定前件式:p当且仅当q,非p,所以非q。肯定后件式:p当且仅当q,q,所以p。否定后件式:p当且仅当q,非q,所以非p。
4)假言联锁推理:前提和结论都是假言判断的推理。第一个假言前提的后件是第二个假言前提的前件,依次类推,其前提之间的关系如同要般一环扣一环,故取名假言联锁推理。根据前提属种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和必要条件假言联锁推理两种。
A.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肯定式: 如果p,则q;如果q,则r;所以,如果p,则r。否定式: 如果p,则q;如果q,则r;所以,如果非r,则非p。
B.必要条件假言联锁推理。肯定式: 只有p,才q;只有q,才r;所以,如果r,则p。否定式: 只有p,才q;只有q,才r;所以,如果非p,则非r。
八,二难推理:就是假言选言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判断作前提而构成的推理。这是人们在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推理形式。通过这种推论,辩论者的一方,提出一个具有两种可能的大前提,对方不论是肯定或否定的其中的哪一种可能,结果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所以,称它为“二难推理”,有四种形式:简单构成式:如果p,那么q;如果r,那么q。或p或r,所以q。例如:组织要提拔逻辑教授,他说“我不能胜任这职务”。代表问:“为什么”。他答:“如果我说的是真话,那就不应提拔我(明明不能胜任,干吗还要提拔);如果我说的是假话,那就更不应提拔我(一个说假话的人,怎能提拔?)。总之,无论我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都不能提拔我。”
简单破坏式:如果p,那么q;如果p,那么r。非q或非r,所以非p。例如:如果你是一个好作家,则你的作品思想性一定强;如果你是一个好作家,则你的作品艺术性一定高;你的作品或思想性不强,或艺术性不高;所以,你不是一个好作家。
复杂构成式:如果p,那么q;如果r,那么s。p或r,所以q或s。例如:如果一个人主动地传谣,那么,他就是别有用心;如果一个人不自觉地传谣,那么他就是愚昧无知;某人或者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散布谣言;所以,某人或者别有用心,或者愚昧无知。
复杂破坏式:如果p,那么q;如果r,那么s。非q或非s,所以非p或非r。例如:如果一个人的觉悟高,他就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如果一个人的态度好,他就能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某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或者不能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某人的觉悟不高或者态度不好。
二难推理的规则:1)前提中的假言判断,其前件须是后件的充分条件;2)前件中的选言判断,其选言支应是穷尽的;3)推理过程要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的规则。
破斥二难推理的方法:1)揭露前提虚假;2)揭露违反推理规则;3)“以二难破二难”,即构造一个与对方的二难推理相反的二难推理,从而使对方的二难推理不能成立。
归谬式推理也是一种与二难推理相似的推理。其形式是:如果从一个判断可以引出逻辑矛盾,那么就可以否定这个判断。它常被应用于反驳。其公式是:如果p,则q;如果p,则非q;所以,非p。例如:对“一切判断都是假的”的批驳:如果“一切判断都是假的”这一判断是真的(p),则“一切判断是假的”(q)。如果“一切判断都是假的”这一判断是真的(p),则并非“一切判断是假的”(即有的判断不是假的)(非q)。所以,“一切判断都是假的”不是真的(非p)。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使晏子难堪,命人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礼宾官要带晏子由此洞进城。晏子不进,并大声说:我是来到狗国了吗?不然,怎么会从狗门进城呢?楚人自讨没趣,只好领晏子由城门而入。晏子走进楚宫,楚王问:“齐国难道就派不出比你强的人来吗?”晏子答:“齐国人才济济,怎么派不出呢?不过,我们齐国派人出使他国是有规矩的,有才能的人派去见有才能的国君,无能的家伙去见无能的国君。我晏子是齐国最无能的人,所以,被派来见您。”楚王无言以对。
晏子运用引申归谬的逻辑方法。如果我是最无能的使臣,那么,你楚王就是最无能的国君。楚王当然尴尬无比。如果你让我从狗门而入,那么我就是到了狗国。楚人当然不会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因此,不能走狗门而入。类似的:明朝的嘉靖皇帝起初是藩王,他进京做皇帝的时候,在北京城外逗留好久,为从“正门”与“侧门”进入北京城内,争论不休,最后皇太后同意他从正门进京城。
九,归纳推理,就是以某类思维对象中个别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属性为前提,推出该类全部对象也具有或不具有某属性为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的前提不蕴涵结论,是或然性推理。其分类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包括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概率归纳推理)。探求因果联系的五法是: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十,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思维对象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方面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逻辑形式,A对象具有属性a、b、c、d,B对象具有属性a、b、c;所以,B对象也可能具有d属性。类比推理的结论可真可假,是或然性推理。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们的已知相同属性与推出的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其相关程度越高,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大。相反,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小。人们通常把违背常识、结论明显为假的类比称为“类比不当”“荒唐类比”。类比推理有两个原则:第一,是所依据的对象间的相同属性应是本质的,而且与推出属性之间要有必然联系。第二,所依据的对象间的相同属性要尽量多。
中国人最熟悉的类比推理都在《道德经》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不当类比。因为:“天地”的行为是客观的,“圣人”的行为是主观的,它们不属于同类,不能等量齐观拿来进行类比。所以老子“以百姓为刍狗”的结论是完全错误的。又如:小明离婚后,妻子要求和他复合,他却说:“覆水无法收回,因此我和妻子无法复合”。这是类比不当:水去不回是自然现象,人去回否是意愿问题;二者岂能相提并论?!
作家刘绍棠说:“漂亮的小姐啊,你不在长疮时去拍照片,这说明你对自己是看本质的,你知道长疮时不漂亮是暂时的,它不是你的最真实的面目,所以你不想在长疮的时候照相,更不会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D的某些缺点是需要批评的。但有些事情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是涉及到许多方面问题的,应由D内采取措施去改正。可你非要把它揭露出来,这岂不是要D把长疮的照片贴在D的工作证上吗?为什么你对自己是那样的公正,而对别的事物就不公正了呢?”
刘类比不当,把个人隐私与掌权集团的错误混为一谈!个人隐私属于个人尊严范畴,与他人利益无关,他人不得打探和泄露!掌权集团的错误会危害每个人的利益,人人都有权讨论,权力必须在公众的监督下公开透明地运行。按照刘的价值观:权力无需公众监督,只要暗箱操作就行,那么,最近美国总统川普公布自己的电话记录,不合符“暗箱操作原则”就是不公正吗?刘的遮丑论不过是“父子相隐”的现代版!孔子编《春秋》的原则就是避讳,即“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避讳就是隐瞒丑事,说谎。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出版的《实用演讲与口才》,记载了刘作家这个故事。该书接着说:“女生信服地点点头,全场响起了一阵热烈掌声!”刘作家“类比不当”演说竟然被名校的大学生欣然接受,还被《实用演讲与口才》推广,这是教人诡辩、反逻辑啊,真是荒诞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