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跟我哥跑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8095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乔木 | 美国疫情日记(32):留学生、芒果姐

已有 645 次阅读2020-8-11 21:11 |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教育成功的三个条件。

美国疫情紧急,除了逝者的身后事、患者的医药费,还有其他活着的怎么办?

这几天美国媒体和社会热议的话题:饥饿

有一个问题,在不同国家讨论过:关于粮食问题短缺,你的看法是什么?

非洲学生说:粮食是什么?中国学生说:我的看法是什么?美国学生说:短缺是什么?

很早就走出农业时代,进入工业化、高科技的美国,早就不知道短缺、饥饿是什么,可现在面对疫情,至少五分之一的孩子吃不饱。

先是5月6日,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发表报告:根据4月份的调查,12岁及以下的孩子中,17.4%的吃不饱。

《纽约时报》也跟进报道,称美国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没有足够的吃的。

(纽约时报配图说明:佛罗里达Boynton Beach市免费发放的食品库)

《纽约》杂志的报道称:挨饿的儿童在上升。

议长佩洛西的电视讲话中,也承认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在忍饥挨饿,国会和政府要设法解决这个问题。

前天我所在县的公立教育局,也给每个学生家长发来邮件,称每个之前享受学生早午餐减免的家庭,将会额外收到联邦政府的食品补贴,以应对目前的健康紧急状况。

美国有不少针对低收入家庭孩子的食品补贴计划,如SNAP、EBT等,当然不是自动获得,而是需要根据条件申请、批准。

此次通知说,如果享受了这些计划的家庭,新的补助两周后会自动进入他们的卡里。如果没有享受,申请后,4到6周发放。

我在今天公号另外发的一个7分钟视频里,介绍了美国疫情下,建筑工人仍在劳作;小孩嬉戏,失业的大人咆哮;无助的网约车司机,即使有人权保护仍然无奈;家中没有地位的乔木,溜到后院干什么?

这个题为“美国人平静但不易的疫情生活:劳作、失业、在家”的7分钟视频,之前在微博@乔木DC  发布后,有网友评论:虽然是乡下,但蓝天白云、房子绿化都挺好,这哪像有危机?看看中国农村的破败,那才叫惨。

发展阶段不同,对危机的理解和体验也不同。中国人财政紧张,可以不买车,少用少加油,甚至卖车。可在美国,大城市之外,车是必需,没有车寸步难行,危机来临,真有人没钱加油。

就像中国人不用洗衣机,也能对付,一般家庭不买单独的烘干机(不是甩干机)。可在美国,没有洗衣机,不知道怎么洗衣物,没有盆,更没有搓衣板;没有烘干机,美国人不会晾,也没有晾衣绳、晾衣架。

美国有许多穷人是不争的事实,要不为啥常年有机构在发免费食物?不少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就靠平时申请的学校免费餐维持营养。所以疫情期间,学校关闭,发餐不停。很多家庭没有存款,政府印钞票也得救济。

但救济只管一时、一月,疫情持续,以后怎整?

继续说教育。 之前谈教育的两篇日记(点击查看点击查看)发布后,公号后台、微信微博收到不少留言。

其中有留学的后悔:

有“泣血的痛悔”:

有调整面对:

这些是个案,但确实有一些,当然也有不少成功、满意的例子。

教育就像投资或做生意,做生意有赔有赚,多数还是赔了,要不都去做生意了。教育倒谈不上一定赔,但耽误了时间,效果不好,也是有的。

要想留学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我有一对朋友夫妻,也是陕西榆林同乡,在京打拼多年。两个女儿没有北京户口,不能就地参加高考,只能高中上国际学校,毕业后选择赴美留学。

老大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毕业,又上了藤校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现已回北京一大金融公司上班。

前几天父母说,二姑娘也将从我在州的一大学毕业,就是我热读日记《生命》(点击查看)里提到的著名的弗吉尼亚大学(UVA)。她已申请到哥伦比亚、乔治梅隆、芝加哥三所名校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问我选择建议。

我为这对夫妇高兴。他们和我同龄,很了不起,80年代中期初中毕业考上小中专,跳出农村。四年后同分配到老家的服装厂,后来到京城推销服装,再后来转做文化传播,小有积累。

女儿是否遗传了他们的聪明、努力不是最重要,但最重要的有三条:

(一)有钱。美国好大学对美国人都很昂贵,对外国人除了学费高,还有一个I-20留学申请表的处理费(大中小学都有)。总的费用会比美国公民和绿卡多出两万美元左右。

(二)孩子努力。不只是在美国后努力,那已经来不及了,而是从中学就养成了学习习惯,知道父母的不易。毕竟不是像王思聪,反正是要回去接班的;或者像薄瓜瓜,反正也不想回去接班了。不能拼爹,又不想坑爹(Candy,点击查看),只有自己努力。

(三)家长监管。我的那对朋友夫妻,即使创业艰难、生意繁忙,也须臾没有放松对女儿的监管、沟通,无论是国内,还是留学期间。那种以为把孩子放出去,只给钱,天高任鸟飞的家长,最后要么孩子飞得不见踪影,要么吧唧摔地上,还得去接回来,又不能吭声。

美国精英家庭,对孩子的要求,我举一个栗子。

2012年,我作为主任,请当时在北外国际新闻传播系的外教Jill全家做客。Jill全家我在日记(点击查看)里有介绍,她当时是美国政府派出的富布莱特新闻学教授,带着两个儿子在京上学,有补助。丈夫是美国保险公司的精算师,来京休假探亲。夫妇都是犹太人。

大人们在我家聊天,天热我准备了些可乐,6岁女儿随便喝,她家两个儿子7-10岁,也想喝,被她坚决制止。孩子们几次想喝,几次不许,弄得我很尴尬。她说可乐对健康、牙齿都不好,一个人连自己的嘴都管不住,还指望干什么事呢?

2018年,他大儿子被哈佛大学录取,各门功课全A,全美中学生四人赛艇冠军,代表美国参加国际比赛。小儿子也是学霸,我到他家做客,父母专门让我和孩子练练中文。

美国的公民年龄是18岁,那只是法律上的标准。生活中、社会上,真正执行的是21岁

所以中国父母不要以为18、9岁,孩子上了大学,就只管出钱,不用操心费力了。还得管几年,结婚后最好别管,特别是丈母娘。

写作劳心费力,是个非常复杂的脑力劳动。很少有人会对数理化说三道四,但是个人都能对我的文章指手划脚,因为写作的门槛太低。有些人天天指导我怎么写作,他们可能除了学校作文,以后再没有写过文章。就像除了南极,我走遍了世界,有些人连国门都没出,天天教育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中美的教育模式,具体到个人,很难说哪一种更好,而是哪一种更适合你的孩子、你的家庭。正如我的一个会员朋友所说:

Ta是在我的一个会员群里说这话的。其他会员也有评价:

李恩富,留学生,不如哈佛的中国女孩有名;海归,不如公知陈丹青、艾未未有名。我也是在美国看到这本书,才了解他更多。

《我的中国童年》

李恩富(Yan Phou Lee),1860年生于广东中山。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平均年龄12岁,从小学读起。李恩富是第二批,后来以就读中学总分第一,被耶鲁大学录取。

读了刚一年,到了1881年,这些原定留学15年的学生,只有不到10年,就被全部撤回。

原因有二:

一是力主留学的李鸿章,希望他们能进入军校,但美国政府当时只允许日本人就读军校,拒绝中国学生。

二是久居美国,留美幼童西洋风气,甚至信教和剪辫,令清朝官员不满,上奏要求撤回。

这批最早的海归留学生,涌现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等许多著名的工程师、外交家、教育家。也有郁郁不得志,甚至作为低阶翻译,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死沙场的。

而李恩富的故事,归而复去,最为曲折。

他回来后蓄起辫子,在海军服役三年,上级呵斥,下级不屑。1884年在传教士的帮助下,重返耶鲁大学就读,当年获作文比赛一等奖,在演讲、辩论比赛中表现出色。1887年,耶鲁大学毕业,在波士顿出版《我的中国童年》,是华裔第一次在美国出书。

随后他与白人女子结婚,被报纸形容为“让人震惊但兴奋之事”。因为此时,美国排华法案已经通过了5年。李恩富在报馆找到工作,由于教育、婚姻、工作以及优雅的英语,已被美国主流社会接纳,但情怀害死人,他老是为受迫害的华人撰文、发声。

他最有名的一篇文章是“中国人必须留下”(The Chinese Must Stay),里面写道:

靠着对其他民族的欺压而膨胀,这就是美国所谓的自由吗?靠着建立在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压迫掠夺之上的自由吗?这个共和国如今和它当初的理想背道而驰了多远,只需看看它通过的排华法案即可。

法理兼具,掷地有声,传诵一时,于事无补。

他后来决计前往西部,欲办报、组建工会,因为那里有更多的华工、华人。最终导致婚姻破裂,留给前妻一儿一女。而西部之行也以失败告终,随后浪迹美国多地,换了不少报馆。

1891年,在田纳西州又与一白人女子结婚,婚后添二子。家庭、工作起起伏伏,1927年60多岁再次失业后,孤独回到中国,辗转上海、广州、香港,靠写作、翻译谋生。

李恩富最后一次和美国朋友通信联系,是在1938年3月29日。他写道: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战争,一场惨无人道,野蛮的战争。日本人的飞机每日在城市上空盘旋轰炸。生命随时都可能终结。

在他去世5年之后,1943年,持续了61年的美国排华法案终止。

一个人,纵有才华,如果祖国积贫积弱,时代又动荡混乱,教育、事业、抱负,从何谈起?

现在的中国、所处的时代,无论在哪受教育,总有用武之地。

Linda Tang, 推特上一个有意思的人,这是她的自我介绍:

她找了个美国丈夫,又在上学,有一搭没一搭的,倒是在推特上很活跃。她的帖子两类内容:一是赞叹美国的伟大,自己婚姻的幸福,上学的优越满足;二是对中国人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政治上的极端、文化上的雷语,仅举一例:

希望她满足就好。

她最知名的是被称为“芒果姐”,因为发了这样一个帖子:

结果有1800个评论、209个转发,推特三哥温云超好像也没这么火(点击查看)。考虑到华人在推特上的人数和影响,相当于川普的量级了,当然只是这一帖。

网友怎么评论的呢?

Lancelot:山姆店买当然贵,菜市场很便宜,大概8元1斤。你不能拿最贵的,比美国最便宜的,没有意义。水果这几年是涨价不少,但是确实没那么贵。反共要理性。

兔兔:你要是说淘宝那种动辄几十块一斤的进口水果,国内普通人确实买着困难。芒果,海南都是白菜价,其他地方也不贵。我在厦门芒果都快吃吐了,大街上各种卖芒果的,现卖现切,一斤6元,比红富士苹果还便宜。

有位网友直接上图,说进口芒果也不贵:

有网友总结:

Tommy Goodguy:海外华人定律,哪年离开中国,对中国的理解就活在哪一年里。

芒果姐出名后,也开始“听朋友说”。结果连被推特封了许多号,转世到47世的荷兰李剑芒先生,也忍不住怼她:

而怼我的人就更多了。

比如这位,把我和李剑芒等人放在一起骂:

引用名人和动物骂:

骂得我无地自容。突然有一天发现,他怎么也在微信讨打赏,还打广告、动粗口:

骂了人,估计也不开心,我就帮他安利一下:

他对我羡慕嫉妒恨,攻击不止,其实他不就是他所说的割韭菜嘛?看他的文章就是启蒙、觉醒、有良知,看我的文章就是愚昧、奴隶、小粉红?

我至少两点和他不同:1 文字干净,不骂人,不戾气。2 只卖文,不卖货。

一些公知嘴里都是主义,私下都是生意。看看张耀杰研究员卖酒(点击查看)、赵士林教授骂人的例子,提醒:

借民主卖私货的都是骗子,用自由骂脏话的都是流氓。

一切市场检验,读者自愿。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