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宇解老】——第十四章
老子学说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人类文明的顶锋。
(2014年4月14)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正误】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帛书甲乙本)是“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我以为应该是执古之道。理由是,“道"早在老子那个时代的古代就已经被人们发现、认识和运用。老子还有一句话:“古之善为道者”,老子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他所说的古代应该距今也得有四五千年。我想,谁也不会认为在老子的那个年代,是天下有道,那么何来执今之道呢?就连老子也不认为他生活的年代有道,否则他不会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也不会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执今之道”,现今天下有道吗?
【慧宇解评】
这一章是对“道”的具体描述。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 ,对于人来说,道是一个神秘的东西。它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
“此三者不可致诘”,“道”的这三种特质就是用现代科学也说不清楚。
“故混而为一”,对于“道”我们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一个影子,也就笼统的称之为“一”。
“其上不徼”,这个影子从宏观上大到看不到边际,
“其下不昧”,在微观世界的细微之处也能找到它存在的痕迹。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我们寻找线索,搜寻证据也无法说出它到底是什么,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相”,只能说它是无相无形。
“是谓恍惚”,恍惚是修炼中的一种状态,是见“道”的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恍惚之中似有似无,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无奈只能说道像神龙一样既不见首也不见尾。古人见道,我不知道是怎么得来的。可能是史前文明,也可能是地外文明。反正道不可能只眷顾现在地球上的人类,相反,现在地球人与道还相去甚远。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我们要是能够把握住古人留下的对道的认识,来规范我们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对整个社会的看法和行为。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让我们返回到自己内心的深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去感悟和发现道之形与道之用,去体会“古之善为道者”他们的意境。生命不是从无演变进化出来的,而是道的外化。地球的生命,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绝不是宇宙中唯一的一朵生命之花。精神的发生与发展是源于“道”。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向道的回归。所以老子说“天下之物生于有”,这个“有”指的就是“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就能了知“道”外化出天地万物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道纪”。这个人类文明发展的每一个进程都可以说就是“道纪”,道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