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慧宇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708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慧宇解老】 ——第五章、第六章

已有 453 次阅读2019-6-19 03:31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慧宇解老】 ——第五章、第六章
老子学说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人类文明的顶峰
    (2014年3月7日)

【原文】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我认为第五章和第六章可以和为一章,其中的内容是连贯的,而且是密不可分的。我把它们合在一起解释。

【正误】
    很多版本都是“多言数穷”。河上公这样解读:“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开舌举,必有祸患”。多言是误抄,所以解读出来的意思很狭隘——要少说话。只有帛书甲乙本是“多闻数穷”,多闻——学识广博。这就和后面的意思联系起来了。数——方法,办法,具体的应用。穷——穷尽。这是一个倒装句,穷数,穷尽一切方法。

【慧宇解评】
    第五章是《道德经》的核心章节之一,非常深刻、非常精辟。也是争议最多的章节。要把这一章说清楚不容易,因为其中包含的东西太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些反对老子的人这样说:“分明是让帝王把百姓当做刍狗看待,表现了老子反仁义、反人类的邪恶思想”。先不说老子有没有这样的意思,其实根本不用老子去教,从古至今,哪一个帝王,哪一个独裁者不是把百姓当作刍狗?
    客观的讲,老子的这段话其实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人们在感情上接受不了。相对于天地,人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对于地球来说,人类只是附着在地球上的一群寄生虫。就目前的情况看,他们对地球环境的破坏远比美化来的大。天地是无情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圣人悟道、证道以后已经进入无为无不为的超出世俗的境界,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人我皆空,百姓当然也就空了。对于圣人来讲,“以百姓为刍狗”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圣人之心,包容天下。不管是圣人还是佛,心里都非常清楚,他们来自于众生,也离不开众生,普度众生其实也是度自己。圣人也只是一个相对的存在,若是地球上没有了人类,那他在天地之间也就是一粒尘埃,他的存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言归正传,这一段主要讲的并不是要说明天地和圣人的无情,而是从天地的角度和圣人的境界来告诉人们在修炼的时候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和感觉,是修炼的心法,从这个角度去看,整段就会很通顺了。
    修炼,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老子在用社会现象来比喻人的心理活动。正确的心态是把自己身体以及各个器官乃至细胞当成草扎的狗,佛家称之为臭皮囊。如果用《心经》来形容刍狗就好理解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五蕴色受想行识空了,眼耳鼻舌身没了。这个境界,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老子说刍狗,是考虑到大家的理解力,给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把自己的感觉看轻了,把自己的身体看空了。
    其实,人们修炼最大的障碍是自己的意识,他们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情感和欲望以及在这三者上面的感觉。看起来好像是意识在指导着修炼,其实是意识在破坏着修炼的效果。意识“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要想修炼,意识必须认识到自己这个致命的不足,把一切都看轻了,把自己也看轻了,这是修炼的先决条件。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在天地之间,仿佛变成了一个风箱。风箱的作用是鼓风,向某一个地方送空气,大概也就是老子说的“冲气”。但这种气不是空气,而是真气,是一种高能量的活性物质。“冲气”,冲可以理解为充,又不同于充。而修炼的过程,就是一个把身体里的真气空掉的过程。所谓空掉就是把多出来的真气转换成另一种形态。老子把这个叫“归根”。空掉以后再补充真气,然后再空掉。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人在世俗生活中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妄念与恶习。想要把真气空掉,真正的静下来非常的不容易。行住坐卧,起心动念真气都会出来。那应该怎么办?老子说了:“多闻数穷,不如守中”。多闻,掌握天下各种学识。数穷,按照现在的习惯应该叫穷数,数,就是术数,就是穷尽天下各种方法。“不如守中”,就是说“守中”是让真气归根,是通向无为法的最好的或者说唯一的方法
    说到守中,又是一个大问题。什么是中?答案层出不穷。佛家的中道、儒家的中庸,各有千秋,但都不是老子的“中”。那么老子的“中”到底是什么呢?列位看官听仔细了,看老朽说的是不是有道理。
    大家都知道十字坐标,坐标的纵向轴线为Y轴,横向轴线为X轴。在老子这里,纵轴为空间,横轴为时间,两轴交汇处为中点,即是守中的那个“中”。那么守这一点的意义何在?
    从横轴来说,中点的左边是过去,中点的右边是未来,这个中点就是现在。守住现在,把过去发生的事统统忘掉,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不去考虑,一切的烦恼和焦虑都没有了,心里面一片清净。这要你真的守住。这和海外佛学的“活在当下”差不多。
    从纵轴来说,中点的下边是虚无,中点的上边是无限,这个中点就是有限。人从生出来那一刻开始,就不断的在给自己定位。他们学习锻炼提高学识,强健身体以扩大自己的存在范围,幻想着能向无限发展。金钱和权利就成了通向无限的天梯,金钱是支配财富的一种能力,而权利是支配金钱的一种能力,而法律是用来限制权利的,尤其不能让权利被用来支配人的荣辱和生死。当到达了权利的顶峰以后却发现,自己离无限还是非常的遥远,无限的权利和行将就木的身体之间巨大的反差真的能让人发疯。更多的人会围绕着有限的自我,在无限与虚无之间无奈的时而垂头丧气,时而趾高气昂的随波逐流。守住有限,把其它的人和事一一抛开,不去追逐金钱权利带来的功名利禄,自己的渺小和无能也不放心上,一切的麻烦和愧疚都没有了,心里面处处踏实。那么,守住有限就行了吗?老子说:“致虚恒也,守中笃也”,意思是守住有限,然后向虚无的境界转化。也许有人会问,直接致虚不行吗?不行,只有通过守中才能静下来,只有静下来才能致虚,否则真气乱窜,欲望丛生,那不是虚静,而是虚妄。为什么要致虚?那是因为,“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就存在于虚无之中,精神是从虚无的境界产生的,生命的本质也是存在于虚无的境界中。还有一个经常被提到的词“天人合一”,从守中直接奔无限去行吗?也不行。“天人合一”是悟道并且证道之后才能达到的境界,是圣人和佛的境界。老子说:“天下皆谓我大”,金刚经说:“佛说非身是名大身”。你说你一个肉眼凡胎的,整天想着天人合一,想着想着还不想出个精神分裂来。所以,守中致虚是修行的必由之路
    关于“谷神”,河上公说:“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也”。张道陵说:“谷者,欲也。精结为神,欲令神不死,当结精自守”。王弼说:“谷神,谷中央无”。黄元吉说“何以为谷神?山穴曰谷,言其虚也;变动不拘曰神,言其灵也。不死,即惺惺不昧之谓也”。 司马光曰:“中虚故曰谷,不测故曰神,天地有穷而道无穷,故曰不死。”严复曰:“以其虚,故曰谷;以其因应无穷,故称神;以其不屈愈出,故曰不死。三者皆道之德也”。以上诸位先贤都没有说到点上。
    “谷神不死”,谷——中空的意思,神——精神,意念。谷神不死——是说把空的意念长久的保持下去,也就是“致虚恒也”
    “是谓玄牝”,玄牝是玄妙的生命生生不息的关键之所在。清黄元吉说:“玄即天也。牝即地也。天地合而玄牝出,玄牝出而阖辟成”。天地相合即是一的境界,是无为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也就是无不为了。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长久的保持在虚静的状态是为了回归到天地根,亦即“归根”的那个根。“天地根”,顾名思义应该是两个根,分别是天根和地根。是什么回归到天地根?对于人来说,什么最重要?无非就是神与气,意识与真气。这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只要是处在有为的世俗境界中,人的内心深处的意识与真气的斗争就永远不会停止。只有意识归于天根,真气归于地根,人才会静下来。所谓天根指的是内在的大智慧,是道,是佛性,是般若,是创造生命奇迹的最高指挥官。所谓地根指的是固态的真气,也可以叫真元,叫内丹,是生命绽放所必须的强大的物质基础。说了半天,天地根到底是什么?其实天地根就是“一”,“道生一”,“有物混成”,这个“一”是由阴阳合成的,阴是天根,阳是地根。这一段话用老子的另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牧”。
    所谓的阴阳相合只有在“一”的境界才能做到,而且到了一的境界,阴阳相合是自然而然的。在世俗社会中奢谈和为贵,只是在利益情感之中的一种权宜。是相对的,有限的,暂时的“和”。当脆弱的平衡被打破后,无休止的纷争就又开始了。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说的是吐纳呼吸的方法:深长细匀,若有若无,“不勤”,呼吸的节奏尽可能的慢。这是“冲气”在应用中的具体方法。那么这个“冲气”从生命与科学的角度看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中的道理说白了其实非常简单,要清楚的讲述出来却又非常困难。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在于能量的补充。人有两套能量补充系统,一是饮食:人的饮食有千般万种,或是山珍海味,或是吃糠咽菜,无非都是在补充太阳的能量。人的大部分器官都是这一系统的组成部分。还有一个系统是吸收真气来获取能量,这一系统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使用,似乎七情六欲,山珍海味,比“冲气”要来的痛快而惬意。真气是一种高能物质,是充斥宇宙的一种能量,也可以叫做宇宙能量。在普通人身上,真气在生理和心理活动中起的是辅助作用,却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无法取代的作用。人不能离开空气阳光水和食物,更不能离开真气。人可以在短时间内不吃饭不喝水,一旦离开真气,人必死无疑。要是真的能通过摄取真气来补充全部的能量,那么不仅吃饭呼吸都成了多余,就连五脏六腑都不重要了。这是无知妄言吗?地球上一些物种就是通过摄取真气存活于天地之间的。但是,太阳能量的摄取是生命起源展开的根本,而真气的摄取是在暗中同时进行的,而且伴随着生命的全过程。婴儿的发育营养很重要,但要是真气的摄取和运行出现问题的话,肯定发育不良。为什么婴儿需要那么长的睡眠时间?那是因为“冲气”必须在无为的状态下运行。
    “道冲而用之有不盈”,在向道的回归过程中,对真气的摄取是必不可少的。这决定了一个人在回归的路上能走多远。有一种练功的功法叫“食气”,就是往胃里吞咽空气。这样可能会起一些作用,其实是错误的理解了“气”的意思。气和空气不是一种东西,它比空气要细微得多,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即老子说的“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当然有一些动物的皮肤具有呼吸功能,可以吸入空气,这是一种特殊结构的皮肤。而且很多动物具有“冲气”的能力,我想冬眠的青蛙钻进泥土的几个月的时间里,等于是被活埋,是吸不到氧气的。它的新陈代谢如何进行?
    向道回归的过程就是从悟道走向证道,而证道的最终结果,就是让身体从摄取太阳能量完全的过渡到摄取宇宙能量。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老子用一句话给概括了,那就是“道冲而用之有不盈”。老子说的“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实际上是把空气乃至氧气的摄入量尽可能的减低到最少。首先就是把因为真气过多对身体的影响,比如紧张,激动,焦虑减少乃至消除。其中的道理是,进入身体的氧气少了,就强制降低了新陈代谢。即便身体里真气出来的再多,肌肉也不会紧张到哪里去。一般认为消除紧张的方法是做深呼吸。这是错的。消除紧张最好的方法就是老子说的“冲气”,“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减少了氧气的摄入量,肌肉自然就会松弛下来。如果你摊上了大事儿,紧张得浑身哆嗦,不妨屏住呼吸“冲而用之”,必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了“冲气”之外的另一个方法是辟谷,在减少氧气摄入的同时减少营养的摄入。辟谷在生物界其实并不罕见,不只是人,很多动物都可以很长时间不进食。辟谷可以调整五脏六腑,可以减轻或消除某些疾病。我们去辟谷论坛会看到一个严厉的提醒:【严禁绝食,违者封号】。就是说辟谷必须配合以练功,也就是吐纳,冲气,否则会饿出毛病。饥饿会让真气出来,会造成消化器官的病变。而辟谷时真气要尽可能的归根。
    人类是“道”在地球上外化的最高的存在物,是“道法自然”的结果。生命是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出现的,所以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离不开太阳的能量。太阳能量的摄取,是一个繁琐而艰巨的过程。太阳能量的应用,构成了一个食物链。人不过是这个食物链靠近顶层的一个环节。人食用各种各样的生物,同时在自己的身体里供养着无数的微生物和寄生虫。人有灵,有大智慧,否则只是一堆骨肉而已。有灵不用,死了白搭。怎么用?老子说了,要“心使气”而不是气迷心。看着那些恶待真气而被真气折腾得五迷三道生不如死的人,只能感叹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道”的作用,是通过真气来完成的。“冲气以为和”,通过“冲气”,在“一”的境界使得阴阳相和,即意识与真气之间不再有矛盾,不再有战争,达到真正的和谐。
       向“道”的回归是人类发展的方向,只要人类不被自己的愚蠢所毁灭,早晚有一天能证道涅槃。不只是觉悟的极大提高,不只是物质的极大丰富,不只是我们看到的所谓的共产主义。而是我们人类整体上升的一个全新的高度。思想上的解脱是悟道,身体上的解脱是证道。悟道不证道,到头瞎胡闹。老子说:“没身不殆”,什么是“没身”?“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释迦摩尼说:“佛说非身,是名大身”。意识空了,身体空了,没有感觉,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也没有得失。天地之间一片清净圆明。他们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