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宇解词】——有为法和无为法
(2014年2月20日)
有为法一般称之为世俗法,是有关生命,生存,生活与生死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一个人从咿呀学语开始,听的看的想的说的都是有为法。有为法的载体是语言,从简单的名词开始发展到复杂的概念。为了这个有为法的完成,生命两次推迟了身体的发育。其它的生物只用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就可以发育成熟。唯有人需要十几年才能发育成熟。付出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有为法,是不是有点不值?现在的问题是,在人的生理成熟以后,他的心理还处在幼稚期。这种情况正常吗?从现在的情况看,那是绝对的正常。因为现在的人,在生理成熟以后面对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名利还是稀里糊涂。所谓“三十而立”说的是在从青春期到青年这十几年里,在人情世故,世态炎凉,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之中摸爬滚打。有的鼻青脸肿,有的头破血流,有的心灰意冷,有的身败名裂。于是在得失损益之间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人到三十终于找到了一个立足点,一个生存之道。“四十而不惑”,被什么惑?无非就是名利欲。一个社会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何惑之有?若是有一天,人的社会生存不再那么艰难,有为法的成长与完善不再靠摸索,人格的建立也不会局限在偶然。那么有为法的完成还需要这无比宝贵的十几年吗?
但是有为法的完成就是开悟了吗?不是,有为法的完成只是人生的初级阶段,还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局限在自己这个有限的个体中。《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所对应的是一个有限的存在物。当我们用僵化思想去看问题时,这个有限的存在物是客观真实的,是唯一可以参考和依赖的。当我们把思想方法提高到思辨的高度的时候,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变化使得这个有限的存在物失去了原有的持续性和可依赖性。于是有为法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有为法虚幻的一面就显现出来了。有为法有一个主体,就是意识。在老子学说中,意识是主宰,是君王,是少阴。与之对应的是真气。全身的真气是太阳或者老阳,头脑中的真气是少阳。对于意识来说,真气是臣,是从属。但是实际上意识所对应的不是真气而是感觉。有一首歌叫“跟着感觉走”。问题是跟着感觉走会走到哪里?感觉就那么可靠吗?任何感觉都是气感,都是真气流在那里主导。真气态总是在不断的变换,感觉也就随着变化,跟着感觉走的意识,情绪也就随波逐流的起伏不定。一个情绪化的人不只是别人觉得不可靠,就是自己本人也烦恼不已。当意识厌倦了感觉的时候,反倒是觉得感觉背叛了自己。有为法相对于一个孤苦伶仃的意识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然而有为法相对应一个凡俗之人来说,就是自己的灵魂。这是一个包含着所经历的世俗中的名利欲及其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灵魂。当这个灵魂失去了往日的光华,在这个躯壳中就只剩下意识与真气态之间的无休止的战争。君不见那些烟鬼酒鬼瘾君子色情狂,他们无不是借助外事外物来展开一场对真气的战争。这场战争没有胜利者,等到真气消耗完了,人也就完了。或者真气出来得太多,直接就把人杀死了。
前面说了,意识是君。如果这个意识是昏君就只会祸乱江山,自取灭亡。那意识究竟是什么?意识是生命内在的大智慧外在的展现。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还有自我,本我,超我,但他没有说清楚。佛学的八识是在意识之上还有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另外还有般若。这个潜意识好像是类似于末那识,而般若则是在阿赖耶识之上的一个范畴。《心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意识这个君王,只是一个执行者,更多的时间是在添乱。据说动物没有患脑萎缩的,只有人易患这种病。为什么?是意识的影响。长时间的悲观,厌倦,焦虑,恐惧是得这种病的重要因素。“无色声香味触法”,这个法就是有为法。无法,不是否定有为法,而是超出有为法。就像无眼,不是要让人成为瞎子,而是要“无眼界”,就是大幅度的提高人的感觉系统。超出了有为法,无为法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那什么是无为法呢?
要说无为法就要从“道”说起,“道生一”,按理说这个“一”应该是圣人,佛的境界,“圣人抱一而为天下牧”。实际上“道生一”的这个“一”,只是道在展开的过程的第一步,是一个自在的存在物。“有物混成”,是纯阴和纯阳即精神和物质的混合体。这样一个东西,还不具备自为的属性,只是一个潜在的生命形态。只有到了“一生二”的阶段,才是生命的开始,是人的阶段。人的精神“在经历了意识对客体关系的一切形式之后(黑格尔)”,终于成为一个“自在自为的存在”即进入了自觉觉它的境界。认识到自我的有限性,虚无性,在时间长河的流转中发现了事物无可奈何的虚幻的一面。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剥离了名利欲等诸多妄念以后,生命与人生的本质就显现出来了(当然也有死不改悔的,这都是一些业力极深,恶贯满盈的人)。否定之否定是开悟的必由之路,也就是老子的“损之又损”。老子说“为学日益”,益的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益的是财富,“书中自有黄金屋”。“为道日损”,损的是妄念。进道的过程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是复归于一的过程。这个“一”不是刚开始的“道生一”的那个一,而是生命在展开之后意识带着全部的学识,思想和能力向道回归的那个境界,是真正的圣人与佛的境界。也许有朝一日,全人类所有的人都能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到那个时候,还会有崇拜吗?还会有权威吗?还会有领袖吗?还会有尊卑吗?
《道德经》与《金刚经》都提到了无为。“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两者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当意识不再起作用之后,内在大智慧的功能就显现出来了,我们称之为无为法。无为法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但语言是无为法外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引导进入无为法的一个工具。《金刚经》说的“一切法都是佛法”,就是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语言,即便是妄言,即便再下流,再恶毒,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环节,就像脸上起的一个坏包,有碍观瞻,无碍大局。有为法是有,无为法是无。老子说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也可以适用在这里。
什么样是无为呢?有以下几种状况。通过练功入静就是无为的状态。入静是为了让真气归根,真气归根就是真正的静。两者相辅相成。还有就是人的深睡眠也是无为的状态。只有进入深睡眠,才能让真气归根,才能消除一天的疲劳。那些睡眠质量很差的人,睡觉只是走走样子。这也是区别一个人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再有就是婴儿在出生以前是处于无为的境界,否则何以完成从一个细胞成长为人的巨变?所以老子说“复归于婴儿”。佛家有一个名词叫“法执”,就是执着于佛法。佛法也是有为法,是通达无为法的桥和船。那些只是在玩味佛法,从中获取利益与尊崇的人,是本末倒置,抱着金砖去要饭。佛说:“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有为法是小法,无为法才是大法。顺便说一句,有人说真善忍是宇宙大法,其实错了。所谓的真善忍不过是有为法。有真就有假,有善就有恶,是相互转换的对立统一。而忍只是自我相关的一种认识和感悟。“忍无可忍”是说忍到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忍的了,就顺理成章的进入静,进入无为的境界。若是理解成忍得受不了了,干脆开打吧,这种认识就太狭隘了。
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一句话就全概括了。
《心经》说的更为具体:“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说的是无为,“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说的是无不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通过无为把自己提升到一个以前难以企及的高度,这就是老子和释迦摩尼想要告诉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