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宇杂谈】——《易经》的三人行与《论语》的三人行
2013年4月16日
昨天我路过一所中学,标榜着国学教育,在门口的墙上都是孔老夫子的语录,让我反感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孔老夫子最虚伪的一句话,却是最被人推崇的一句话。孔老夫子是最自负的人,除了老子他没佩服过谁。他跟弟子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让弟子们时时刻刻都不要忘了他这个老师,如果孔子真的认为别人都是他的老师,他会静下来潜心做学问,而不是带着一众人马大张旗鼓的如丧家狗一般的周游列国。 他在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孔子说给别人听的一句似是而非谎言,实际上能被他看上的人少之又少。孔老夫子其实不是一个谦谦君子,而是一个自负的小人。
同样是三人行,在《易经》里是这样说的:“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这句话反映人际关系中真实的一面,是人性真实的展现。三个人在一起,就有了相互交错的利益与情感的矛盾冲突。两个人有了冲突,谁都想拉拢第三个人作为自己的盟友。如果第三个人看不清形势,盲目的介入其中,就可能得罪其中的一个人。要知道你和另外两个人也是有矛盾的,当另外两个人的利益一致时,你就有可能被那两个人联手做掉。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一个人,不管是外出还是做事,都会千方百计找一个朋友或者盟友 ,一是避免孤独,二是可以相互协助。这是互利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但可以分解为无数个三人行。在这其中,幼稚的人看到的是两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爱与恨、得与失、亲与疏。他们会患得患失、顾此失彼,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精明的人则会权衡利弊、挑拨离间、远交近攻,损人于言谈话语之中。这种人时刻在算计别人,也时刻在被别人算计,是以有螳螂扑蝉黄雀在后之说。现实社会,实在是勾心斗角、争名夺利,尔虞我诈、损人无数的名利场。
两个“三人行”,孰真孰假,孰是孰非?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孔子的三人行名躁天下,是虚伪的,口是心非的说教。易经的三人行知者甚少,却是真实的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现在应该是纠正这一错误认识的时候了。 是让弟子们时时刻刻都不要忘了他这个老师,如果孔子真的认为别人都是他的老师,他会静下来潜心做学问,而不是带着一众人马大张旗鼓的如丧家狗一般的周游列国。 他在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孔子说给别人听的一句似是而非谎言,实际上能被他看上的人少之又少。孔老夫子其实不是一个谦谦君子,而是一个自负的小人。
同样是三人行,在《易经》里是这样说的:“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这句话反映人际关系中真实的一面,是人性真实的展现。三个人在一起,就有了相互交错的利益与情感的矛盾冲突。两个人有了冲突,谁都想拉拢第三个人作为自己的盟友。如果第三个人看不清形势,盲目的介入其中,就可能得罪其中的一个人。要知道你和另外两个人也是有矛盾的,当另外两个人的利益一致时,你就有可能被那两个人联手做掉。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一个人,不管是外出还是做事,都会千方百计找一个朋友或者盟友 ,一是避免孤独,二是可以相互协助。这是互利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但可以分解为无数个三人行。在这其中,幼稚的人看到的是两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爱与恨、得与失、亲与疏。他们会患得患失、顾此失彼,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精明的人则会权衡利弊、挑拨离间、远交近攻,损人于言谈话语之中。这种人时刻在算计别人,也时刻在被别人算计,是以有螳螂扑蝉黄雀在后之说。现实社会,实在是勾心斗角、争名夺利,尔虞我诈、损人无数的名利场。
两个“三人行”,孰真孰假,孰是孰非?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孔子的三人行名躁天下,是虚伪的,口是心非的说教。易经的三人行知者甚少,却是真实的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现在应该是纠正这一错误认识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