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形成中国两大雾霾区域的机制与原因
原创/简浩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北方逐渐形成了两大块雾霾区域,一块是污染较重的京津冀华北平原,另一块是污染较轻的与华北平原接壤的黄淮平原。
能够形成华北平原(京津冀地区)与黄淮平原两大雾霾区域,有着独特的气候条件、气象条件、地理环境。
一、从气象条件说,形成华北平原与黄淮平原两大雾霾区域的主要机制与原因
1、主要是大气环流变慢。进入秋、冬、春季节时,北方的南下干冷空气应该相对较强,现实却变弱了;进入秋、冬、春季节时,南方的北上暖湿空气应该相对较弱,现实却变强了。
2、两大雾霾区域是冷暖气流都处于相对较弱而形成冷暖气流对峙的结果。于是,华北平原与黄淮平原,正处于冷暖气流对峙的辽阔区域,形成俗话说的好“北不让南,南不让北”的格局。
3、雾霾是空气中PM2.5、水蒸气与气溶胶三者融合的产物。冷暖气流对峙相对稳定期间,冷暖空气前锋中的PM2.5与气溶胶处在相对静态时,在低空可以相互融汇聚合,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形成了细微颗粒,这时暖湿空气中的水蒸气不能凝聚成水滴,充当了PM2.5与气溶胶之间的粘合剂,于是在低空形成了遮天盖日的雾霾。PM2.5与气溶胶的成分非常复杂,来自方方面面,主要源自大自然和人为制造两个方面,综合分析,来自大气尘埃、气溶胶悬浮物、植物排放悬浮物、大气水蒸气湿度与工业排放污染悬浮物、交通废气排放污染悬浮物、人类生活排放污染悬浮物。
二、从气候条件说,形成华北平原与黄淮平原两大雾霾区域的主要机制与原因
大气环流变慢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气压和大气环流的调整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正在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居高不下,这将会深刻影响全球生态变化,将会带来更多的极端天气,将会重新调整全球气候格局。不仅全球气温生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这将影响全球大气环流、水气环流、大洋环流、湿度环流、气压分布,影响全球的降雨分布,影响冷暖气流的流动与分布,影响南北半球的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正常信风强度、冷暖气流交流。
更为严重的是北极持续升温,导致地球高低纬度空间的“空气气压差、空气密度差、空气温度差、空气湿度差、空气流速差”的减小,简称“气候五差”,从而导致应该冷空气南下的气流减弱和信风减弱,这是大气环流变慢的根本原因。
2、人为导致大气环流变慢。这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地面的人工植被变化,比如,三北防护林等,还有高层建筑,都会不同程度的阻碍冷空气南下,从而减慢大气环流。得到的是沙尘少了,失去的风力小了。因此,人们发现了大气环流的好处,于是,现代城市建设的规划布局,专门预留了气流风道,增加大气流动,减小雾霾停滞。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规划科学规律。
三、从地理环境说,形成华北平原与黄淮平原两大雾霾区域的主要机制与原因
1、京津冀华北平原的周边地理环境。京津冀华北平原的西面,是辽阔的黄土高原和巍峨的太行山脉,阻碍了西北干冷空气的东下,从而让北上的暖湿空气长驱直入;京津冀华北平原的北面,是绵延陡峭的燕山山脉,有力的阻碍了北方南下的冷空气流速;东面是高耸的朝鲜半岛,也会不同程度的阻碍东北季风冷空气的流入。
于是,辽阔的京津冀华北平原,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屏障,形成了华北平原相对的静态空间,形成了产生雾霾的优越地理环境,形成了在秋、冬、春季时,南北暖冷气流对峙的地理环境条件。
2、黄淮平原的周边地理环境。黄淮平原的南面是东西绵延的大别山,淮河流域又是南北气候分界线,有力的减弱了暖湿气流北上强度;黄淮平原西面是崎曲的伏牛山脉和嵩山山脉,并与北面的太行山脉贯通连接,有力的阻碍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带来的西南信风强度。
于是,东西走向的辽阔富饶的黄淮平原,同样也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屏障,形成了黄淮平原的平稳空间环境,形成了产生雾霾的优越地理环境,形成了在秋、冬、春季时,南北暖冷气流对峙停滞的地理环境条件。
结语:
总之,既使工业排放污染悬浮物、交通废气排放污染悬浮物、人类生活排放污染悬浮物几方面都相对减少,但是,大气环流如果仍然是慢、弱与不可能改变的地理环境,而单方面的大气尘埃、气溶胶悬浮物、植物排放悬浮物、大气水蒸气湿度,就依然足以让华北平原(京津冀地区)与黄淮平原产生较大的雾霾。
解决华北平原(京津冀地区)与黄淮平原雾霾的最佳途径,一是减轻全球气候变暖,增快大气环流,二是减少人为排放污染,减轻雾霾程度。
(信箱:jh070115@163.com)
20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