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简浩看世界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7080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原创】回答21世纪十大待解科学谜团

已有 534 次阅读2019-5-23 00:14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原创】回答21世纪十大待解科学谜团

/简浩

据参考消息网2015130日报道,美国科学新闻网站128日报道称,过去几百年科学的发展很迅速。不过,时至今日,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本世纪我们还剩86年去解开它们。

1、生命是如何起源的?

大千世界,有数不清的物种,生命万物,形态各异。尽管人类与其他生物的血红蛋白形式和基因编码不同,但是基因序列却惊人的类似,从生物遗传的角度来说,所有生物都是源自同一个祖先分子的后代,不可思议的是植物基因图谱与人类基因编码之间也有共同的基因模块,这就是所有的生命物种同源。

地球生命来自海洋,得益于地球形成后旺盛动荡的四个生态环境条件,是地球形成生命的关键内因。一是化学环境,海水中丰富的二价铁,在合适的海水环境温度下,成为关键的生命物质基础,成为关键的从无机到有机的化学过渡。二是物理环境,风雨雷电,火花放电。地球形成初期,地球的电场、磁场的强度都比现在强很多,雷电交加的日子比现在多,空间的电场强度更高。三是空间环境,纯洁的氮、碳、氢和重水含率极低,对初始的二价铁氨基伤害更小。四是能量动力,来自高速浪潮的冲击。

四个生态环境条件,促使二价铁与氮、碳和氢自发的合成了二价铁氨基,这是形成生命的关键过渡。二价铁氨基是生命从无机到有机的过渡物质,只有二价铁氨基能够代谢延续生存,才能保障进化跨跃到氨基酸基础生命分子,二价铁氨基是生命的“摇篮”、“二传手”。

二价铁、其他生命物质和磷酸盐的化学反应,与巨浪冲击产生的动能、热能将氨基合成了氨基酸分子,这是地球生命起源的漫长前奏,生命从无机到有机的“怀胎”过渡演化时间大于生命爆发时间。

二价铁氨基为四个生命进化阶段奠定了从无到有的生命跨越:一是从化学进化阶段的氨基进化到氨基酸,氨基酸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生命关键的进化过渡;二是从无机分子进化到有机分子,由小分子进化到生命大分子;三是从生命分子进化到原核细胞的过渡阶段;四是从原核细胞进化到真核细胞。

所有生命的基因DNA分子、生命特征都与二价铁氨基有关,与二价铁原子易于能量传导、氧化催化的化学性质有关,与二价铁原子固有自旋左旋、电磁特性的物理本征有关。二价铁氨基是地球所有生物生命的“祖先分子”。

二价铁物质具有易于氧化反应的化学性能,二价铁氨基的维持能量来自借助二价铁在氧化过程中分解水的氢与氧,二价铁氨基分子每丢失1个电子,二价铁在氧化中就会再从水分子中吸收1个电子补充,经过4轮电子吸收,两个水分子转化为1个氧分子、4个电子和4个氢离子,之后重新开始新一轮循环,再补充二价铁原子继续进行氧化分解反应循环,周而复始,从而使二价铁氨基得到失去与补充的能量代谢循环机制,完成了美妙无比的能量代谢循环与无机到有机的延续过渡,创造了二价铁氨基向氨基酸转化过渡的关键机制,由此,二价铁氨基在能量代谢循环过渡中,分化产生了动物与植物两种生命的氨基酸,形成两种生命进化机制。因此,二价铁对催化参与氨基酸化合物的质变起决定作用,促使氨基酸成为带有自旋左旋物理本征的左旋手性分子,成为生命代谢机制的本能。这就是地球生命如何起源。

只要你能抓住生物共同祖先分子的“基因编辑”“牛鼻子”,就是生物革命,甚至你就能统领万物,引领未来,改变未来,塑造未来!

2、暗物质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宇宙天空,本来固有。宇宙只有演化、循环,宇宙没有起源、收场。其实,宇宙来自简单而自然,演化赋于复杂而深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宇宙既是物质、又在运动。宇宙中任何物理过程,都没有能力创造出广袤的天空。

从“普朗克”太空望远镜公布的首张宇宙全景图可以看出,宇宙中只有一条平行的光谱线,这就说明了宇宙中只有一个总引力系统,只有一个宇宙太空、一个天,并且,这个天也应该有自转运动。

宇宙太空就是暗物质。研究表明,宇宙太空既是能量,也是物质,本质就像原子里面的“胶子”,属性是能量范畴。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太空,却是人们还不认识并且常说的“暗物质”。

3、推动宇宙加速的暗能量本质是什么?

宇宙中心的暗物质在宇宙自转中,运动就会生热,就会不断积累热能,久而久之,形成宇宙大爆炸,本质就是“超能核聚变”。上一轮的宇宙大爆炸后又经历若干年,宇宙中心还会重复上一次的热能积累,久而久之,继续引发一轮又一轮的宇宙大爆炸。

宇宙中的空间与天体,都是物质,都有自转运动,宇宙空间也不例外,同样存在高速自转运动,有自转运动,因此就一定有宇宙中心。

待到新一轮的宇宙大爆炸,又形成了新一轮的类星体,在宇宙高速自转的巨大辐射动能推动下,就是人们还不认识、不理解的“暗能量”。形成巨大的既螺旋又扩张的力,推动前一轮的类星体向外圆不断的螺旋扩张膨胀运动,实际是所有星系都在边公转、边螺旋、边扩张、边膨胀,这就是人们还不认识、不理解的“星系膨胀”。于是,前一轮扩张到外圆轨道的类星体开始减速公转,类星体内的空间开始伸展、密度变小、能量变小、亮度变小、占空变大,后演变为正常星系。银河系的前半生也曾由类星体过度而来。

暗能量的本质就是宇宙自转带来的螺旋扩张推动力。

4、如何衡量证据?

衡量证据要从八个方面入手:法律、种类、收集、保全、清单、规则、依据、性质。

5、基因、癌症和运气。

首先明确,癌症与运气没有关系。癌症与这四方面有关系:基因突变、遗传缺陷、生活方式、环境影响。

6、空间还有多出来的维度吗?

首先,肯定的是宇宙空间只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没有多出来的维度,因此,长、宽、高三个定义就限制了空间维度。但是,在长、宽、高三个尺度里面,还可以划分任意多的长、宽、高三个尺度三维空间,大空间可以切割为无数个小的三维空间,小的三维空间还可以划分无数个三维空间。

终究只能是三维,只不过是空间大小的之分。

7、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时间是宇宙中的第四维度。宇宙中的所事物,在人看来,都有时间。时间不是可见的“硬性产物”。时间的本质是无形的、意识的、智慧的“软性认知”。只有人赋于了时间的意识、概念、定义、计量,目的是为了方便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表达、判断。时间对于人才会有意义,其她事物不理解、不认识时间,就不存在时间的意义。

时间都是相对的,每个天体、事物,都有她自己的独立时间、相对时间、参考时间。但是,任何事物的时间,都是“宇宙时间”中的一段“匆匆过客”。时间既不能前进,时间也不能倒退,时间更不能旅行。认为时间旅行、穿越时间,那是一种没有意义的伪命题。

8、量子引力

目前,尽管量子论与相对论还不能融会贯通,互为运算,但是,量子论与相对论在科学上是“互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只不过两方面的运算列式有缺陷。

量子是微观,引力是宏观。然而,宏观来自微观集合的规模效应,宇宙的意义在于“物质量子类聚的规模效应”。宇宙宏观引力和星系天体的引力,来自一个个量子引力的集合叠加之和。因此,量子和引力是“互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9、其他地方存在智慧生命吗?

宇宙中的星系这么多,应该有像我们这样的智慧生命,甚至还有比我们更智慧的生命。为什么地球人现在孤独,还没有发现外星生命?我认为可能有4种原因:一是宇宙太空太遥远,宇宙中的生命信息和智慧信息都被太空暗物质衰减了,探测不到。二是我们探测的科技水平还不够高。三是由于宇宙的能量还不够强大,能够聚变成为生态天体的数量还不够多。四是由于宇宙与星系兼顾“双重轮回”进行“物质洗牌”,或许过去的智慧生命已成历史,进入“天体洗牌”后的新智慧生命水平还不够高。

10、量子纠缠的意义

我的研究发现,量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四个关系”与“六个机制”,即: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与共存、共享、共为、共行动、共呼吸、共命运。这是不同物质的量子能够产生量子纠缠的行为机制,因此,量子之间不管有多么遥远,都会共同在第一时间产生量子纠缠。

归根到底,是什么“内在因素”,促使量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从而产生量子纠缠?我的研究认为:粒子中还有未知的最小属性单位,那就是不同物质粒子中,共同存在着一个“内在因素”,那就是量子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的“祖先因子”,但是,“祖先因子”序列却惊人的相似,即“量子同源”,就像生物基因序列一样的道理,所以,量子之间才会产生“四个关系”与“六个机制”的行为机制,才会产生量子纠缠,反过来说,量子纠缠促使了量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量子相互作用能够带来更多的量子纠缠应用,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也是量子纠缠的重大意义。

不同量子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祖先因子”,即“量子同源”,是产生量子纠缠的根本原因。

E-mail3073692386@qq.com2019/3/19

人民博客:http://blog.people.com.cn/article/1/155295176175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