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guyunsheng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7034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

已有 3639 次阅读2019-5-15 15:03 |系统分类:健康养生分享到微信



天平山是一座名山。但凡名山,一是自然景观奇特,二是人文景观独步。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独步的人文景观,二者水乳交融,造就了名闻遐迩的天平胜景。  

天平有四大胜景,一胜在奇石。这里,山上奇石嶙峋,危耸峭峻,层层叠叠,林立其上,宛如封建时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所用笏板一样,故人们俗称为“万笏朝天”。

二胜在清泉。其中尤以白云泉著称。该泉为山石裂隙之水汇聚成泉,泉水常年不涸,水味甘洌,为饮用佳品,是天平山镇山之宝。

三胜在红枫。三百八十余株枫香树,至今大都老而弥坚,成为天平山的一大景观。每当仲秋,红灿灿的一片,尤胜二月之花。这儿数百年来,已成为我国著名的赏枫胜地。

四胜在圣迹。自唐代以来,天平山就是旅游胜地。这里,留下了白居易、范仲淹、高启、沈周、唐寅、文徵明、康熙、乾隆等历史名人的众多遗迹。

天平山为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木渎景区主景点之一,与灵岩山绵延相连,位于苏州城西约14公里,海拔221米,山势高峻,因山顶平正而得名。

 

先忧后乐牌坊是1989年苏州人民于范仲淹千年诞辰之际而重新修复的。这间三间四柱阁楼式石牌坊高7.73米,宽7.2米。这精雕细刻在花岗岩石牌坊横梁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两句名言。 

牌坊后即是忠烈庙,忠烈二字是宋徽宗赵佶所赐。范仲淹曾率其长子范纯佑卫戍边疆,抵御西夏入侵,对保卫大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进入殿内,只见安详端坐的范仲淹塑像身穿绛紫色朝服,头戴禅貂笼巾进贤冠,胸佩方心曲领,这是他身居一品时的装束。左右两侧分立着他的四位儿子塑像。

范仲淹二十六岁开始为仕,官至参知政事,即一品副宰相。公元1043年,范仲淹曾主持了一次以整顿吏治为核心,以强国富民为目的的庆历改革。因为改革直接触动了一大批权贵势力的利益,所以他主张的改革没有成功,虽然庆历新政没有成功,但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后人称他为改革的先驱一世之师

“济时良相”为康熙皇帝南巡时所赐,表彰范仲淹的功绩。“学醇业广”为乾隆皇帝南巡时所赐,赞美范仲淹学道醇厚,事业宽广。

三太师祠。三太师分别是范仲淹的曾祖范梦龄、祖父范赞时、父亲范墉。他们都曾在江南一带为官,去世后均葬在天平山,因而天平山也叫范坟山。但是范仲淹本人的坟墓却不在天平山,而是在河南洛阳伊川万安山麓。

范仲淹纪念馆由三厅一廊一房构成,面积600平方米 。新馆于二00六年十月落成,宋代建筑风格,为庭院式厅堂布局。

“第一流人物”是宋朱熹对范仲淹的评价。范仲淹的威德绝识被公认为“当时诸公间第一品人”。王安石尊他为“一世之师”,苏轼赞他为“人杰”,黄庭坚称其为“当代第一人”。

馆内成列着范仲淹各个时期的生平事迹。展馆陈列采用版面和样盘相结合的形式展示范仲淹一生的光辉业绩。

天平红枫甲天下, 天平山三绝之一的红枫林是与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湖南长沙岳麓山齐名的四大赏枫胜地。天平山的红枫,学名枫香,叶呈三角状,植株较其它几处高大。这片枫林的幼苗,是范仲淹第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他把380余株枫香幼苗植于山前,现已历经近四百余年的风雨。那一株株枫香树粗壮挺拔,主干高达10层楼房,要两三人才能合抱。这一棵棵饱经沧桑的枫香树,无不呈斑驳老坚状态。有的根部盘突,树干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树瘤;有的枝干四展,构成幅幅图画。这些看似老态龙钟的古枫香树,至今还是生机勃勃。初春,生发出许多新枝,夏时,枝叶繁茂如盖。

近些年来,天平山风景管理处又栽种了2000多棵接班枫,与古枫林形成一片,时至深秋,交相辉映,景致更为壮观。更有趣的是,在一棵树的大小枝叶上呈现出嫩黄、橙红、赭红、血牙红、深红等自然景观,似如鲜花争艳,为树冠之花,人称五彩枫枫红时节,天平山麓红霞缠绕、丹枫烂漫。慕名前来天平观枫赏景的游人如织如云。因而有诗形容丹枫烂漫景装成,要与春花斗眼明。虎阜横塘景萧瑟,游人多半在天平

枫林掩映中的御碑亭为乾隆游山时所建。亭为八角,重檐屋顶,戗角大小各四,结构精美。亭子正中立着一块高大的砚石御碑,石碑分碑帽、碑身和碑基三部分。碑身四周分刻着乾隆四次来天平时所作的四首五言诗。诗的内容主要是对范仲淹的一些赞扬褒奖之词。

这座汉白玉高义园石牌坊,是乾隆辛未年春(公元1751年)到天平时,因感佩范仲淹捐宅创义庄、以养族人的佳行,就钦赐了这座高义园坊给范仲淹,以示范仲淹高尚品行,供后人瞻仰。

接驾亭为清乾隆年间由范仲淹裔孙范瑶建造。清高宗南巡至天平山,地方官员均于此恭迎。亭后为广袤十余亩的十景塘宛转桥曲折塘上,走在宛转桥上俯视水中倒影,亦成景观。 

高义园西侧为白云古刹。白云古刹也称白云寺,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永安和尚创建。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范仲淹因其祖茔在此,奏请改为“功德香火院”。宋仁宗因范仲淹功绩卓著,于是钦赐天平山为范氏家山,并御赐“功德禅院”寺额。所以,天平山也称“赐山”。白云寺也就成了范氏家庙。后来屡经兴废,终于在2001年修复。 正墙雕刻汉白玉质地,元代赵子昂所作《范仲淹理政图》。东墙楠木屏风镌刻苏州才子祝枝山手书《岳阳楼记》。

白云古刹旁有棵银杏,树龄350余年,长势旺盛,每年可产白果约500斤。

白云古刹前有范仲淹铜像,为范仲淹第三十世孙范国强铸赠,是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大师王卓予的封笔之作。铜像高2.8米,重3.8吨,于2003420日落成。

山脚下的这片建筑就是天平山庄。山庄背依天平山,面临十景塘,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全部建筑自东向西,主要有咒钵庵、来燕榭、范参义公祠、高义园、白云古刹五区组成。各部分均用廊庑相连,迂回曲折,高低错落,忽明忽暗,使游人如入迷津之感。这儿山、水、房、树,相映成趣;赤、橙、黄、绿交错生辉,环境清幽,景色秀丽而开阔。因而古人形容为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在此,我们可一览天平山的全貌。天平三绝之一的奇石,就遍布在山上。天平的奇石一块块矗立似大臣朝见皇帝的笏板,所以有万笏朝天之说。万笏朝天的石柱奇构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天平山是一座断层山,断层倾斜角近乎垂直。山体运动时,在造山力影响下,断层之间或上下错位,或左右移动,或斜向扭曲。亿万年后,一些断层仍森然壁立在天平山上。

山庄前园两侧相对有题字仁寿智乐的圆弧形大门,是一排五开间的轿厅,式样古朴。

山庄大门两侧是民国政府关于保护天平山的碑刻。天平山及附近金山的花岗岩,是国内优质的建筑装饰材料,历来有开山采石与禁止开山之争。自宋代天平山成为范氏家族私有财产后,就得到历代政府的保护。1928年,南京中山陵施工,需到苏州取石材,奸商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卑劣手段,企图开保护天平山千年禁约。为此,范仲淹二十六世孙范恒立即上书民国政府辨明情况,奔走呼吁不能开采。中央政府经过调查,同意了范氏的请求。范恒等范氏族人欣然写下了《天平山禁采交涉经过记》,并刻石为证,此碑现置于高义园大门内墙东侧。1928512日,吴县县政府和吴县公安局发布了《第一百四十五号布告》,此碑现置于高义园大门外墙东壁。当年83日,江苏省政府民政厅发布了《第十九号布告》,此碑现置于高义园大门外墙西壁。省民政厅及县、市机关先后布告云:其属范家山一带前后左右、群山环绕之禁界以内并出有禁字为标志者一律禁采,违反者将受到严厉惩处。

高义园共有四进,依山而筑。高义园之名为乾隆南巡时所题。过二门楼,便是乐天楼。这是一座宋代建筑。相传原为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读书、游览和休息之所,故以白居易之字为楼名(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因乾隆曾在此登楼眺望,翻阅藏书,故又称御书楼。该楼有二层,楼下是四面厅,四周都是回廊,可从不同角度观景;门前有范玉琨书联:万笏皆从平地起,一峰常插白云中。楼下边廊外有小院,院中利用山崖、卵石聚泉成池,环以葱郁的花木、竹丛,颇有天然情趣。

第三进为逍遥亭,取《诗经》所谓伊人,于焉逍遥之意,亭为歇山方亭,构筑别致,架临台上。与御书楼隔园相望,互为对景。相传,当年乾隆在对面御书楼上休息,曾命苏州评弹艺人来此弹唱供其逍遥作乐。

最后一进是高义园大殿,为歇山顶厅堂建筑,厅有三间,龙头屋脊,简朴庄肃。中悬有乾隆手书高义园盘龙金匾,高义两字取杜甫辞弟输高义,观图忆古人句意而名,壁间嵌有御碑两块。殿前东西两侧有厢房,中为庭院,植桂花、木兰。两株百年老桂寓意“两桂当庭”、“双桂流芳”。

据传唐寅曾借天平山“芝房”之壁,作天平胜境图,还在芝房之东的院落内,手植罗汉松。画已不存,但罗汉松至今已历四百余个春秋,饱经风霜,主干苍劲挺拔,枝叶郁郁葱葱,和拙政园内文徵明手植的紫藤一样,是苏州不可多得的名木古树,为天平一宝。罗汉松后有一处遗址,为当年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等文人雅士吟诗作画之所。其后,游人慕名到此,无不一睹为快。

乐天楼东侧为“恩伦亭”,是清乾隆十年,范仲淹第十八世孙山西大同知府范瑶为答谢康熙御赐“济世良相”匾而建。

范参义公祠又名岁寒堂,原为范氏家族祭奠范允临的场所。范允临从福建弃官回乡,曾捐田千亩赡养族中贫困老弱并资助族人修葺祠庙,大家深感他的恩德,遂建祠纪念。庭中种植有象征高洁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岁寒堂故此得名。岁寒堂东侧为芝房,因面对婉转桥,故又名对桥山房,是文人雅集的书斋,情趣盎然。四周花窗为苏州典型的可以启合、可以拆卸的和合窗。

鱼乐国四周回廊称作“来燕榭”,取“无风山自由,有主燕还来”诗意。来燕榭呈平面正方形,以亭为中心。亭高临方池上,池中多鱼,故称作鱼乐国。

俯看深池游鱼,令人想起濠濮之游的典故: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和惠子到濠梁游玩,兴之所至感慨道:“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鱼自由自在是多么快乐啊!)。惠子立即提出疑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反唇相讥道:“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也?”(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两人的对话饶有趣味,仔细领悟,其实惠子是以实证的精神看待事物,所以他感受不到鱼的快乐,而庄子恰恰做到了感同身受、物我神游的逍遥游,这才是真正游览者的境界和态度。

鱼乐国北接寤言堂,堂名取自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寤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句意,形容修身养性、其乐无穷。范允临擅长书画,与明末著名画家董其昌齐名。他的夫人徐媛是留园主人徐泰时之女。

翻经台相传为范仲淹母亲曝晒经卷之处。此台三面临荷池,夏天凭台赏荷,令人神清气爽。翻经台前的水池称作“十景塘”。十景塘分为两块,大的是荷花池,小的是放生池,中间有堤相隔。荷花池上架有贴水平桥,名为“婉转桥”。凭栏四顾,景致各异,如在画中。

咒钵庵位于山庄内东侧,相传为范仲淹母亲的住所,也是范仲淹少时发奋读书的场所。咒钵庵南临荷花池,东近桃花涧。登石级进砖刻咒钵庵门额,至水石间,有一层三楹,东窗外见桃花涧。山涧聚水为池,池中矗立巨石,状如印章。古时四周桃树成林,暮春时节桃红如飞,桃花片片随水漂流,涧聚泉成池,池周林木葱郁,泉清、禅噪、鸟鸣、富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韵味,又有陶渊明桃花源之意境。

在青山碧水的天平山十景塘以北、天平山庄东侧的苍松翠柏之中,隐约可见古墓群,这就是范仲淹的祖茔之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登天平路细砖门额入内,拾级而上,胜景扑面。只见孤亭依危石,老树托险峰,清风送泉声,白云留遮荫。

整个天平山分下白云、中白云、上白云。从山下至一线天为下白云,一线天至石屋为中白云,石屋至山顶为上白云。

更衣亭,相传为乾隆登山更衣之处,是登山的起点。亭中置有精雕细刻的麒麟碑座和坐龙碑帽,为清代遗物。亭旁有石形似蹲踞大鸟,头伸向蹬道,喙啄弯曲,两翅伸展、形似鹦鹉,故称鹦鹉石。鹦鹉下有形似古庙里的大钟,名为石钟;彷佛那只鹦鹉正聚精会神地在聆听佛家梵乐。

再往上即为天平三绝之一的“清泉”,又称白云泉。相传,唐宝历元年(公元825—826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常利用公余闲暇,登游天平山。一天,他在山腰忽闻犹如鸟鸣琴奏的流水声,上前拔开草丛、荆棘、繁枝,见一股清洌甘泉从石罅中潺潺地流出。一泓泉水,清澈透明如镜,块块青中带白的石头,似如朵朵白云,蓝天白云倒影池中,相映生辉。白居易触景生情,即题书白云泉三字,并咏诗《白云泉》一首:天平山上白云泉,云本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云,更添波浪向人间。后人将泉名和这首诗刻于泉池岩壁上。这首诗的书写者是苏州市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用左手挥就而成。在泉旁的一块斑剥岩壁上有天然浮雕,形似穿袈裟的慈祥僧人,侧坐池畔,凝神静观,自然逼真。这就是大自然天功神造的仙人影

白云泉旧时因山僧用竹管导入化缘的古钵中,因此又称钵盂泉。其水因在岩罅渗透过程中,溶解岩石中的一些矿物质,并受山体沙石过滤,所以,泉水碧清透底,醇厚甘洌。南宋诗人范成大品饮此泉后更称之为吴中第一水。今日,我们拍摄天平山来到白云泉,不仅可以小憩饮茶,消乏提神;还可以了解白云泉文化,入山思水秀,涉水忆青山。特别是秋高气爽之际,山麓红叶成片,崖壁朱实篱篱,更有无限的诗情画意令我们陶醉其中。

  喝罢白云泉,我们再向西来到青峰亭旁,这块矗立山路中间的石头犹如雨后破土而出的春笋,称之为玉笋石。传说是天平山万笏朝天石峰中最小的一块。再看这状似玉琢屏障的石头,古人称之为护山奇石。从护山奇石向上,有一苏州最小的方塔,名观音塔,塔高3.38米。塔下有一“佛”字,据说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题写。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二度被贬。贬官后,他看破世态炎凉,开始深入佛家学说,常与当时名僧来往切磋佛理。他与天平山白云寺的和尚很是投缘,因此常来天平山参禅悟道。

这两块巨石之间仅露蓝天一线,窄窄的一条石径直通山上,远远望去,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地百姓喜欢把一线天称作“龙门”。因为山上有块龙头石,如果从这儿上山,就寓意着要跳龙门交好运了。我们就走一走这龙门吧,过罢龙门,继续向上,过撑腰石就可看到飞来石,重达50余吨的石头好似从别处飞来,由此可见天平山奇石之奇。从飞来石向左至望枫台。向右可到莲花洞。站在望枫台上望红枫,满树枫叶别样红;紧连望枫台的还有龙头石回音谷等。

继续向上可到中白云亭,在那儿可看到大石屋,向右可见鳌鱼石。两块向上斜伸的长方形石片巧妙地叠成一个夹角,下面的一块石头呈现一定的弧度,很像一张鳌鱼的大嘴。越过鳌鱼石可到 白云洞二线天。 二线天虽不如一线天险要,但仍具形胜之美。它的两侧各有一堵垂直石壁,两堵石壁之间,鬼斧神工般劈出一条天然石缝,仅容一人侧身通过。

白云洞也称“大石屋”,是天平山上一处天然石屋洞穴。石屋三面均为天然花岗岩壁,顶上覆盖两块大石,洞内宽敞,可容数十人。

山神洞构造颇为奇特,两侧各一块长条竖石,上方横着一块大石形成洞顶。供奉山神的山神碑上镌刻着五个篆体大字“天平山之神”。两旁石壁上刻有文武曲星浮雕相伴,每年范氏族人及苏州百姓都会来此致祭,祈愿风调雨顺。

莲花洞,因四面诸峰攒立如莲花而得名,以前常有僧人在莲花洞内参禅修行。

三线天卓笔峰后就到达天平山山顶。山顶上有一圆形巨石,面向太湖,名照湖镜。环顾四周,近看远眺,农田林网,延绵群山,浩瀚太湖,绘制成一幅充满时代气息的江南山水书卷,瑰丽壮观,生机勃勃。

眼前这座“望湖台”是天平山“平台式”奇石中,气势最为壮观的一处。望湖台平坦宽广,台上可站立数百人。明初著名诗人高启在《游天平山记》中这样记述:“拂石以坐,则见山之云浮浮,天之风飕飕。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在此处远眺太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淼、风光绝胜。

天平山后山有以纪念清代苏州名医叶天士的天云禅寺。

叶天士(公元16671746年),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苏州吴县人,清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上世纪80年代,当地百姓在天平山后山自发筹资建有小庙“天云寺”,以祭祀“天爷”,

大殿内,有香樟木雕的佛像,两侧还有罗汉,宝相庄严,香味浓郁,彩绘精美。寺院有药圃、香严济世等多方石刻。院内植各类药用植物,煞是好看

童梓门有东童梓门和西童梓门,此处为西童梓门。据说为乾隆南巡时设置的哨卡。

这条山路就是乾隆来天平时的御道,御道通往童梓门。传说乾隆的游览路线,不外是经寒山寺,越支硎(xíng)山,过童梓门下岭,由汉白玉石坊中门进山,然后过接驾亭上山玩毕天平山,复出中门,转道而上灵岩山背东南支脉,沿后山翻上灵岩山游玩。

天平山集古典园林与自然风光于一身,融人文古迹与山林野趣于一体。山麓古枫成林,山腰泉水淙淙,丝连萦络,清澈透明、醇厚甘洌;枫红时节,红霞缭绕。"丹枫烂漫景装成,要与春花斗眼明。虎阜横塘景萧瑟,游人多半在天平"。秋到江南何处去,天平观枫最佳游。

部分视频素材、图片和文字来自网络,特表谢意!

枫醉天平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 视频:https://youtu.be/TqHCi5dAyAI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1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2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3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4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5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6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7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8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9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10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11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12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13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14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15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16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17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18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19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20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21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22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23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24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25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26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27


枫醉天平山(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解说词_图1-28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