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guyunsheng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7034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

已有 3105 次阅读2019-4-28 21:25 |系统分类:健康养生分享到微信


在天地之间,太姥山是寂寞的。不用说风雨之日,十里梵宇,庭阶寂寂,即便是月明之夕,山道间也难闻足音跫然,满山的石头寂寞的听得到彼此的心跳。
一亿年前,当这群石头从海底缓缓升起,就注定了它们一生的命运。它们甚至来不及转动一下身躯,变更一下姿势,就这么被永久地留在世间,用它们赤裸的背脊,造型成一座座万古不变的山峰。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福鼎市正南。挺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势。

太姥山岳游览区是太姥山的主体,面积24.8平方公里,包括国兴寺,葫芦洞、一片瓦、香山寺、九鲤朝天、白云寺、天门寺七个景区,共有三百六十景。峰岭层叠,怪石嵯峨,处处是景。山峰一般集中在500至1000米高度之间,峦岭交错,谷深壁陡,洞穴遍布,云雾缭绕。

东望大海,蓝天与碧海共妍,岛礁同港湾并美,使人更深刻地领会“山增海阔,海添山雄”的意境。

我们从上海虹桥火车站坐9点35分到达太姥山站的动车,约5小时10分钟后,于下午14点45分到达太姥山火车站。出火车站,站前广场有8路公交直达太姥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在服务中心购门票后,坐景区专车,约20分钟的盘山公路即可到达太姥山半山腰的山岳景区广场。广场周边约有5、6家宾馆与餐饮店。入住宾馆、稍作休息,开始了太姥山拍摄行程。

玉湖景区的太姥娘娘雕像于1998年由厦门大学孙赐麟教授创意,当年9月付诸设计,历经两年,三易其稿后完成。雕像选址,更是经过多次考察、论证。现址左边是乌龙岗,右边是虎头岗,前面眺望嵛山岛,后面依靠摩霄峰,正合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堪舆玄理,可谓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太姥娘娘雕像由288块花岗岩组成,叠高18层,高20.88米(含基座)。台阶的台数、级数,都暗合道教所推崇的数字“九”。雕像造型以方中有圆,以方为主,吸收了北魏石窟雕像的秀骨清相的特点,揉进少许盛唐时代人物面部的丰润,同时从大量汉俑中吸取其造型单纯、简洁之韵味,使得雕像显的敦厚、祥和、仁慈和智慧。其动态状为迎海风而徐徐前行,头略略低垂,慈目微启,时时关注着山下芸芸众生。据考,太姥娘娘系古越人氏,百姓奉为神明,称圣母,成为闽地第一位女神。

汉时,武帝命东方朔授天下名山,东方朔钦服于太母山的壮丽和圣母的威灵,于摩霄峰下巨石上挥指写下“天下第一山”五个大字,回京奏明武帝,册封太母山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改“太母”为“太姥”。从此,圣母遂称太姥娘娘。

第二天一早在宾馆用完早餐即往迎仙台游览区。

站在夫妻峰广场,迎面可见太姥山夫妻峰。夫妻峰是太姥山的标志性景观。这座山峰被流水节理侵蚀出一条缝隙,顶端一高一低的两个石蛋,看上去就像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由于欣赏角度的不同,从这里看,他们是相拥相抱,从另一角度看,则是另一番景观了。

这组林立的山峰,拔地顶天,前拥后赶,高低错落且秩序井然,犹如神龛上的罗汉,栩栩如生,欲飞欲舞,故称为“十八罗汉岩”,又名“罗汉赶斋”。人们用“有文无理、有骨无肉、有筋无脉、有体无衣”来形容它。这些释迦牟尼的弟子,半睁半闭着法眼,不顾一切艰难险阻,跨山越海,令人仰止而浩叹。要是有云雾轻飘、山岚飘动,可见这些“罗汉”们,腾云驾雾,悠哉游哉,几多情趣,更是妙不可言。

走上木板铺就的阶梯,就是迎仙栈道了。栈道蜿蜒向上,沿路皆是美景风光。曝龙潭位于曝龙峰下,潭水清幽、雅致悠闲。由于太姥山雨量丰沛,雨水从曝龙峰会流到此凹地,聚集成潭。右前方为涌翠亭,意为这里满山碧绿如浪之意。

这块天然巨石形似心脏,藤蔓缠绕、树根抱石、生生不息,故称太姥之心。夏秋时节,往前走几步,气温骤降,彷佛走进大自然赐予的空调房间,暑热全无,凉爽无比。

世人称太姥山为“海上仙都”,是因为传说中的东海诸仙每年都要在此相聚,迎仙台便是太姥娘娘迎接诸仙的地方。

迎仙台的海拔恰好是666米,是欣赏太姥山像形景观集中处。四周各式各样的像形景观,宛若随意摆设的抽象派雕像艺术大师的巨型作品,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

中间笔直的山峰像一把仙人拐杖,耸立于山间,故名仙杖峰。左边的巨石似河马张开大嘴,仰天长啸,故得名河马啸天。这是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岩石暴露地表,受到长期热胀冷缩的作用,发生球形风化后形成石蛋,后期又受到重力塌崩等影响而形成的像形景观。

两块石头,一块石头像金龟露出头部,另一块似银蛇仰首面对,龟蛇相会,惟妙惟肖。

前方笔直的石峰上有二块石头,大者如猫,小者如鼠。鼠见到猫,吓着贴地而逃;猫见到鼠,猛地向前扑去。金猫扑鼠,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仙人锯板落人间,片片撑空未可攀。我欲借渠成广厦,好教寒士尽欢颜”。

仙人们飘飘然乘着五彩祥云降落在太姥山上。他们各显神通,选中这块岩石,用紫藤缠绑岩体,量好后,开始锯板。锯呀锯,很快就锯下了两块平平整整的好板来,成了今天这一胜景——“仙人锯板”。

山路旁有这么一处摩崖石刻:“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上天有穹洞,入地多幽隆;胜景无穷致,游人思来重”。这首诗于一九三八年,即民国廿七年,福鼎县县长陈廷祯巡视太姥山所留下的题咏诗刻。诗意形象地点出太姥山石与洞的特色。

赵朴初的“太姥胜景”,“景”字之左,隐约还有一个“景”字,无意间道出欣赏太姥山石景又一玄机--移步换景,如太姥山标志景观“夫妻峰”,换个角度欣赏便是“母子峰”、“和尚讲经”等。

在此处,有两条路,一条继续往山上走,那么将错过观海栈道,我们稍作休息,决定先去观海栈道,然后再沿栈道原路返回继续上山。

观海栈道是一条美丽的悬空栈道风景线,沿石壁而建。一边是陡峭的山岩,一边是凌空的深谷,犹如一条游龙盘踞在山腰之间,令人叹为观止。观海栈道有地质画廊之称,太姥岩石为粗粒花岗岩,属燕山晚期,地质史中生代白垩纪的产物,距今约九千万年至一亿年。

由于地壳的变动,海洋上升,东西南北与近水平三组互相垂直的节理发育,形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峭壁、峰谷、山洞。又经千百万年的风雨剥蚀,流水冲刷,就慢慢形成今天的突兀的奇峰和怪石。沿途有不同地质岩石节理构造的科普介绍,不愧为花岗岩地质博物馆。

站在栈道上,还可以远眺晴川海湾、嵛山列岛,领会“山增海阔,海添山雄”的意境。

一块石柱耸天而立,高约 40米,横断面椭圆,恍如神话里的定海神针,那就是"天柱峰",也称"南天一柱"。

大盘石因巨石如盘而得名。四面临风,视野开阔,远近诸峰尽收眼底。站在此处可以看到太姥山三个时期、三种类型的花岗岩地貌。四周有风动石、拨云峰、鹰嘴岩、茶壶石等景观。

沿山道往前,就是一片瓦游览区。

一片瓦游览区位于太姥山西南部,为太姥娘娘得道升天的地方,是一处以幽取胜的佳境。

兰溪涧,其实是一处玲珑别致的洞道,它开发于1992年。因洞中有股泉水,由岩壁渗出,低吟徘徊流入兰溪而得名。据《太姥山志》载:“每岁八月,水色变蓝”。宋朝大学者郑樵有《蓝溪》诗云: “溪流曲曲抱清纱,此地争传太姥家,千载波纹青不改,种蓝人果未休耶?”

一线天是一个倾斜裂隙,洞长达60多米,高40多米,两块直顶云天的石壁从中裂开一罅,相距不及一尺的隙缝,露出天光一线。狭窄的洞壁,只能容许一人贴壁慢慢行进。我们没有入内,而是走边上的山道继续前行。

金龟爬壁由两组节理、球状风化和崩塌等共同作用产生的象形景观。

太姥娘塔建于唐朝,在民国甲申年(公元1948年)修葺,塔墓上“尧封太姥舍利塔“的碑题,系唐玄宗所赐。老百姓说,下海求妈祖,上山求太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四方香客来此朝拜,祈求太姥娘娘的保佑。塔墓背后,是1999年新建的太姥娘娘殿,殿中供奉着汉白玉雕像的太姥娘娘坐像。常年经月,这里仙气萦绕,万物生机。据说不管是求子求财,求官求运,太姥娘娘都很灵应。

绿雪芽是太姥山土生土长的茶树。绿雪芽和武夷山的大红袍一样著名。要说历史,它更早,传说是太姥娘娘亲手培育的,还用它救活无数出麻疹的孩子,故人称仙茶,没人敢轻狎它,每次采茶,必须先沐浴焚香。要说影响,它更广,它是大白茶的始祖,全国所有茶区都有它的子孙,福鼎因此成为全国名茶基地之一。

一片瓦禅寺铜殿是全国首座悬空铜殿。铜殿夹持两峰之中,背靠太姥山主峰九鲤朝天峰,左边升天石,右边莲花峰。

煌煌乎!金阁熠熠,籍磊石而半壁,穹隆而临无地,云拭之铮亮,日曜之明晃,绕山栈道飘渺,通天台阶陡壁,殿内法相庄严,庭前铜狮威雄,足下群山滔滔,眼底大海浩浩。远眺兮天边云霞,仰观兮中空阙如。

铜殿采用纯黄铜建造,整个建筑呈现唐代风格,精美绝伦大方气派。明朝时辟为寺,因一块巨石似一片瓦为佛龛遮风挡雨,故名一片瓦寺。

从一片瓦下来,不走通天洞,沿西北方向的蹬道就到了香山寺游览区。

五百罗汉堂坐落于太姥山主峰东面的半山腰,其背山面海视野开阔,风光旖旎,如置琼宇。该殿是由香山寺主持释品善老和尚赴缅甸,与缅甸国母结缘,在国母鼎立相助下而建盖的。于2002年动工,2005年10月举行开光仪式。殿内供奉着有缅甸汉白玉精雕琢成、高1米的坐式罗汉五百尊。还有六尊大型汉白玉佛像,无论从工艺、取材,还是雕工、规模上在我国还是第一处,实属罕见。

殿堂分上下两进,以殿、廊、楼、阁组合布局,主次分明,宽敞明亮。诸佛与五百罗汉布局整齐,错落有致。宝光四溢的五百余尊的玉石法相,仪态各异,慈爱传神。

从五百罗汉堂回廊向西走,可找到通往香山寺的蹬道,沿路涧水流淌、风光迤逦,游人罕至,幽静之极。

香山寺在九鲤峰之下的山谷中,兰花盛开时暗香涌动,故而得名。香山寺始建于明朝。寺中大雄宝殿前有一巨石活像犀牛一般,牛颈处有一天然岩洞,名曰“犀牛洞”。洞口岩壁上刻有“秀句满江国,芳声滕海隅”的对联,是清朝户部尚书,清末维新派人士,同治、光绪两帝的老师翁同龢所题。翁同龢于光绪戊戌变法失败后辞职归乡,以书法著世。

旧时的佛堂就建在犀牛洞内,明代进益禅师曾修行于此洞中。

九鲤湖位于香山寺的右侧,建于1991年。该湖小巧玲珑,坐落于幽深的峡谷下面,湖里倒映着九鲤朝天的奇峰怪石。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微风吹过,绿波荡漾,妙不可言。这里不仅是休闲旅游的佳境,也是风光摄影难得的美景,是太姥山的又一标志性景观。

九鲤朝天是一组花岗岩峰林,海拔765米,面积8万平方米,峰林象一群从水中跃起、向天空窜去的鲤鱼,是太姥山最壮观的峰峦景观。"九"这个数,在古汉语里不为实数,而是泛言其多,各位欣赏此景时,必须把整座山峰连成一体来欣赏。

七星洞是一个嶂谷,因流水沿节理侵蚀而成,南北走向,洞长约40多米,高约20米,平均宽度为95厘米。就像山城中的一条弄巷。弄巷顶上镶嵌着七块摇摇欲坠的圆石,抬头望去,仿佛七颗星星缀在一线天空。站在洞内望天,感觉这些石头在闪闪烁烁,每当夕阳西下或是山中浓雾笼罩,四周一片灰暗之时,这七颗星愈发光亮。所以人们又称之为“七星灯”、“北斗朝天”。

南天门其实是个峡谷,两扇陡峭的岩壁像拉开的天幕,深谷下翘檐斗拱的香山寺,在暮霭中似海市蜃楼,加之天风的吹拂,好象置身于天界。难怪古人有诗云:“谁谓无天门,天门此地开。青冥通帝座,暮霭瞰蓬莱。”

站在回音廊,向着对面的九鲤朝天峰,急促一呼,可听到三次回音,所以叫三声应,也叫回音谷。天地是如此的宽广多情,山谷又是如此的幽深神秘,一声呼唤会让人豪情顿生,一句心语山谷会永久收藏。

白云寺又名摩霄庵,俗称上寺。为白云禅师创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据记载,原白云寺建筑结构为“佛殿三座,僧楼四绕,皆凌绝顶”。虽历经几度兴废,但寺内的大雄宝殿、经堂、僧舍等建筑仍保持原样。

略有佛教常识的人都知道寺和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寺住僧,庵住尼,为什么这里却特别呢?关于这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唐开元年间,白云禅师遍游名山,见太姥山奇伟壮丽,拔地摩天,景色绝佳,便栖息山中,静习参禅。他选择摩霄峰南稍平处盖了一座寺,称“白云寺”。白云寺落成后,朝圣的香客络绎不绝。可是,当时寺的周围多魑魅魍魉,常于夜间显形作祟,闹得人心惶恐不安。白云禅师本领非凡,哪容得妖魔横行?

他手持锡杖,天天巡山探壑,把那些鼠精猴魔、蛇妖鱼怪,一个一个收拾了。一个月之后,妖魔销声匿迹,寺院平安清净,香客们十分高兴,拍手称庆魔消安。由于“安”与“庵”同音,传来传去,时间一长,人们便雅化为“摩霄庵”。白云禅寺周边,还留存有东方朔所题的“天下第一山”等摩崖石刻。

摩尼宫系摩尼教遗址。摩尼教是公元前三世纪古波斯国(今伊朗)名叫“摩尼”的人所创,其教义是提倡光明。后传入中国,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民间的秘密组织,即是著名的明教。太姥山的摩尼宫大约建于唐初时期,是目前国内所发现的最早的摩尼教遗址。

当晚,我们入住瞭望台招待所,以方便第二天早起看日出。能在山上看一场海、天、山一线的日出,那将是一场盛景。

第二天早上5点30分,我们走在山岭上,穿过浓密晨雾,登上龙珠岗二号观日台,架好摄像机,等待那激动的时刻。约莫一支烟的功夫,一个金红的小圆点在云海的下方跃出,大家惊喜地欢呼起来。一轮红日,蓬勃跳跃,洒向人间万丈光芒,凡被照耀到的山脊一片金黄色,震撼心灵,无以言表。你若有机会,一定要登上太姥山,住上一夜,在山顶看日出是最纯粹而浪漫的事,不用任何繁复的人工装饰,仅靠大自然的恩赐,就能营造一场绚烂的浪漫。太姥山的日出,你想带谁去看呢?

明万历年间,陈仲溱在《游太姥山记》中对日出作了生动的描写:“……见海中五色绚耀,蓬蓬如鼓,红光浓赩如血荡盆,始知前所见者月也。余尝看日于泰山,观天台华顶,所见各异,而遥天旷海,此为第一......”

回到瞭望台招待所,用过早餐,开始往山下走。乌龙岗游览区连接白云寺和国兴寺。从覆顶峰沿乌龙岗下来,满眼是壁立千仞、危峰兀立,处处是悬崖绝壁、怪石嶙峋。让人好不腿脚发软、惊心肉跳。不得不感叹“不走乌龙岗,白来太姥山”。

这一段风光与视野俱佳,山海大观更是此程的重要风景之一。站在这里,观赏眼前的山海景致,是否有“峰从海中出,水在天际流”的感受?太姥山的山海大观,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风动岩,风吹会动,但不会滚落。海上仙都,相传是东海神仙聚集的地方。瞧!栏杆外就是万丈深渊。狂风哄哄震耳,走到栏杆边,身体犹如神仙翩翩起舞。难怪神仙要在这里聚集。

两块岩石构成一个人字的洞,称为“仙人洞”。走出洞口,巨石向悬崖延伸形成平台。下临深渊,险象环生。峭立的奇岩怪石从谷底拔地而起,峰岩在脚底涌动。呼喊一声,七声的回应,由近渐远,就像音乐中的七个音阶。此台又称为“乐章台”。这些台阶,就像宽阔的天梯斜挂下来,我们只能趴下,一步一步的慢慢地爬下“天梯”。

还有穿过空中一线天,也是一次惊险的体验。只容一人侧身通过。这里是检查身材是否标准的“通行器”。游人可在十八罗汉头顶攀登,在曝龙背上漫步,在其他游客翘首眺望的风景里穿梭。至此,时而俯瞰悬崖深谷,近观峰林耸立,体验太姥山的峰险奇观;时而放眼重峦叠嶂,时而极目长天碧海,还可欣赏麒麟岗的山体如腾飞的麒麟,以及像一块翡翠镶嵌在山谷中的龙潭湖。

龙潭湖的水源自白龙潭,也就是“龙井”。龙潭湖面3000多平方米。水源充沛,湖水漫过溢洪坝,形成如珠似玉的水帘。背面的十八罗汉岩倒影湖中,波光粼粼,游人在坝顶的回廊漫步,如入仙景。每年的春夏两季,四周开满五色杜鹃,姹紫嫣红,更令人流连忘返。

国兴寺,俗称下寺,始建于唐乾符年间四年(公元877年)。唐僖宗敕建国兴寺于太姥山。寺院规模宏大,有360根石柱,柱础栏盾遍镂人物、鸟兽、花卉。可以想象当年的国兴寺规模宏大,而且精雕细刻,十分瑰丽。遗憾的是该寺在宋淳佑甲辰年间(公元1244年)被大火烧毁。目前所看到的庙宇,属现代建筑。废墟上还竖立着七根大型石柱,四周还散卧着数以百计的石柱、石雕、石井、石槽、石刻等。国兴寺的兴废,令人无不感叹。有诗云:“善绘名山辛子言,黄金布地始开元。如来不散诸天雨,谁向祗陀太子园。扰传金版署乾符,香积厨中长绿芜。石柱空留三百六,谁将绀碧监浮图。”

萨公岭,长约1.5公里。萨公即萨镇冰(1859—1952年),字鼎铭,福建福州人,中国近代海军之开创者。1919年,他入阁北洋政府,任海军总长,次年兼代总理,1923年出任福建省长。1929年,他游览太姥山,有感于太姥山风景奇绝而道路陡险崎岖,便亲自募捐经费,倡修这条石级步游道,人们感念他,称这石径为“萨公岭”。

在天地之间,太姥山是寂寞的,静静的阳光,静静的晓风,静静的一群石头,静静的不起波澜的岁月。与这刻骨入髓的寂寞相比,那传世的一幅幅瑰奇的画面,一个个生动的比拟,一则则美丽的传说,一声声惊喜的赞叹,都是那样肤浅,那样微不足道!太姥山从亘古走来,它还要走向怎样的遥遥未来?寂寞使她的生命与天地永恒。

部分视频素材、图片和文字来自网络,特表谢意!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 视频:https://youtu.be/3KXbJYmBBRE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1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2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3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4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5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6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7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8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9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10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11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12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13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14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15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16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17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18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19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20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21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22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21

仙都太姥山 (4K百集人文旅游风光片)_图1-24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