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
佛学有一个概念,叫"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这个概念对耶?错耶?
如果从宇宙的道性来讲,"诸法无我"的概念是正确的,万物无自性,只有道性。
但是,如果去掉了自性,无"我"了,一切就失去了意义,就如宇宙没有了生命,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所有价值。
正是因为有自性,万物才呈现出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生命奇观和自然万象,若一切事物失去了自性,宇宙就归为混沌。
正是因为诸法有我,生命才体验到大自然给予的愉悦和激情,才会在沧桑变迁中享受生命的悲欢离合、曲折起伏,"我"才能产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有动力去探索和创造,若诸法无我,生命将不存在。
"我思故我在,"没有了"我",就等于没有了意识思维,没有了意识思维,宇宙归于零。
一切事物皆有自性,草有草性,花有花性,山有山性,水有水性,人有人性,佛有佛性,哪一个事物没有自性?即使在同一序列内,比如人这个序列内,张三有张三的自性,李四有李四的自性,千人千面,万人万心,差异的起源皆源于自性,若一切事物皆无自性,哪来分别?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若无"我",哪来的"心"?哪来的"识"?
赛斯的核心理念是"实相由我造,"若无"我",哪来的实相?
佛陀教导我们要"无我相,"那是启发我们先放下我执,只有把"我"的执见、偏见、陋见抛弃了,才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看到自性如来,才能在36维空间中"天马行空,自由往来,"才能从一切藩篱和桎梏中把自己解放出来,才能从万象变化中解脱自己,从而获得涅槃,拥有无上正觉,而这一切的目的,最终是为"我"服务的。
老子的"无为"不是什么也不为,"无为"的最终目的是"无为而无不为,"这与"无我"而"处处有我"是一个道理。
我们知道,一切实相是自我意识的投射,量子力学中的那个"观察者"就是"我",微观世界的运动随着"观察者"的"观察意念"而运动变化,日本科学家试验的那个"水分子结晶"完全与"观察者"的意识关联,万象给人的感觉与"我"的心态和情绪密切相关,在一个小集体内,比如家庭和朋友圈内,"我"就是团体和谐与否的因子,"我"的一言一行直接牵扯到这个小集体的情绪变化......这就是说,"诸法有我。"
当人说"我已达到无我的境界"时,恰恰说明了"有我",若"无我",哪来的"无我境界"?
当人说"自我尽失,心旷神怡"时,恰恰说明"有我",若"无我",哪来的"心旷神怡"?
当人追求无上正觉,想去极乐世界时,恰恰是因为"有我",若"无我",谁去极乐世界?
禅宗六祖慧能在"风动、幡动、心动"问题上说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仁心在动,这就是说正是因为有"我",才看到了风吹幡动,若无"我",不论是幡,还是风,都不存在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诸法有我,若无我,诸法将不存在。
每日每时,时时处处,正是因为"有我",才体验和感受着生命的悲欢离合潮起潮落,才展现着生命的风采和生活的绚烂,若无我,怎么体验?
"我"有"小我"和"大我"之分,"小我"的"我",体验到的是无尽的苦恼和磨难,"大我"的"我",感受到的是无量的开心和欢乐,如何从"小我"走向"大我",才是我们修行修炼的目标,纯粹的"无我",那是在走向顽空,走向消极,走向绝灭。
提高认识,转换思维,完善意识,争取开法眼佛眼,就会看到一切事物皆有自性,就会看到"我"的法身遍布一切法中,诸法有我,就会体验极乐情景。
不仅要向上看,还要向下看,不仅要站在植物动物的角度上看人和神的世界,还要站在人和神的角度看植物界和动物界,最后遍观一切法界,如此,就会获得浑沌思维,才会明白一切事物的真相,才会游刃有余,获得神仙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