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王有震新闻网 博爱永恒 //www.sinovision.net/?5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http://www.lobooo.cn/mama/main.htm母爱无边网 愿世界到处都洒满爱的阳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山乡凤凰琴

已有 1662 次阅读2008-10-19 05:24 分享到微信

山乡凤凰琴

 

 

    河南省泌阳县马谷田镇孙庄村马庄村位于石婆婆山脚下。马庄村中有一个孙庄小学马庄教学点。教学点只有3间房子,房子是用石头砌的墙,水泥瓦做的顶。透过两扇没有玻璃的木框窗户望进去,3张课桌和3条板凳破旧得看不出什么颜色,使用时间太久的黑板上油漆斑驳,没有硬化的地面凹凸不平。

    这个教学点周围有小马庄、寨上、寨后、母鸡湾等8个自然村。自然村离孙庄小学远的有7公里,近的也有4公里。8个自然村一共有30来户人家200多口人。这里山高林密,溪流交叉,交通不便。设立马庄教学点之前,8个自然村的许多孩子都因距学校太远而不上学。设立马庄教学点后,一茬又一茬的山里娃走进了课堂,有的走出了山沟,有的成为新型农民。

    22年来,马庄教学点一直由一名让山民敬重的女老师独自支撑着。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今年49岁的徐云玲。

            

山乡凤凰琴

           

记者 王有震

                     

    1983年,为了让偏远山区的孩子能就近入学,泌阳县马谷田镇在其境内设立了8个下伸教学点。为保证教学质量,该镇还委派公办教师到教学点任教。孙庄小学马庄教学点就是8个下伸教学点中的一个。当时马庄教学点只有2间破旧的茅草房和几张破桌子,没有电、没有水,教师吃饭需要自己做。由于条件太艰苦,几名去任教的公办教师都先后调走了。

    1986年春节过后,开学了,马庄教学点的10多名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教学点。可教学点的门锁着。眼看着这些山里娃要失学,家长们急了,孙庄小学校长孟凡耀也急了。孟凡耀找到家住马庄组的徐云玲,诚恳地说:山区的孩子上学远,咱不能因此耽误了娃儿们的学业呀。你高中毕业,文化程度高,就为乡亲们办点好事吧!望着孟凡耀那双恳切的眼睛,当过两年扫盲教师、十分喜欢教学工作的徐云玲说:娃儿们的学业确实不能耽误。只要乡亲们相信俺,俺愿意教娃儿们念书。这话传出后,村民们见了徐玉玲都说:咱再穷也得让娃儿们读书识字。人家不愿意来教咱的娃儿们,你就教吧,乡亲们相信你。就这样,徐云玲以代课老师的身份走上了讲台,这一教就是22年。

    当时,马庄教学点的教室是大集体时盖的2间茅草房,由于年久失修,茅草房破旧得既不能遮风又无法避雨。徐云玲就把娃儿们领进自己家中上课。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徐云玲和丈夫孙荣合一起上山开采石头,再用架子车把石头一车车地拉回来,又拿出自己一年的工资和卖花生的钱买来水泥、木料等,在自己家门前盖起了3间石头房子,把教学点搬到了家门口。

    新校舍盖好后,徐云玲开始了她的复式教学。学生不多,只有10多个,却分为3个年级,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徐云玲一般先为三年级的学生上课,讲够一小节停下来布置作业,然后依次为二年级、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几年后,为了解决外出务工村民的子女无人照看的难题,徐云玲又开设了学前班。

    在徐云玲心中,学生们就是她的儿女。在学生们眼里,徐老师就是他们的妈妈。前些年,山沟里穷,不少家庭没钱供孩子上学,徐云玲就减免学杂费。多年来,当地没有一个儿童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夏秋季节,山里易发洪水,她就早接晚送,把学生们一个一个背过河(大部分学生到马庄教学点上学,需要趟过两条小河)。下大雨的时候,她就留学生们在家里吃饭、住宿。碰上学生生病或帮父母干活不能到教学点上课,她就利用晚上或周末,翻山越岭去学生家补课。

    2003年春季,家在马谷田镇西陈庄村智力有障碍的7岁小女孩汪蓝,因父母外出打工,寄宿在马庄村的外婆家。经徐云玲三番五次劝说,小汪蓝终于在外婆的同意下走进了课堂。徐云玲从拼音字母和10以内的加减法开始教起,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历经半年的时间,小汪蓝的智力渐渐提高,成绩也完成从0分到80分的突破。

    马庄教学点的教学条件是有限的,但徐云玲讲课的内容却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美术、自然、体育、思想品德样样齐全。上音乐课时,她带着孩子们到山脚下或小溪边放声歌唱。上体育课时,她和孩子们一起在村头小路上赛跑,或教孩子们扳手腕、摔跤。她用博大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一片痴情,把只有3间石头房子的马庄教学点变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天堂。

    当年,她任代课老师时,有人曾说她是心血来潮,肯定干不长。谁知这一干就是21年。当初她的月工资32元,后来月工资也只有100元,这还包括教学点办公用品的费用。需要说明的是,一年她只能领到10个月的工资―――一年有两个月的假期。这两个月她没有工资。

村民们谈起徐云玲,无不面带感激之情地说:我们把孩子交给徐老师是一百个放心啊,她比亲生父母对孩子还亲哩!

                    

    2000年的冬天,对徐云玲来说似乎特别寒冷、漫长。丈夫患上了淋巴肿瘤,低烧不退,卧床不起。徐云玲一边伺候丈夫,一边上课,常常忙到夜晚10点多,累得筋疲力尽,倒头就想睡。为了不耽误给学生改作业,她就把作业本放在枕头边,半夜醒来披衣起床继续改。整个冬天她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有一天,徐云玲到10多公里外的镇上为丈夫买药。回来时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她被困在河对岸无法回家。有名村民发现后,找了根又粗又长的绳子,一头拴在树上,另一头扔给河对岸的徐云玲。徐云玲把绳子系在腰间,一手拿着药小心过河。刚走到河中间,她就被一个急浪打倒。徐云玲说也许是她命不该死,幸好又一个急浪把她卷到了岸边。那名村民把她拉出水时,药还在她手里攥着。

    长年艰苦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始终没有动摇过徐云玲那份献身山村教育事业的执著。只要有我在,就不能让一个山里娃失学!这句话,徐云玲不知对乡亲们说过多少遍。20年来,当地适龄学童入学率一直保持100%。

    由于丈夫有病只能勉强干点轻活,家里10多亩责任田几乎是徐云玲一个人耕种。20年来,这个瘦小的女人不但撑起了一所学校,还撑起了一个家。教学之余,她学会了犁地、耙地、播种、打场等男人们干的活,且样样都干得十分出色。

    我从不愿意麻烦人,但我的灾难总是一个接一个。最近,记者到马庄教学点采访徐云玲。说到此,泪水盈满徐云玲的双眼。

    前年4月,徐云玲的儿子孙振宇在学习时,身旁的电源插座突然爆炸。儿子右手拇指、食指、中指被炸掉,落下了终身残疾;仅隔5天,正在郑州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上学的女儿孙亚男经省中心人民医院确诊患有甲状腺囊肿,必须住院做切除手术。

    在亲戚们的资助下,徐云玲凑了4000多元钱在信阳解放军第一五四中心医院为女儿做了手术。

妈妈太苦了!在采访中,孙亚男的眼圈一直红着。

    我不能再向家里要生活费了。孙亚男说。她知道这么多年来入不敷出,家里已欠下4万多元的外债。

  徐云玲家一年四季只有过年才吃一回肉。所谓的青菜也就是腌制的蒜瓣和蒜叶,她家只有留学生吃饭时才能见到真正的青菜。

    如今,徐云玲一家仍住在几间土坯房内,家中没有任何电器,最值钱的东西是一辆破架子车。儿子孙振宇上学骑的旧自行车是同学送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徐云玲用她柔弱的双肩、宽广的胸怀、坚定的信念,在不为人知的大山深处演绎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马庄教学点的教学质量一直名列马谷田镇8个下伸教学点前茅,马庄教学点多次被泌阳县、马谷田镇评为先进教学点,她本人也多次被镇政府评为优秀教师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

    了解她的人都被她感动了。今年,马谷田镇中心学校每月给徐云玲发工资200元。校长王辉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徐老师这份执著让人敬佩啊!全镇的老师们都很同情她。不久前,马谷田镇党委书记赵凤宝、镇长王岩亲自到徐云玲家送上500元生活费,并为她家办理了农村特困户救济补助。

    乡亲们没有忘记徐云玲,农忙季节,很多人都会帮她。2005年秋的一天早晨,徐云玲到自家田里拔了半亩花生秧,那时正是花生的收获季节。她打算中午放学后再把花生摘下来。谁知没到中午就下起了雨。放学后她连忙跑到田里,让她惊奇的是花生秧还在,花生却一个也没有了。她正在发愣时,一位村民走过来说:快回家做饭吧。大伙见你天天给娃儿们上课,没时间摘花生,就帮你把花生摘下来送到你家去了。徐云玲一下子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曾有人介绍徐云玲到一家幼儿园当老师,月工资1000元。1000元是她在马庄教学点一年的收入,但徐云玲谢绝了,她离不开山里的孩子们。她知道,孩子们也离不开她。

    22年来,作为马庄教学点惟一的老师,徐云玲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她的学生有的升入初中、高中,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还读了博士研究生。她没有实现的大学梦,在她的学生身上实现了。她改变了山乡孩子们的命运,没有改变的,是自己家的贫困状况。

    如今,徐云玲还在马庄教学点辛勤地耕耘着。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山里娃不能成为文盲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