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木木樗樗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687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露水夫妻》点评

已有 731 次阅读2019-4-14 22:52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我必须为《露水夫妻》点赞,因为它的真实。而真实来自于作者的坦诚和勇气。张贤亮先生曾经在一部作品中说过,即使再坦诚的作者也不可能将内心所想完全交付文字,这需要勇气的。张贤亮的作品就是以真诚和坦率见长。而丁庵老师的这部作品最大程度地做到了坦诚,文字以外,我必须施以最大的敬意。

    《露水夫妻》主要围绕来自鲁西南农村小伙李连营展开。他初中毕业,就和小伙伴子六子和九元到城市里打工。机缘巧合,他们在大街上遇到徐老头,然后三人来到了徐老头女婿开办的机械厂打工,徐老头对李连营总是尤加照顾,这让李连营不解,一次,徐老头向李连营吐露实情:他想认李连营做干孙子。此举遭到了徐老头儿女的一致反对,最后他们把李连营赶出了机械厂。在举目无亲的都市里,李连营偶遇曾经在车上有过一面之缘的张小海。张小海力荐李连营跟着他学厨师,并让李连营跟其住在一起。不谙世事的李连营很感动。但是张小海却别有用意,在一个晚上,他趁李连营熟睡,鸡奸了李连营,从此两人有了不齿的师徒之“恋”。他同时得知,六子和九元在机械厂也有着同样的遭遇。

    时光荏苒如梭。按老家的习俗,外出打工几年的李连营在老家娶妻生子。妻子凤玲和儿子留在老家,李连营仍然在城市里做他的大厨。他离开了张小海,来到家家悦大酒店,在洗碗工春花和老板娘丽姐的主动投怀送抱下,和两人都有了性关系。李连营深感对不起妻儿,但是鞭长莫及,他又摆脱不掉两人“性”的笼套,所以深陷不安之中。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揭穿了师傅张小海的一个谎言,从而知道师傅对他热情是假,玩弄是真。于是,他对徐老头的热情也打上了一个问号。对城里人的人性有了更深一层的发掘。

    但是故事怎么写,绕不开的是,常年得不到性生活的妻子凤玲也是肉身,她出轨了,而且是和李连营的亲哥哥。村里的很多像凤玲这样的女人都出轨了。李连营的母亲看穿了大儿子和小儿媳的关系,怂恿凤玲跟着李连营出去打工,上六年级的孩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看。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李连营怀疑凤玲出轨,凤玲、丽姐、春花,李连营深陷这三个女人的迷茫之中……

     看这部小说的情节设计,我一直在想由郝杰执导的荣获国际大奖的电影《光棍儿》,这是一部以中国农村老光棍儿性苦闷为背景的社会现实题材电影,这部由名不见经转的小导演执导的作品之所以能获奖,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作品选取的社会截面独特而新颖,他挖掘了一个长期被人们忽略的群体的性体验。而《露水夫妻》这部小说视角也是很独特的,每一个人都衣冠楚楚,每一个人都绕不开性。光鲜的外表下,隐藏着多少性往事。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是披着虚假的外衣去批判性事,而只是忠实于人性,用平实的语言去挖掘了这个被人忽略的群体的内心真实想法。

     小说线索结构设计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使人产生了悬念,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小说的语言平实,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过于呆板。采用大量对白支撑情节,我认为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本文的大量对白却给情节强力的支撑,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的对白完全忠于生活,很生活化,也是人情万化的全方位真实折射,较有感染力。

      小说的人物塑造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大量内心活动的描写,使李连营这个人物形象鲜活而具体。如果加上一些外貌刻画、场景描写,人物在读者心中会更加突出。

说说小说的主题。

     虽然作者没有披着虚假的高大上的道德外衣去批判性事,但是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看出作者的意图。男欢女爱,人之自由,可以不去批判,但引起“男男交欢”“露水夫妻”这个社会问题的原因却不由得人们去关注。

     1、小说只字未提,我们通过字里行间仍然可以看到我们的社会生态——没有温润的信仰。当人们的思想没了,只是赚钱的工具,所以原始的性冲动就会泛滥。

     2、因为贫穷。小说不止一处提到李连营老家的贫穷。如果城乡之间没有那么大的差距,如果社会为打工的夫妻安置容身之所,想必就没有这么多的问题了。发展城乡一体化经济,其实是最底层的民生最深切的呼唤。

    小说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情节设计上。我们说,因为老家经济落后,才有了这样的一系列问题,事情总是有因有果的,那么果呢?难道真是李连营面对三个女人陷入新一轮的纠结?这显然没有说服力,关于果,作者在作品有提及,但是力度不够。最后的结果应该升华到四个大字----留守儿童。

      李连营的儿子在听到父母谈论要一起打工的时候,表现得是不情愿,但是对儿子那种与父母分离的无助感刻画得显然不够,如果深度刻画一下(哭一哭,闹一闹),当李连营和凤玲到了城里后,再以闻听父母电话告知的孩子突发的某一个事件为结尾,作品就有了振聋发聩的力量-----我们的社会,用人为的剪刀差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导致了农村的赤贫,而农村的赤贫,又引发了“临时夫妻”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却最终落到了我们最不愿看到的教育失守上。这不值得我们高度警醒吗?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露水夫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