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孟子大义》教学片目录
已有 785 次阅读2019-5-9 04:50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余东海《孟子大义》教学片目录
辛庄师范
中华民族有一个中华魂或者民族魂,如果讲一个人,那就是孔子;如果讲两个人,那就是孔子加孟子。孟子最重要的就是大丈夫精神。这种大丈夫精神,影响了千秋万代的英雄豪杰和圣贤君子,它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底色。
余东海老师讲《孟子》,不是字面解释,而是用生命的体证来讲,不觉让人将他称其为“当代孟子”!
《孟子大义》教学片目录
第一集 中华第一大丈夫【引言】
中华民族有一个中华魂或者民族魂,如果讲一个人,那就是孔子;如果讲两个人,那就是孔子加孟子。孟子最重要的就是大丈夫精神。这种大丈夫精神,影响了千秋万代的英雄豪杰和圣贤君子,它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底色。
第二集 事天和立命
【《尽心篇上》第1章】
这第一章,讲知天,事天和立命之道。尽心就可以知性、知天,存心养性,就可以事天和立命。这里就将心、性、天、命贯通起来了。孔子说“下学而上达”,下学,就是尽心的一个过程。学而时习,坚持不懈,就可以尽心。
第三集 意识心与良知心的差别
【《尽心篇上》第1章续】
《孟子》七篇,尽心篇最重要。而这一篇以第一章为最关键。这一章把中华文化当中最重要的概念都抓住了。心和性,它是学问的头脑,也是生命的根本。西方人不事这个心,他事的是这个意识心,它还不是根本性的这个良知心。
第四集 正命与非正命
【《尽心篇上》第2章-第3章】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命,孟子把这个命分成两种,一种是正命,一种是非正命。顺天而行,接受的命,就是正命,顺受其正。如果你逆天背理,你的命运啊,你的这个命啊就非正命。你就会招来这个非正常的死亡,有不良的下场。
第五集 王小波的痛苦和愤怒
【《尽心篇上》第4章】
孟子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王小波有句名言: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的无能的一种愤怒。此言貌似深刻,其实暴露了他思想的局限性,他没有体会到这个本性之乐。原因是他对中华文化、文明和历史都缺乏了解。
第六集 无耻与无耻之耻
【《尽心篇上》第5章-第6章】
没有羞耻感的这种无耻,就是无耻之极。耻感,人皆有之。这个耻点啊,圣贤、君子很低。颜回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他的意思是说,如果我此生没有成德,没有成圣,我就感到羞耻。这就是君子之耻。
第七集 如何才能怡然自得
【《尽心篇上》第7章-第9章】
君子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存。至于同时代人能不能接受你,那强求不得。如何才能怡然自得呢?孟子说尊德乐义。“尊德”,就是尊重道德,道义挂帅,“乐义”就是以仁义为乐,那么自然就可以“嚣嚣”矣。
第八集 自己打造命运
【《尽心篇上》第9章续-第11章】
豪杰之士都是能够自兴的人,而圣贤呢都是能够兴人的人。所以说孔子说:“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自立,自达就是自兴,达人就是兴人。就是你自己站起来了,也让其他的人,和你一样的站起来,这就是儒家的一个责任。
第九集 回到正常,需要好的教育
【《尽心篇上》第12章-第14章】
“善教得民心。”良好的教育,能够得到民众衷心爱戴。王道政治的一个目的,就是让民众的好恶,获取它正道,获取它正常的好恶。我们普通人的好恶,往往会失常。那么,要把这个好恶回归到正常,就需要通过良好的教育。
第十集 人人皆有成为尧舜的可能
【《尽心篇上》第15章-第16章】
人人皆有良知,这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可以致良知,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尧舜的可能性。而尧舜之所以成为尧舜,是因为他从善如流,闻一善言,见一善行,沛然莫之能御,就像这个山洪暴发挡都挡不住。
第十一集 物质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偏差
【《尽心篇上》第17章】
物质主义,即物质第一性,若你第一性的东西被物质占住了,那上天怎么办?性与天道怎么办?我们的昊天上帝放在什么位置上啊?至于西方现代文明的人本主义,没有大错,但不够充分,因为人道本于天道,天人一贯。
第十二集 发自本心的快乐
【《尽心篇上》第18章-第20章】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就是对君子之乐的一个强调。无论是天伦之乐,教育之乐,还是善良之乐,都是心灵的充实,精神的充沛和境界的崇高这种乐。这些快乐,扎根于本心,它就是本性之乐的一个外放。
第十三集 一个人的神态与气质
【《尽心篇上》第21章-第23章】
君之所性,我称之为圣贤君子的不动产,世间财富有聚有散,有存有亡,而天命之性,你一旦这个放光了,它这个光明就永恒了,就不会再灰暗掉了。君子所性,和顺积中,英华发外,在神态气质上,它自然而然就会表现出来。
第十四集 “新三权分立法”
【《尽心篇上》第24章-第25章】
王道政治,它对于民众的尊重、管理和教育,在当代社会如何体现呢?我提出“新的三权分立法”:主权在民;治权在君,这里的君,代表政府和国家;教权在儒,教育权归于儒家,因为儒家最重视教育,也最擅长教育。
第十五集 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弊端
【《尽心篇上》第26章-第28章】
杨朱的利己主义是良性的,他说利己而不损人,但他把利己本位化,有所偏颇。墨家的利他主义,意味着事事都以利他为主,这就不符合人性。因为利己和利他本一体,都是良知的本能作用,该利己时就利己,该利他时就利他。
第十六集 谁是伟大领袖
【《尽心篇上》第29章-第30章】
尧舜禹,文武周公,都是伟大的领袖。现在流行一种观点,就是说人民不需要伟大的领袖,而我认为只要是伟大的文化和伟大的文明,必然有伟大的领袖,这个是相辅相成的。圣贤君子得位,那不就是伟大的领袖啊?
第十七集 法国大革命的严重问题
【《尽心篇上》第31章-第33章】
法国大革命问题严重,它纯粹就属于暴民作乱,还有野心家阴谋家,利用人民来造反作乱。中国自古的革命传统,是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命就怕指导思想的错误,所以一个暴力行动,可以成为革命,但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第十八集 义路与仁宅
【《尽心篇上》第34章-第37章】
我有一副对联:“须从人道达天道,勿外凡心立圣心。”对天道的信仰,必须立足于人道,从人道去通达天道,这就是义路,也就是仁宅。 一个人啊若能够立足于仁宅,居住于这个仁宅,那么人的这个精神、气色就会与众不同。
第十九集 行走的身体
【《尽心篇上》第38章-第39章】
形色,天性也。这句话非常重要,我这个肉体,这个意识心是属于形色;而天性乃命之性,人之本性。每一个人身上,它既有形色又有天性,完全统一在一起。孟子说唯圣人,可以把天性发挥到最大,发挥到极致,这就是践形。
第二十集 天下不容,所以见君子
【《尽心篇上》第40章-第43章】
孔子畏于匡,不少弟子对夫子有所质疑,认为夫子之道不太符合时代环境。唯有颜回,照样高度认同孔子,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天下不容,所以见君子。有感于此,我拟了一副对联:不容然后见君子,难得此生是本来。
第二十一集 意识形态的问题即正名的问题
【《尽心篇上》第44章-第46章】
唯物史观存在严重问题,其实经济基础决定不了上层建筑。孔子对名的高度重视,就是对意识形态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是最高、最大的名。一个国家,如果意识形态出问题,就是名不正,名不正就言不顺,言不顺就事不成。
第二十二集 爱国不等于国家主义
【《尽心篇下》第1章-第2章】
我们的文化传统也强调保家爱国,抗御外敌,但是这个文化传统,它是以民为本的,实际上儒家是民本主义或者说爱民主义,它不是爱国主义。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爱国主义,是把国家放在第一重要的地方,这个关系就颠倒了。
第二十三集 暴秦的成功与孟子的迂阔
【《尽心篇下》第3章-第6章】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的实践越深入,越能得乎民心,所有的人都愿意拥护你,天下顺之。当时的诸侯王啊,认为这个孟子迂阔,不切实际。而暴秦诈利并重,似乎是成功的标杆。结果,暴秦如此强大,却不过二世。
第二十四集 良知是最好的护身符
【《尽心篇下》第7章-第10章】
周于德者,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世不能乱。君子知几,从智慧的层面来理解,良知自有智慧,自然能发现危险的苗头,那么他可以良知护身,明哲保身。同时,君子有仁智勇三德,乃吉祥之人,很容易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第二十五集 礼制是接通天人的关键
【《尽心篇下》第11章-第12章】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实质上礼仪的精神是礼义,而礼义的支柱是礼乐制度。礼本于义,礼以义起;义本于仁,那么礼的精神就是仁义。《礼运》又讲礼本于太一,礼本于天,所以礼制呢就把这个天道和人道密切地结合起来了。
第二十六集 以人民的名义
【《尽心篇下》第13章-第17章】
王道政治以民为本。一方面,民是个体性的,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不能以人民的名义去损害人民的利益;民又是集体性的,要注重集体的利益。而西方的以人为本呢,它是以个体为本,那么有时候对集体利益关注度不那么高。
第二十七集 启蒙派的蒙昧
【《尽心篇下》第18章-第20章】
五四派,号称启蒙派,我称之为蒙启。蒙启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他们不知道中国的历史的光明度在哪里。他们认为啊,这个中国历史下来就是一片黑暗的,就是一个没有坐稳奴隶的时代和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一个交接。
第二十八集 正君心与正民心
【《尽心篇下》第21章-第23章】
儒家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上行路线,影响统治集团。另一条是下行路线,影响广大的民众知识分子。就是上正君心,下正民心,只要走得通,哪一条路都行。那么在君主制的时代呢,正君心更重要;在民主社会,正民心更重要。
第二十九集 中华文化语境中的真善美
【《尽心篇下》第24章-第26章】
西方文化讲真善美,与中华文化语境中的真善美,有所不同。譬如真,我们的真,直接与天道贯通。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你不断地明明德,致良知,就会走向人道的极致,然后就能与天道贯通,下学而上达。
第三十集 儒家的劫难
【《尽心篇下》第27章-第30章】
坏人尊儒有时候是利用儒家,所以会给儒家带来一定的形象损害。比如袁世凯当年尊儒,造成了儒家进一步遭到社会的排斥。但实际上当时反儒,也不能怪罪于袁世凯,因为这是大势所趋,五四以后的大势,历史大势就是如此。
第三十一集 有所不忍与有所不为
【《尽心篇下》第31章-第33章】
教育的目的呢,就是扩充下面的这几个心。一是,“人皆有所不忍”的心,一是“无欲害人之心”,“无穿逾之心”, 还有“无受尔汝之实”之心。这几种心啊,每个人都有的。只要将这个扩充开来,他就可以成为仁人、君子。
第三十二集 王者之心
【《尽心篇下》第34章-第36章】
孟子在那个权力主义的时代,他保留了自己内在的一份尊严,他说我得志啊不会得意忘形,不会去追逐那些物欲的满足,不得志我就独善其身。得志了就兼济天下,建设王道政治,和谐社会,幸福人民,这是一个王者的追求。
第三十三集 文化自信即道统自信
【《尽心篇下》第37章-第38章】
本章是孟子的道统论。道统啊,是历代儒家王朝的指导思想,所以道统对于中华文明来说特别重要。孟子有着强烈的文化自信,他还不是一般的文化自信,他是道统自信。故他会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讲师介绍
余东海老师
本名余樟法,1964年生,原籍浙江,现居广西。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出版新旧诗十余册,学术著作有:《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大良知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东海先生丛书》(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仁本主义论集》(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年版)等。
本教学片适合人群: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践行者;
◆ 所有愿意了解中华文明之真精神者。
课程收获:
◆ 了解孟子其人以及《孟子》其义;
◆ 了解孟子以及中华文明道统所提倡与践行的真精神,并理解中华文明之精神在今日世界中的指导意义。
开始优惠预售
附微址:
http://pc-shop.xiaoe-tech.com/app6ovCb8Zj3569/columnist_detail?id=p_5cd155ee4ed74_3T1eKkQd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