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donhai5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6810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民族主义害民族

已有 777 次阅读2019-4-11 20:11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民族主义害民族

---文化决定论漫谈之七

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大量原因分析都是混扯。唯搜狐网站有一篇文章题为《揭秘: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几乎无人知道这段历史!》的文章,比较靠谱。文章大意如下:

 

1900年,中国北方闹起了一股暴力排外的运动,史称“义和团运动”。在义和团运动中,驻黑龙江清军对俄军态度强硬,俄军以“保护中东铁路”为由,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全境。1904年,日本在征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后,出兵到东北,发动了“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 经过一年半的战斗,在战死十万名日本兵之后,日本打胜了俄国。 日本军队将俄国军队从中国东北驱赶出去之后,日本将东北99%的土地,归还给了大清国。

 

1905年,日本约了清政府,在北京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谈判之后,清、日两国签订了一份《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在这个附约里面,清政府割让给了日本以下几项主要的主权,以作为日本从东北撤军的条件,在日本方面,则视为此次出兵抗俄的政治报酬:1、割让旅顺、大连两处租借地; 2、割让南满铁路的经营权以及沿线的林产、矿产; 3、允许日本在南满铁路两侧驻军。

 

日本依据这个条约,向旅顺、大连、南满铁路两侧移民并“经营满洲”。而日本这个殖民行为,与中国后来兴起的民族主义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国民政府从发动北伐开始,就喊出了“收回东北一切主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民族主义激进口号。国民政府认为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是不平等条约,必须废除。而日本则拿二十六年前的日俄战争说事,它指责中国忘恩负义不守信用。中、日两国交恶的历史就从这场“鸡同鸭讲”的争辩中,步步激化。

 

东海曰:

 

这篇文章对民族主义并无批判,但却可以从中看出民族主义伤人自伤、害人自害的巨大危害性。“义和团运动”是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运动;辛亥革命也是民族主义革命,革命品质低下,遗祸中国无穷。国民党后来虽然对民族主义有所淡化,但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共同构成指导思想,对民国政治品格和国家品格的不良影响始终潜在。

 

北伐开始,国民政府民族主义的激进口号和行为,毫不顾及清政府与日本所签条约合理性的一面,又完全无视国家实力,不断激化中日矛盾,终于导致日本恶性大发又野心膨胀,变成入寇。

 

政府而民族主义,危害深重,后患无穷,最易招祸和招敌。后来日本入寇,可以说民国自己招来的。正如《周易》解卦六三爻辞所说:“负且乘,致寇至,贞吝。”《系辞传》:“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民国招寇的不良表现,一是上面所说的民族主义,不顾实力,蛮不讲理,主动招惹盗贼;二是纵容民粹主义和反孔反儒的泛滥。孟子早就告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民粹主义是社会自乱,反孔反儒文化自伐,是招来外侮外寇的最有效方式。

 

民族主义害民族,以害异族始,以害本族终。这是文化定律和历史规律。君不见,蒙古主义倾向害元朝,满族主义色彩害清朝,汉族主义害了太平天国,又害及中华民族……世界上各种种族主义,也是民族主义的一种。真爱吾民吾族吾种族,就要警惕和反对民族主义。

 

要将爱民族与民族主义区别开来,要学会正确的爱。民族之上还有民和人,还有公道和天理。爱民族,就不能将它主义化本位化,就要遵循王道政治敬天保民、尊理重道的原则---那才是对本民族最好的爱。仁者爱人,唯有仁者才能爱人,唯有走仁本主义道路,才是爱国爱民爱民族的最佳方式。2019-3-8余东海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关于五四
下一篇: 关于团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