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本期话题】艺考跪拜:虔诚还是搞笑?
策划:李振伟
编者按:每年的艺考,都是无数学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今年也不例外。而在考前去寺庙烧香祈祷,也是不少考生和家长的选择,高考的压力无处释放与转化,这种相对传统的方式或可取得心理安慰。2018年2月26日,有报道称中国美院开考日有数名考生跪拜题有“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名石,3月2日,网上也传出一张中央美院校园内考生跪拜徐悲鸿塑像的照片。事件一出,观者哗然,斥责者有之,同情者有之,戏谑者亦有之。然而,看似社会娱乐的话题,其实也关乎高校艺术教育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专业美育和社会美育的推广,艺术教育精英化与去精英化的思辨等。在此,本期时评特以“艺考跪拜:虔诚还是搞笑?”为主题,邀请各位学者、批评家共同探讨。
虔诚?奴役精神的顶礼膜拜罢了
□杜洪毅
曾几何时,下跪是中国社会最为盛行的仪式,从荒村僻野到庙堂高阁,无处不可见跪拜的影踪。人们并不只匍匐神佛面前,晚辈见长辈、臣子朝见君主、奴才拜访主子,也必须行此大礼,否则即为大逆不道,严重时还要冒掉脑袋的风险。随着追求自由、平等的时代新风深入人心,这种带有浓厚奴性色彩的仪式逐渐被人们抛弃。当下,唯只剩善男信女们在庙宇中祈求神灵佑护时,才会心甘情愿的曲膝而拜。
艺考生跪拜校名题字石之所以会引起广泛争议,恰恰是因其与早已为普遍共识的时代精神背道而驰。动不动就下跪,本身就是自我意识缺位的奴性精神在作祟,是对人格尊严的践踏与离弃。无论所拜对象是神佛、石块还是其它权威象征,都说明当事人宁愿为外物所奴役,不敢做自己生命的主宰。对没有生命的石块进行顶礼膜拜,完全就是荒唐的闹剧,又怎能与信仰之虔诚相提并论呢?
从另一个角度讲,祈神拜佛,寻求神灵保佑的传统习俗已沿续了数千年,难以轻易舍弃。如果考生因压力大去寺庙烧柱香,寻得个安心,尚不难理解。可是,一块没有见证过历史沧桑的石头,根本无法与传统宗教所赋予神祗的未知神秘力量相提并论,怎会有人对之下拜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这还得从中国人信仰观谈起。自周王朝建立以来,殷商以前维系主流社会精神的鬼神崇拜就退居次要地位。后来占据意识主导力量的儒家和法家思想,均偏向于寻求世俗化的礼仪章法,并不愿过多与神灵交结。但是,民间敬奉鬼神的原始崇拜一直流行着,即便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步占领信仰主导地位,也不能改变中国人见神就拜的原始宗教情节。正是在这种原始信仰心理支配下,任何具有权威象征的人或不可抗自然力量都有可能被奉为神明。在一次次的造神运动中,众多古代帝王、文人、武将、术士、山岳湖泊及动植物、非生命物件和许多想中的事物都被推上了神坛。
中国美术学院是国内一流艺术院校,在考生们心目中具有无上权威。将其奉为神明,并对之顶礼膜拜带有非常明显的原始信仰特性,这大概是考生拜石的原因。但,我们应该知道的是,过去历史中之所以会多次兴起造神运动,是因为当时人们知识匮乏,对人世诸多变故和自然不可抗力量难以理解,才会将盲目崇拜当成寻求解脱的捷径。可在今天这样一个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青年人均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还会行此无知行径,且不是开历史倒车的愚昧表现么?
尊重信仰自由,是当下社会的普遍共识与基本法治精神,对民间原始信仰也是如此。但是,考生拜石这一行为或许与原始崇拜心理有关系,却不能将其理解为信仰,更无关乎虔诚。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丢失的信仰,才会去跪拜石头。为什么一定要考美院?是为了艺术吗?考上美院就一定能成艺术家吗?非也,相信大多数人更看重是名校光环,是功利思维所驱使。即便考上了,毕业后真正能成为艺术家的人少之又少,更多人只不过图那张文凭好混饭吃。一个人如果真有坚定艺术信仰,进不进美院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不会为进美院上演滑稽的跪拜儿戏。表面上看,青年学子之所以会将题有校名石头奉为神明,是在病急乱投医寻找救命稻草。更深层次讲,却折射出理性思维退化的本质,是信仰缺失精神空虚的明证。
虽然美院艺考制度存在种种弊端,但在未能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前,仍不失为选拔人才的最佳手段。近年来美术类专业热度只增不减,知名院校招生更是呈现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景象。今年中国美院本科计划招生名额1621人,却有7.8万人报考,竞争之激烈根本用不着去想象了。在这一客观情况下,考生因巨大压力而寻求一些解脱方法不难理解。但最终是否能成为少数幸运者,则取决于个人平日积淀和临场发挥。求神问佛即便能寻得点心理安慰,却不可能改变考试结果。同理,美院只是教育机构,而非神灵,绝不会因你向她跪拜就佑护你稳步踏进校园。
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由天尊地卑出发,引申出君臣、父子等一系等尊卑贵贱的秩序关系,用以维系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并在这一尊卑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极其繁琐的礼仪,跪礼即为其中一种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仪式。
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礼仪是建立在不平等人际社会关系上的,与今日社会所主张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基本理念相违。对于传统文化,其中不少优秀内容仍值得去传承与弘扬,但对于像跪拜这种明显象征奴役精神的仪式,就早该被彻底抛弃了。无论跪拜的对像是神灵还是世俗权威,都是自甘被其奴役的表现。或许,这种奴才拜见主子的标准礼仪,最被某些饱读诗书典籍的遗老遗少所推崇,却与追求自由、平等的时代精神背道而驰。
其实,近年来社会上类似的跪拜名人塑/画像和其它权威象征的闹剧并非孤例,也不只有青年学子才会如此。早些年就有人策划过企业老板跪拜雷锋像、中小学组织学生集体跪拜父母……一次又一次折腾,无非是在向早已没落的奴役文化顶礼膜拜。不过,这种现象很快引起关注遭遇批评的事实,也说明了当前大多数人头脑是清晰的,不会因偶尔的滑稽闹剧而迷失自我。■
2018年3月12日发表于中国美术报网